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二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藏毛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 年1月 - 2019年7月收治藏毛病例4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切口开放组 22例,切口缝合组 20例。比较两种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切口缝合组治疗效果和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缝合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开放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藏毛中应用手术切除一期缝合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愈合快。而手术切除伤口开放则手术时间短,但愈合速度慢,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 标签: 藏毛窦 手术治疗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搏动性耳鸣是指因为患者的头部、颈部、血管或其他器官结构发生异常而导致形成非正常性的异常声音,且异常声音能够通过耳部周围的邻近组织而传到患者内耳,从而使患者耳部能够感觉到拥有一定节律性的声音,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在临床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在临床中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中搏动性耳鸣患者约占4%-5%左右。搏动性耳鸣大多数与血管有关,耳鸣节律与血管搏动节律一致,统称之为血管性搏动性耳鸣,依据血管类型可以分为静脉性搏动耳鸣和动脉性搏动耳鸣两种。最近几年,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导致静脉性搏动性耳鸣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乙状发生相关病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搏动性耳鸣病例被首次提出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搏动性耳鸣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而成功的病例;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临床中所有搏动性耳鸣患者中,约有21%-25%的患者是因为乙状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目前临床中仍未明确有关搏动性耳鸣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乙状相关性搏动性耳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没有统一的共识和标准。在此,探讨因乙状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搏动性耳鸣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同时,对改善搏动性耳鸣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状窦病变 搏动性耳鸣 耳鸣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房结功能的诊断工作中,应用食管调搏与动态心电图所取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本研究,患者接受时段介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对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显示长R-R间期>1500ms的75例患者开展规范操作,同时进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借助房结传导时间(SACT)、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校正房结恢复时间(CSNRT),对其房结功能进行准确判断,并有效讨论诊断价值。结果:将R-R间期>1500ms的75例患者分为两组,组1(R-R最长间期≥2000ms)共有30例,组2(R-R间期<2000 ms)共有45例,其中组1患者,SNRT、CSNRT、SACT延长,最快和最慢心率有所降低。结论:借助动态心电图,可充分反映患者自发状态下的房结自律性和传导性,联合食管心脏调搏,可准确反映激发状态下的房结功能,继而大幅提高病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窦房结功能 食管调搏 动态心电图 窦房结传导时间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房结功能的诊断工作中,应用食管调搏与动态心电图所取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本研究,患者接受时段介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对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显示长R-R间期>1500ms的75例患者开展规范操作,同时进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借助房结传导时间(SACT)、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校正房结恢复时间(CSNRT),对其房结功能进行准确判断,并有效讨论诊断价值。结果:将R-R间期>1500ms的75例患者分为两组,组1(R-R最长间期≥2000ms)共有30例,组2(R-R间期<2000 ms)共有45例,其中组1患者,SNRT、CSNRT、SACT延长,最快和最慢心率有所降低。结论:借助动态心电图,可充分反映患者自发状态下的房结自律性和传导性,联合食管心脏调搏,可准确反映激发状态下的房结功能,继而大幅提高病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窦房结功能 食管调搏 动态心电图 窦房结传导时间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腹腔镜阑尾术后道形成与引流管的关系。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2例,两例患者均行腹腔镜阑尾手术,分析术后道形成和引流管的关系。结果:两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均得到有效的恢复。结论:腹腔镜阑尾术后道形成和引流管存在较大的关系,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避免出现其它更严重的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术 窦道形成 引流管关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上颌内提升技术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需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一共需要植入50颗种植体,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种植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上颌底提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以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结果 研究组植入者的种植体存留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中将上颌底提升术治疗口腔种植修复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改善上颌感染问题,降低复发率,临床可持续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上领窦内提升技术 实践价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液压式提升上颌底并植入种植体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颌后牙缺失待修复的患者4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随机分成两个组,一个对照组和一个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实验组采用改良液压式提升上颌提升术治疗,同期植骨植入种植体。术前术后CBCT评估上颌提升效果,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有效人数为16例,无效人数为4例。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有效人数为19例,无效人数为1例。结论改良液压式提升上颌底同期植入种植体可以获得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与传统术式相比,患者创伤小、感染率低,安全系数高、舒适度高,临床优越性高,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可作为一种新颖术式进行推广。

  • 标签: 上颌窦提升术 改良液压式 穿牙槽嵴上治疗
  • 简介:摘要:病态房结综合征(SSS)是因房结起搏或传导异常导致功能障碍,诱发多种心律失常的一种综合征。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得到的结论尚未统一,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现代医学认为除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外西药治疗本病不良反应极多。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成为热门话题。对于本病,中西医研究百花齐放,相互结合,本文对SSS的研究现状及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总结和论述。

  • 标签: 病窦 发病机制 基因通路 综述 心脏起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上颌内提升种植牙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行上颌内提升种植牙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性护理,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颌内提升种植牙围手术期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上颌窦内提升种植牙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植入与上颌底位置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在颧牙槽嵴处安全植入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正畸患者的37个上颌第一恒磨牙根方的颧牙槽嵴进行锥形束CT(CBCT)测量和分析,依上颌底位置分为低组与高组,比较2组之间颧牙槽嵴宽度的差别。同时测量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的根长,以确定上颌种植钉植入的部位。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组的颧牙槽嵴宽度显著小于高组的颧牙槽嵴宽度,低组24例,高组13组。男性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颊根长度平均值为12.62mm和12.30mm,女性近远中颊根的长度平均值为11.53mm和11.15mm。结论上颌底的位置决定了颧牙槽嵴的宽度,高组可以为种植体植入提供足够的骨质宽度支持。为确保牙根尖组织的安全,应在根尖上方1~2mm以上植入。男性患者的植入部位约在釉-牙骨质界以上13.62mm,女性约为12.53mm。

  • 标签: 颧牙槽嵴微种植体 锥形束CT 上颌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瘘(英文简称“TCCF”)术后护理流程的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20例行血管内介入术TCC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实验组,然后筛选出2017/12-2018/12期间接收的22例行血管内介入术TCC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选择流程优化护理模式,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护士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优于对照组,且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流程优化在血管内介入治疗TCCF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增强护士工作热情。

  • 标签: 流程优化 血管内介入治疗 TCCF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