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窦血栓的核磁诊断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脑静脉窦血栓的核磁诊断效果研究

吴金峰

湖南省吉首市人民医院416000

【摘要】目的:探究双排螺旋CT与核磁共振应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50例均行增强扫描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双排螺旋CT和(1.5T)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将双排螺旋CT诊断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记录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检出病灶为13(65.00%),而对照组中总共检出病灶12(60.00%),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检出率更高,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双排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测应用于脑静脉窦血栓中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有效性,检查结果,CT增强静脉成像优于核磁共振检测,但单纯应用核磁共振静脉成像进行检测,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所以在临床诊断时,一方面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另一方面必要时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的诊断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核磁共振静脉成像;双排螺旋;诊断方案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临床上严重的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在临床治疗时也需要及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1]。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脑静脉窦血栓的特点较为异常[2]。所以就目前来说,对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诊断时,也没有较为具体且有效的方案或理论,导致脑静脉窦血栓的治疗效果较差。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究了将核磁共振增强静脉成像及双排螺旋CT增强扫描,应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双排螺旋CT和1.5T核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扫描扫描检查,工作站行后处理CTV、CE-MRV,将双排螺旋CT诊断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记录为实验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为19-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2.6±8.6)岁。所有患者均在临床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口齿不清、昏迷等不同临床相关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液wbc数量增加、血小板增加以及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所有患者不含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精神状态均正常;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甘露醇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方案。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颅内压降低、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的方案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中应用器材为MR机为西门子ESSENZA1.5T;CT机为西门子欢悦(双)应用核磁共振扫描对患者头线圈进行扫描,采用常规1.5T核核磁共振颅脑进行扫描,加增强扫描检查,工作站后处理得出MRV图像。扫描厚度:5.5mm,间隔1.1mm。

双排螺旋CT扫描过程中患者保持仰卧位,扫描厚度5mm,扫描螺距1.75。行颅脑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工作站后处理得出CTV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两种扫描结果均由同一组医疗人员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检出率为13(65.00%),而对照组中总共检出病灶12(60.00%),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检出率更高,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检出率对比

3讨论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危重度较高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具有较高死亡率[3]。导致这种疾病发病的因素较多,多由于感染直接侵犯静脉窦,或者严重脱水、血液病、颅脑外伤、颅脑术后和颅内肿瘤等引起。所以应用螺旋ct对脑部进行检查时,其图像主要表现为增强扫描高密度静脉窦内见相对低密度充盈缺损影,或静脉窦未见显影呈缺如改变,以上矢状窦前分最多见,其次为横窦,由于患者发病后通常行急诊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水肿病变内见散在点状、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尤其是额颞顶叶非高压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的脑出血,要想到此病的可能,在疾病早期只行CT平扫检查,则有可能导致漏诊,需要进一步行增强扫描检查排外静脉窦血栓。

而核核磁共振检测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能够明显对比出脑组织白质、灰质,并能够清晰的表现出患者脑内细胞毒性水肿,发现其水肿变化[5]。在MRI平扫图像上,可见患者脑静脉窦正常血管流空信号消失,MRI增强扫描图像上受累脑静脉窦显示狭窄、充盈缺损,可见脑凸面及深部静脉扩张、增粗,并见到相应静脉引流区域的脑水肿及出血表现。同时,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即使患者在发病三小时后,就能够清晰显示出病灶改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将双排螺旋CT及核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应用于脑静脉窦血栓中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有效性,检查结果,CT增强扫描优于核磁共振平扫检查,但单纯应用核磁共振静脉成像进行检测,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应用增强静脉成像,以减少伪影干扰及蛛网膜颗粒压迹对诊断的影响,对碘过敏的患者选择核磁共振成像。所以在临床诊断时,一方面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另一方面必要时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的诊断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海提·阿不都卡德尔.探讨核磁共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3):21-22.

[2]杨辉,金贤德.关于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09):1183-1184.

[3]姚中川.探讨核磁共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4):35-36.

[4]兰东辉,申斯原,马守成.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核磁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51-52.

[5]杜怀文,谭塔林,袁维军.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