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8
/ 3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努尔胡吉•麦麦提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喀什地区 844000

摘要:目的 研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医学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以Stata10.0软件对提取数据分析。结果 较高SII水平的胰腺癌患者其OS会相应的缩短,SII与CSS之间存在相关性;亚组分析得出,当SII临界值超出600时,OS缩短与高SII有直接的关系,而当SII临界值小于600时,SII与OS没有相关性,在治疗的方法中,如果患者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那么其高SII与OS缩短有直接关系,混合式治疗高SII与OS缩短没有相关性,在胰腺癌分期中,Ⅰ-Ⅲ期和Ⅰ- Ⅳ 期出现的高SII均与OS缩短有直接的关系。讨论 SII可以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SII水平越高,患者预后效果更差。

关键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胰腺癌患者;系统评价;Meta分析

胰腺癌是较常见的癌症,大部分确诊时已是晚期,只有不到20%的患者满足手术切除胰腺的条件,而且术后复发率也很高。相关的研究发现,胰腺癌5年存活率在5%以下,患者需要忍受巨大的疼痛,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恶性肿瘤。胰腺癌患者早期很难发现病症,身体并没有出现异常反应,说明该种癌症具有隐秘性强、发展速度快和治疗难度大的特点。对于手术治愈患者的预后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必要的数据,是目前胰腺癌筛查和治疗的方法之一。学者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炎症与胰腺癌的发病有着直接的关系,属于癌症标志物之一。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与癌症密切联系的医学参数,定位为:(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经过多年的研究,该炎症指数为肝癌和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发现,该炎症指数数值升高后可以预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但是也有的学者经过对比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TNM分期也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因素,SII升高并不是独立参数。基于此,本文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SII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希望对胰腺癌治疗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用到的检索数据库包括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收集的研究资料主要为对照-观察研究队列,需要具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等,包括国外和国内癌症研究机构上传的最新研究成果。检索的关键词包括:外文检索—“Pancreatic cancer”、“Pancreatic Cancer and Inflammation”、“Pancreatic Cancer Prognosis”。中文检索—“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胰腺肿瘤”、“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预后”。纳入标准:①确定为对照-观察研究队列,研究对象患有胰腺癌。②检索出的资料包括胰腺癌无病生存期(DFS)、总体生存期(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中的至少一种。排除标准:①综述性、调查性的文献资料。②文献资料时间超出10年,没有参考价值。资料中研究患者不足100人者,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文献。

1.2资料提取

设计EXcel表格,以摘要、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为表格小主题,将提取的有研究价值的文献进行归类,尤其是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系统评价文献。详细的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研究题目、样本量、治疗方法、治愈情况、患者术后复发率、SII临界值、结果测量数据等。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tata10.0软件对提取的文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系统评价采用HR及其95%CI评价。为了更详细的研究胰腺癌与炎症指数的关系,对SII临界值、治疗方法、治疗时间等主要参数进行亚组分析,提高研究的准确度。借助I2统计量和q检验对纳入研究的文献异质性进行分析,如果P<0.1或I2>50%,那么异质性代表显著,对于随机模型采用Mate分析。同时采用Begg和Egger对研究的文献进行偏倚检验。

2结果

2.1文献筛选情况

在上述四种数据库中分别输入中英文检索词,得出相关性文献312篇,发表时间在2010-2021时间段内,对文献进行整理,得到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系统评价文献26篇,进一步阅读排除10篇文献,最终将16篇文献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范围。纳入研究的文献数据情况如下表1.

表1部分文献信息提取情况

文献

国家

研究时段

样本量

男女比例

结局指标

临界值确定方式

SII临界值

治疗方法

TNM分期

NOS

[1]

中国

2015-2019

496

260/236

OS

ROC分析

571

手术

Ⅰ-Ⅲ

7

[2]

中国

2013-2016

545

280/265

OS

ROC分析

490

非手术

Ⅰ-Ⅲ

8

[3]

中国

2017-2020

430

270/160

OS/DFS

ROC分析

397

手术

Ⅰ- Ⅳ

7

[4]

美国

2015-2019

397

225/172

OS

ROC分析

431

非手术

Ⅰ-Ⅲ

8

[5]

中国

2010-2015

328

182/146

OS

ROC分析

606

手术

Ⅰ-Ⅲ

7

[6]

中国

2012-2018

413

230/183

OS

ROC分析

642

混合治疗

Ⅰ- Ⅳ

7

2.2Meta分析结果

2.2.1 SIIOS之间的关系

总共16项参考文献中,有5项参考文献报道SII与OS之间存在关系[1-3],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这些研究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I2=36.5%,P=0.351),因此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经过细致的Meta分析得到:当患者的SII值较高时,OS相应的缩短(HR=1.54,95%CI=1.25-1.43,P<0.005)。

2.2.2 SIIDFSCSS之间的关系

对文献信息进行提取,有一名研究者通过对比-观察队列研究,发现SII患者的CSS较差(HR=2.36,95%CI=0.98-1.80,P<0.005);另外一名研究者同样利用对比-观察队列研究,发现SII与DFS不存在明显的关系(HR=1.06,95%CI=0.80-1.50,P<0.135)。

2.3亚组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SII与胰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对SII临界值、治疗方式、胰腺癌分期、治疗节点进行亚组分析,得出预后影响因素。经过亚组分析,得到:当SII临界值超出600时,OS缩短与高SII有直接的关系,而当SII临界值小于600时,SII与OS没有相关性(HR=1.32,95%CI=0.75-1.36,P>0.06)。在治疗的方法中,如果患者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那么其高SII与OS缩短有直接关系,混合式治疗高SII与OS缩短没有相关性(HR=1.13,95%CI=0.86-1.30,P>0.184)。在胰腺癌分期中,-期和-期出现的高SII均与OS缩短有直接的关系(HR=1.68,95%CI=0.95-1.70,P<0.001)。从治疗节点进行分析,患者胰腺癌治疗前和治疗后高SII均与OS缩短有关(HR=1.42,95%CI=0.90-1.56,P<0.001)。

2.4 SII的其它预后指标

对文献中的其它与SII影响胰腺癌预后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患者体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于胰腺癌患者的OS具有一定的预测(HR=1.24,95%CI=1.14-1.68,P<0.001)。研究发现,患者体内的c19-9对于os预测没有显著作用(hr=1.17,95%ci=0.90-1.50,p>0.124),同时中性粒细胞等四种预测指标对于DFS均没有表现出预测作用,但是对于CSS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HR=1.82,95%CI=1.37-2.41,P<0.001),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以作为参考预测指标。

3讨论

近些年来,学者对于胰腺癌发病和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相继提出了很多可供参考的文献信息,为胰腺癌治疗和预防做出了贡献。炎症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胰腺癌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都与炎症有密切的关系,属于肿瘤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很多学者对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癌症预后关系进行了研究,尤其是SII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一般来讲SII值越高,胰腺癌患者预后就较差。同时,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也与癌症的前效应有关系。研究发现,当患者体内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时,其可以激活内皮细胞和实质细胞,使得肿瘤细胞发生转移,而且中性粒细胞还能在胰腺癌患者体内通过释放炎症介质来促进癌细胞的增值和转移。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机制相似,其可以释放一些能促进癌细胞繁殖的生长因子,使得癌细胞对药物的抵抗作用加强,比如在胰腺癌中,血小板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黏附能力使其逃脱宿主的免疫监测,肿瘤细胞在此条件下就会发生大面积的转移,尤其是胰腺癌后期。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SII的监测手段越来越多,可以通过血液常规监测获得SII数据,对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起到较好的预判,也为早期治疗提供策略。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SII水平的胰腺癌患者其OS会相应的缩短,SII与DFS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但是SII与CSS之间存在相关性;亚组分析得出,当SII临界值超出600时,OS缩短与高SII有直接的关系,而当SII临界值小于600时,SII与OS没有相关性,在治疗的方法中,如果患者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那么其高SII与OS缩短有直接关系,混合式治疗高SII与OS缩短没有相关性,在胰腺癌分期中,Ⅰ-Ⅲ期和Ⅰ- Ⅳ 期出现的高SII均与OS缩短有直接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朱磊,顾洪柱,李珊珊,等.新辅助化疗前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的变化对进展期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1,28(1):6.

[2]徐雪君,周天朔,李志伟.系统性炎症指标对胰腺癌预后的价值研究[J].癌症进展,2019,17(23):3.

[3]苏子剑,潘群雄,王聪仁,等.不同炎症性评分指标对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6,16(5):7.

[4]Ergun Y , Uar G , Acikgoz Y ,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and Systemic Immune / Inflammatory Index in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C]// 23rd National Cancer Congress.2019.

[5]巩伟,邹益,王朋, et al.晚期胰腺癌患者系统性炎性反应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12):5.

[6]王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东南大学,2017.

[7]周发权,陈师,孙红玉,等.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胃癌患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1,24(30): 14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