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努尔胡吉•麦麦提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8
  • 出处:《智慧医学》2022年2期
  • 机构: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喀什地区 8440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医学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以Stata10.0软件对提取数据分析。结果 较高SII水平的胰腺癌患者其OS会相应的缩短,SII与CSS之间存在相关性;亚组分析得出,当SII临界值超出600时,OS缩短与高SII有直接的关系,而当SII临界值小于600时,SII与OS没有相关性,在治疗的方法中,如果患者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那么其高SII与OS缩短有直接关系,混合式治疗高SII与OS缩短没有相关性,在胰腺癌分期中,Ⅰ-Ⅲ期和Ⅰ- Ⅳ 期出现的高SII均与OS缩短有直接的关系。讨论 SII可以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SII水平越高,患者预后效果更差。

  • 标签: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胰腺癌患者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医学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以Stata10.0软件对提取数据分析。结果 较高SII水平的胰腺癌患者其OS会相应的缩短,SII与CSS之间存在相关性;亚组分析得出,当SII临界值超出600时,OS缩短与高SII有直接的关系,而当SII临界值小于600时,SII与OS没有相关性,在治疗的方法中,如果患者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那么其高SII与OS缩短有直接关系,混合式治疗高SII与OS缩短没有相关性,在胰腺癌分期中,Ⅰ-Ⅲ期和Ⅰ- Ⅳ 期出现的高SII均与OS缩短有直接的关系。讨论 SII可以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SII水平越高,患者预后效果更差。

  • 标签: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胰腺癌患者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0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年龄71(65~76)岁。直肠指检(DRE)阳性59例(19.2%)。中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60.55(23.55~100.00)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PV)39.35(28.29~56.66)ml。中位PSA密度(PSAD)1.27(0.58~2.52)ng/(ml·cm3)。穿刺Gleason评分≤6分33例(10.7%),7分115例(37.3%),≥8分160例(52.0%)。临床分期T1期21例(6.8%),T2期87例(28.2%),T3期65例(21.1%),T4期135例(43.9%)。SII=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位SII为458.60(300.42~727.11)/L。根据全身骨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骨转移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独立危险因素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骨转移组146例(47.4%),无骨转移组162例(52.6%)。骨转移组中位SII为564.78(333.85~961.93)/L,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413.01(267.63~601.7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的tPSA分别为97.79(48.20~119.10)ng/ml和32.56(17.89~72.70)ng/ml,PSAD分别为1.91(0.97~3.55)ng/(ml·cm3)和0.90(0.45~1.77)ng/(ml·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RE阳性分别为132例(90.4%)和117例(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穿刺Gleason评分≤6分、7分、≥8分分别为7例(4.8%)和26例(16.1%),50例(34.2%)和65例(40.1%),89例(61.0%)和71例(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T2、T3、T4期分别为2例(1.4%)和19例(11.7%),19例(13.0%)和68例(42.0%),25例(17.1%)和40例(24.7%),100例(68.5%)和35例(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年龄(P=0.057)和PV(P=0.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PSA(P=0.003)、SII(P<0.001)和临床T分期(P<0.001)是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SII+tPS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高于单独SII(0.653)或tPSA(0.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I和tPSA单一指标预测骨转移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27.72/L和73.02ng/ml,敏感性分别为38.4%和67.1%,特异性分别为87.7%和75.9%。SII+tPSA联合检测预测骨转移的敏感性为72.6%,特异性为71.6%。结论SII是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SII>727.72/L时提示患者骨转移风险极大。SII+tPSA联合检测可弥补单一检测SII或血清tPSA的不足,提高对前列腺癌骨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肿瘤转移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联合TNM分期预测患者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248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6例,女102例;中位年龄67岁;同期化疗134例,单纯放疗114例。计算患者放疗前SII,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分为低SII组和高SII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不同水平SII联合TNM分期患者的预后以及对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治疗前SII最佳临界值为740.80,将全组患者分为低SII组(<740.80,150例)和高SII组(≥740.80,98例)。低SII组患者放疗后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高SII组(86.0%∶75.5%,χ2=4.39,P=0.036)。低SII组和高SII组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6%、45.6%、32.3%和71.0%、28.3%、16.4%(χ2=11.22,P=0.001),两组1、3、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67.0%、36.9%、32.0%和45.5%、17.5%、12.5%(χ2=15.38,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治疗方式和放疗前SII为患者OS及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1.39~1.60,P<0.05)。放疗前SII较低且临床分期偏早患者的预后优于其他亚组(χ2=13.68、13.43,P=0.001)。SII联合TNM分期预测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0.70)高于SII(0.63)及TNM分期(0.62)(Z=2.48、2.57,P<0.05)。结论SII对于食管癌放疗预后生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放疗前SII越高患者预后越差,SII联合TNM分期可提高预测准确性。

  • 标签: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临床分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7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30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放疗前SII将患者分为高SII组(SII>648)和低SII组(SII≤648),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减少选择偏倚。结果所有入组患者放疗前SII水平与T分期和TNM分期显著相关(χ2=8.015、8.619,P=0.018、0.013)。高SII组OS和PFS均低于低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3、12.383,P<0.001)。高SII组和低SII组1、3、5年OS分别为64.9%、27.1%、19.4%和84.9%、43.9%、30.5%,高SII组和低SII组1、3、5年PFS分别为46.4%、20.3%、13.3%和67.8%、34.8%、26.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淋巴结转移、化疗和SII为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经倾向得分匹配后,高SII组OS(χ2=4.264, P=0.039)和PFS(χ2=5.376, P=0.020)仍低于低SII组,匹配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SII仍然是OS(HR=1.357, P=0.037)和PFS(HR=1.393, P=0.022)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II是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 标签: 食管鳞癌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8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9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62.4岁。根据患者术前血常规计算SI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II预测术后生存的最佳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前SII预测患者术后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641~0.858),最佳界值为412.6。依据最佳界值分为低SII组(SII≤412.6,n=80)和高SII组(SII>412.6,n=101)。低SII组患者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5%、57.5%、26.3%,优于高SII组的71.3%、39.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SII>412.6(HR=2.887,95%CI:2.256~7.903,P<0.05)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SII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有一定预测价值,SII>412.6是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Klatskin肿瘤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索食管癌患者在放疗之前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其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到2023年8月乐山市人民医院的30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放疗前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将其分为高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组、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组,高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组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高于648,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低于等于648,分析其倾向得分匹配后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发现入组食管癌患者在放疗前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T分期与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倾向得分匹配后,T分期 、淋巴结转移 、放疗剂量 、化疗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为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系统免疫炎症指数是食管癌放疗前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影响因素,其对患者预后有明显的预测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后肿瘤病理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4月—2019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RC的195例膀胱癌患者的信息。提取患者术前实验室检查数据并计算PNI和SII,计算公式为PNI=白蛋白(g/L)+5×淋巴细胞总计数(109/L);SII=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PNI和SII能否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测因素。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判断PNI和SII的预测能力。AUC越大,预测能力越强。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计算相应的优势比(OR)和95%CI。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7.94±8.97)岁,平均血清白蛋白为(42.13±4.28) g/L,平均PNI为51.29±6.09,平均SII为661.67±506.2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NI和SII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NI和SII不能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测因素。而PNI是预测肿瘤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T<3a和pT≥3a)。结论术前较低的PNI可以作为预测较差病理分期(pT≥3a)的独立因素。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膀胱肿瘤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的WHO组织学分型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HO(2015版)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型,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低危组、高危组和胸腺癌组;以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良性肿物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于术前4 d内获取外周血内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计算系统免疫炎症指数。比较各组间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46例(低危组20例,高危组19例,胸腺癌组7例)和对照组患者34例。胸腺癌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09)。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胸腺上皮性肿瘤的恶性程度显著相关(r=0.244,P=0.032)。结论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基于WHO分型的胸腺上皮性肿瘤恶性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胸腺上皮肿瘤恶性程度的临床预测指标。

  • 标签: 胸腺上皮性肿瘤 WHO组织学分型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胰腺癌晚期患者预后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51例胰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最佳截断值,并以此分组,分析各组年龄、性别、饮酒、糖尿病、血管侵犯、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转移、辅助化疗等的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总体生存率,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组的差异,应用Cox回归分析对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高SII组与低SII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个月[95%可信区间(CI):8.6~13.1]和16个月(95%CI:14.4~18.7),高NLR组与低NLR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95%CI:7.2~11.2)和13个月(95%CI:11.6~15.2),高PLR组与低PLR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个月(95%CI:8.5~12.1)和14个月(95%CI:12.7~15.8,均P<0.05)。COX回归单因素分析,转移[风险比(HR)=1.742,95%CI:1.181~2.570]、血管侵犯(HR=1.604,95%CI:1.123~2.293)、SII(HR=1.169,95%CI:0.826~1.734)、NLR(HR=1.078,95%CI:1.027~1.131)、PLR(HR=1.043,95%CI:0.742~1.385,均P<0.05)与预后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侵犯(HR=1.802,95%CI:1.185~2.740)、SII(HR=2.454,95%CI:1.524~3.953)是上述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胰腺癌晚期患者高SII提示预后不佳,SII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胰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计算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探讨其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 273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公式[SII=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血小板计数(×109/L)/淋巴细胞计数(×109/L)]计算SII值。根据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的SII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SII组和低SII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分别绘制术前SII、病理TNM分期和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和复发的ROC,并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比较三者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ROC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为589.5,高SII(SII≥589.5)组1 180例(51.91%),低SII(SII<589.5)组1 093例(48.09%)。与低SII组相比,高SII组胃癌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多≥5 cm[49.04%(536/1 093)比56.27%(664/1 180)],组织学类型多为低分化至未分化[55.63%(608/1 093)比61.19%(722/1 180)],肿瘤浸润深度以T4a~T4b期为主[45.11%(493/1 093)比54.83%(647/1 180)],且淋巴结转移率、病理TNM分期、脉管浸润率、神经受侵发生率、Ki-67表达水平、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67.70%(740/1 093)比80.68%(952/1 180)、57.64%(630/1 093)比71.10%(839/1 180)、55.54%(607/1 093)比67.03%(791/1 180)、53.89%(589/1 093)比64.32%(759/1 180)、45.29%(495/1 093)比56.69%(669/1 180)、56.91%(622/1 093)比63.20%(734/1 180)、53.25%(582/1 093)比57.97%(684/1 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42、11.097、7.225、21.467、50.200、44.984、31.687、25.594、29.549、6.612、5.119,P均<0.05)。低SII组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66%、67.61%,均高于高SII组(分别为24.92%、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0.700、413.00,P均<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病理TNM分期、有无脉管浸润和术前SII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4.126、2.255、5.123、3.826、6.126和4.683、2.472、5.224、4.416、6.212;95%可信区间2.123~9.721、1.632~7.427、3.325~10.211、2.321~9.322、4.127~13.782和2.561~9.418、1.322~6.289、3.315~11.526、2.213~9.382、4.474~13.541;P均<0.05)。术前SII(AUC值分别为0.842、0.815)、病理TNM分期(AUC值分别为0.881、0.827)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预测能力相似,但两者联合(AUC值分别为0.943、0.895)较术前SII、病理TNM分期单独应用有更高的预测能力。结论术前SII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病理TNM分期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和复发的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住ICU治疗的7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住ICU>10 d组)和B组(住ICU≤10 d组),结果表明创伤性休克患者诊断初期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是创伤性休克患者ICU停留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与患者ICU停留时间呈负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Whipple术后总体生存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Whipple术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计算SII值。取SII最佳截断值为900,以900为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低SII组(SII≤900)和高SII组(SII>900),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进行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各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35例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57例,年龄28.0~76.0(56.6±8.8)岁。低SII组纳入92例,年龄(56.9±9.2)岁,男性53例,女性39例;高SII组纳入43例,年龄(56.1±7.9)岁,男性25例,女性18例。低SII组和高SII组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7个月(95%CI:28.4~37.0)和24.4个月(95%CI:21.4~27.4),低SII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生存率高于和高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与高SII(HR=2.047,95%CI:1.354~3.096)、R1切缘(HR=2.595,95%CI:1.663~4.048)、淋巴结阳性率>20%(HR=3.244, 95%CI:1.888~5.573)、区域淋巴结(N1)(HR=3.061,95%CI:1.993~4.702)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SII(HR=1.672,95%CI:1.094~2.555)、R1切缘(HR=2.167,95%CI:1.274~3.685)、淋巴结阳性率>20%(HR=2.631,95%CI:1.309~5.285)是影响胰腺导管腺癌患者Whipple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II是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前可获得的独立预后因子,在预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行Whipple术后总生存期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导管腺癌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Ⅱ)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HS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扬州市洪泉医院于2019年11月-2022年6月初次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儿共108名,出院后通过电话、网络、再入院等形式随诊1年。依据复发情况将出院后未复发分为对照组,过敏性紫癜再次复发为复发组。收集两组患者入院相关实验室指标、出院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复发组患儿出院后激素治疗、出院后饮食、运动限制比例低于未复发患儿(P<0.05);紫癜缓解时间(<6天)、有前期感染病史人数和入院时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SⅡ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2)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发现:C反应蛋白、SⅡ水平升高为HS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紫癜缓解时间(<6天)、出院后激素治疗、运动限制为儿童HSP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3.系统免疫炎症指数预测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0.697-0.867,P<0.001),SⅡ对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预测的敏感性74.5%特异性为70.2%(P<0.05)。结论:SⅡ水平的升高是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HSP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过敏性紫癜;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复发;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并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实验时间开始于2020年1月,实验结束于2022年1月,选择我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6例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选择我院治疗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干燥综合征组,选择我院治疗的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结缔组织病组,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之间的实验结果数据。结果:(1)两组实验结果对照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组NE、MO、PLT、NLR、SII和对照组比较,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比对照组呈现升高态势,(P

  • 标签: SII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
  • 简介:摘要高原环境具有低氧、低气压、寒冷、强辐射等基本特点,其中低氧是影响人类生命活动的主要因素。低氧应激对人脑的认知功能及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导致机体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下降。目前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对于人脑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是否促进认知功能减退并向阿尔茨海默病发展,是近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免疫系统炎症反应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高原低氧环境 阿尔茨海默病 免疫系统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急诊PCI的674例STEMI患者,根据时间先后将所有患者以2∶1方式建立训练集(450例)与验证集(224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CI-AKI,将训练集患者分为CI-AKI组(92例)和非CI-AKI组(358例)。收集所有患者当次入院信息及急诊血生化指标,并计算SI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中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CI-AKI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区分度与校准度。结果CI-AKI发生率为20.4%(92/450)。CI-AKI组年龄、女性比例、sdLDL-C、基线肌酐、尿酸、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SII均高于非CI-AKI组(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CI-AKI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6,P=0.001)、LVEF(OR=0.916,P<0.001)、sdLDL-C(OR=4.754,P<0.001)、尿酸(OR=1.012,P=0.007)、eGFR(OR=0.994,P=0.002)、lnSII(OR=2.471,P<0.001)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AKI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II截断值为1 179.07×109/L时,预测CI-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688,敏感度为73.9%,特异度为61.5%;sdLDL-C截断值为1.147 mmol/L时,预测CI-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77.4%;SII及sdLDL-C联合年龄、LVEF、尿酸、eGFR预测CI-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47,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70.6%。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χ²=6.913,P=0.546)。结论SII、sdLDL-C对CI-AKI有一定预测价值,SII及sdLDL-C联合年龄、LVEF、尿酸、eGFR对CI-AKI预测的意义较大。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造影剂 急性肾损伤 胆固醇,sdLDL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 简介:【摘要】 癫痫(epilepsy,EP)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致暂时性大脑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脑结构、神经细胞、细胞器及炎症因子等异常都可诱发癫痫,而无论何种脑损伤都有炎症反应的参与,本文将从上述结构说明免疫炎症反应与癫痫的关系。脑损伤可诱发或加重癫痫,癫痫亦可导致及加重脑损伤。

  • 标签: 癫痫 炎症 脑损伤
  • 简介:摘要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是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影像学表型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在WMH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饮食可能改变机体的全身慢性炎症水平,进而影响WMHs的发生和发展。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是用于评估个体饮食总体炎症潜能的工具,被广泛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研究。文章就DII和WMHs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白质 炎症 炎症介导素类 膳食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