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活性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针对UC-MSC与P-MSC进行培养分析,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染色、芯片检测,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结果:表面标志物比较,UC-MSC与P-MSC无显著差异,均具有成脂、成骨分化能力(P>0.05);干细胞表达比较,UC-MSC与P-MSC细胞因子活性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MSC、UC-MSC内表面标志物具有较高相似度,而且均可进行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两种干细胞细胞因子分泌活性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细胞因子活性 间充质干细胞 胎盘 脐带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也是全世界感染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细胞因子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参与脓毒症的免疫和炎症调节。许多研究者使用细胞因子靶向治疗脓毒症取得了有益的效果,细胞因子水平也被认为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有关,是脓毒症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本文重点讨论促炎细胞因子,包括β-干扰素(IFN-β)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3、IL-6、IL-7)。IFN-β和IL-1β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均具有双面性,即早期小剂量干预可以通过恢复免疫细胞的功能减轻脓毒症,起到保护作用,但同时也与脓毒症严重炎症反应的发生有关,晚期可增加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IL-3和IL-6更多是增强"炎症因子风暴",加重损伤;而IL-7主要参与免疫调节,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对脓毒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促炎细胞因子 生物标志物 综述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与之相对应的是良性肿瘤。肿瘤疾病指的是机体在各种不同的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虽然我国医疗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医院临床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治疗恶性肿瘤上,还是存在一定难度。T细胞因子也被成为“TCF3”,它是淋巴增强因子/T细胞转录因子(LEF/TCF)中的其中一种,也是一种WNF信号通路下游转录复合物的重要分子,是关键性效应分子,能够对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T细胞因子3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综述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分析T细胞因子3的基本内容,其次针对T细胞因子3与不同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得出T细胞因子3在恶性肿瘤中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T细胞因子3 恶性肿瘤 肝细胞肝癌 胃癌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在以往有关抑郁症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研究神经传质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抑郁症病因中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因子理论在抑郁症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已经被逐渐认知。现阶段,普遍认为抑郁症的产生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系统的异常表现有关。异常的炎症因子会触发心理神经免疫系统失调,进而引发神经递质(如5-HT、多巴胺等)的变化,最终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作为体内主要的炎症因子,可能对抑郁症的形成有影响,其含量及变化可能帮助评测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和选择治疗药物。本文综述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抑郁临床症状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血清细胞因子 抑郁症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细胞因子检测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们对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3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免疫治疗加细胞因子检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因子检测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细胞因子检测 肿瘤免疫治疗 临床价值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探讨Treg 细胞及TGF-β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关于Graves眼病的分级标准(NOSPECS分级):≧1级的患者入TAO组;同时按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将TAO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n=37)、中重度组(n=25)、危及视力组(n=12);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TA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D组选择不合并眼征的Graves病患者(n=40);对照组(C组)选择相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TAO组、GD组Treg细胞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Treg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探讨Treg 细胞及TGF-β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关于Graves眼病的分级标准(NOSPECS分级):≧1级的患者入TAO组;同时按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将TAO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n=37)、中重度组(n=25)、危及视力组(n=12);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TA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D组选择不合并眼征的Graves病患者(n=40);对照组(C组)选择相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TAO组、GD组Treg细胞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Treg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FM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征,其特征是广泛的慢性疼痛,没有任何明显的病因,并且通常伴有一系列症状,如疲劳,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细胞因子分为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FM与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关联,故研究细胞因子在FM发展中的影响至关重要。这篇综述文章的目的是简要概述细胞因子与FM之间的联系,为FM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纤维肌痛综合征 细胞因子 治疗 影响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搜集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纳入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予以信迪利单抗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本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项比对(t值=23.239;6.850;14.583;3.030;P<0.05)。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信迪利单抗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浓度,分析这些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3月1日—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的DR患者63例97眼作为DR组,其中NPDR组38眼、PDR组59眼;光凝组39眼、非光凝组58眼。收集同期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7例31眼作为对照组。抽取受检者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A、PDGF-BB、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白细胞介素(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1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统计比较各组间房水中各细胞因子的浓度,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房水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DR组VEGF-A、PLGF、PDGF-AA、ANGPTL4、IL-6、IL-8、MCP-1和ICAM-1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IL-1β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47、-5.164、-3.373、-8.062、-4.535、-5.954、-5.098、-3.228、-5.954,均P<0.01)。光凝组和非光凝组房水VEGF-A、PLGF、PDGF-AA、ANGPTL4、IL-6、IL-8、MCP-1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IL-1β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光凝组ICAM-1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PDR组房水PLGF、PDGF-AA、ANGPTL4质量浓度较NPDR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91、-3.396、-2.276,均P<0.05)。VEGF-A与除ICAM-1外其他各细胞因子均呈正相关(rs=0.237~0.540,均P<0.05);ANGPTL4与除IL-1β外其他各细胞因子均呈正相关(rs=0.361~0.733,均P<0.01)。结论DR的发生和发展与VEGF家族、PDGF家族、ANGPTL家族及炎症因子密切相关。PLGF、PDGF-AA、ANGPTL4在PDR患眼房水中浓度更高;DR患者眼内多种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着紧密且复杂的联系。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房水 细胞因子 Luminex液相芯片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房水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通过使用黄斑3D扫描模式行OCT检查并结合Luminex技术对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实验组的ICAM-1、IL-6、IL-8、IP-10和PI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DME的发病机制,并为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行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卵巢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较高,P<0.05;两组IL-22水平对比,观察组较高,P<0.05;两组FSH、LH、E2、TNF-α水平对比,观察组均较低,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可保护卵巢功能,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 标签: []米非司酮 宫瘤消胶囊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细胞因子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丁苯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单双号法形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结合丁苯酞治疗,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老年 急性 脑梗死 细胞因子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腹腔高压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腹腔高压对门静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等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家猪6只,体质量25.2~28.4(26.86±0.85)kg。采用多水囊叠加方法制备腹腔高压动物模型,并放置门静脉导管。在腹腔高压动物模型制备前和模型制备过程中腹腔压力为0、5、10、15、20、25、30 mmHg(1 mmHg=0.133 kPa)时,分别抽取门静脉血5 mL,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其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观察对比制备腹腔高压动物模型前及制备过程中不同腹腔压力时门静脉血中TNF-α、IL-6、IL-10的变化情况,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TNF-α、IL-6、IL-10表达水平与腹腔压力的关系。结果6只实验动物均成功完成模型制备,实验过程中无死亡。腹腔压力达到30 mmHg时腹腔水囊注入液量为2 560~2 720 mL。腹腔高压动物模型制备前及制备过程中不同腹腔压力点,门静脉血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0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IL-6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66、40.37、34.67,P值均<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NF-α表达水平与腹腔压力呈负相关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TNF-α=-0.013X腹腔压力+1.346(R²=0.341,P<0.001);IL-6、IL-10表达水平均与腹腔压力呈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IL-6=0.013X腹腔压力+0.222(R²=0.777,P<0.001),Y^IL-10=0.022X腹腔压力+0.402(R2=0.642,P<0.001)。结论采用多水囊叠加方法可成功制备腹腔高压动物模型。腹腔压力的升高,促进IL-6的表达,对TNF-α、IL-10的表达先促进后抑制。腹腔高压加重了机体的炎症反应。

  • 标签: 腹内高压 腹腔间室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炎症因子 门静脉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 Th17-Treg细胞因子水平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以及预后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另选取20例接受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患者T细胞CD3、CD4及CD8水平以及Treg和Th17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含量(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百分比)、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含量(CD4+CD25+Treg、CD8+CD25+CD127-Treg、CD4+Foxp3+Treg、CD8+CD25+Foxp3+Treg和CD4+IL17+Th17以及Th17/Treg比值)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进行常规随访,评估患者预后。同时收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未复发组所获得的研究数值明显的要低于复发组患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3、CD4、CD8、Treg、TH17数值对患者治疗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为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对鼻腔乳头状瘤复发的相关性,即当CD3、CD4、CD、Treg、Th17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则引起机能免疫力降低,加上因为存在一些不良嗜好影响等,从而导致疾病出现复发。通过参考上述复发组、未复发组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而未复发组的T细胞CD3、CD4及CD8水平以及Treg和Th17的表达水平总体较高,而对照组数据最优,影响到鼻腔与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作用,抑制住瘤体细胞生长,起到降低复发的作用,

  • 标签: Th17 Treg细胞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无托槽隐性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同时分析对机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就诊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中选取72例,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均衡的两组,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将固定矫治器给予对照组,对比组间疗效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组间疗效对比(P=0.041),组间炎性细胞因子对比(P=0.000,0.000,0.000,0.000)。结论: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时选择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疗效确切,可借鉴。

  • 标签: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无托槽隐性矫治技术 机体炎性 细胞因子水平 治疗效果 患者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将曲尼司特应用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探讨可应用价值与吸入用药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将该时段内80名我院中收入的、符合要求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分组方式采用计算机分组的形式。在完成患者的分组后,按照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各设置40名患者。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为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为曲尼司特。结果:实验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2.50%)进行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的病情较为特殊,而在进行用药的选择时,为了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研究人员需要选择合理的用药。在针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证实了将曲尼斯特与布地奈德配合应用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曲尼司特 布地奈德 支气管哮喘 疗效 临床症状消失天数 住院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