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研究领域划分为文字、音韵、训诂三块,著述也相应分作形书、音书、书三类。这种三分法的依据,是构字的三要素——形、音、。形音义三者固然不可分离,发挥统摄作用、决定研究目的的则是。“”是小学探索的指归,解析字形、考辨字音都是为了明晓字义,进而澄清文义,而最高目标则是要把握经书的义理。本文从小学史和词语史两方面入手,辨析“”的不同含义,追溯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流变。“”通“宜”“谊”,三者词源同一,共享的语义成分是约定。小学家选定“”作为“意义”的元语言概念,并非偶然。

  • 标签: 意义 语义 中国传统语言学
  • 简介:摘要形与一直以来是中国画经常关注的两个概念,随着“以形写”、“形兼备”、“形具而生”等理论的提出“形神说”。文章从“形”与“”起源、发展历史与交互关系来探讨“形”与“”对中国绘画产生的影响。

  • 标签: &ldquo 形&rdquo 与&ldquo 神&rdquo 起源 发展 影响
  • 简介:一《型世言》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富尔谷欲诬陷他人,将自己的男打死,因为"家主打死男,也没甚事".被打死男之父"不敢做声,只好同妻子暗地里哭".①《警世通言》第十五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也写了一个发生于明代的故事:苏州府昆山县人金满,读书不就,将银援例纳了个令史,在本县户房为吏.后来费尽心机谋得库房美缺,但上任不久却失窃四锭元宝,赔补了二百两银子.金满信道人之言,与阴捕诬陷自家所养小厮秀童所为,险些送了秀童的性命.对于秀童,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 标签: "义男" 成因 社会现象
  • 简介:古代汉语中很早就存在的偶辞偏指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功能和适应性。用于偏指的双音组合是短语而不是复合词。以前对言语作品中双音组合的“偏”、“偏举”分析存在着“滥列”和“泛化”之弊,教科书和一些文章中经常列举的用例大多经不起推敲。考察言语实际,“偏复词”之说不科学,它将短语与复合词相混淆,将语言分析与言语分析相混淆,将造词法与构词法相混淆。从严格科学的意义说,汉语语法体系中并不存在词汇层面上的偏复合词。

  • 标签: 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 词汇 词义
  • 简介:时至今日,远古人类创造出的文化因时间的消逝和历史的变迁已逐日变得模糊而遥远,但是,如果将汉语这种独特的活“化石”作为审视的对象,我们仍然能从其中发掘出历史发展的轨迹。故而,今天我们要探讨古文论里的元范畴———“”的艺术特征以及它何以能衍生出“形神”、“神思”、“神韵”等众多学说,就必须对我们的古代艺术做一次回溯。《说文解字》释: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食嶙切。可见,“”字一开初就被当作“天神”来解,并且能引出万物。由此看来,古文论中的元范畴“”能衍生出众多与“”字有关的学说,应与原始人类的思维有关。此外,汉字“”,从鬼,申声。可知“”还与神灵、鬼魂有关。当然,这是人类在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以后才发生的事。在人类的鬼神崇拜之前和自然崇拜之后,还应该有一个图腾崇拜阶段。这一阶段的图腾崇拜对象主要有四灵(龙、凤、麟、龟)图腾和熊、虎、狼、蛇、犬、羊、鸟、鸡等自然图腾。这些自然图腾在原始先民的眼中,都具有神性,都有着影响人类兴旺与衰亡的力量。伴随着生产实践,人类的智慧、力量、抽象、幻想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其自身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在人类自身的崇拜意识当中,动植...

  • 标签: 神艺术 艺术特征
  • 简介:"承"类复合词中"承"的意义都是从其本义"接受、得到"引申而来,进一步虚化为表示"对既有事实的认定",后来这一语法功能被"了"、"过"等的语法化所取代。"闻"类各复合词中"闻"不能被"承"任意取代。

  • 标签: 词义 语法化
  • 简介:并云:此等向天下世尊圣化行,亦无几多时,所以分明自尔已来,弥师诃向天下见也1。并说:就这样往普天下按照基督的教导去行,要不了多少时候,因而显明从此以后,救主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向五荫身,六百四十一年不过已,(基督)道成肉身至今,已有六百四十一年,于一切处,谁有智慧者,此变见并化术,若为向天下少时闻,亦不是人处傍能处2。

  • 标签: 《一神论》 释义 基督 福音 肉身 智慧
  • 简介:哪吒是印度佛教的三头六臂的夜叉,护法神。佛教传入中国,哪吒也进行着中国化的演变。大概在南宋时期,随着李靖演化为毗沙门天王,而演为李靖之子,实现中国化。在《西游记》中,哪吒演化为玉皇大帝的战将,孩童天神,神通广大,而本相仍是三头六臂,形象是外道内佛。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是完全道教化的英雄,但还是有佛教因子。明以后的哪吒是多种版本形象的融合,同时又成为镇水之神。哪吒形象的演化说明中华文化最有特性,也最有包容性,因而也最博大精深,最具有活力。

  • 标签: 哪吒神 形象 养生学
  • 简介:形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之一,无论作为美学范畴还是哲学范畴,古代形神都存在着两种结构方式:形—,具有二元对立的性质;形·,不具有二元对立的性质。通过这两种结构方式,具体探讨形与的美学意义:形具有表现、再现,以及作为事物的本真性存在具有本体性的审美价值;具有超越性、强力性和合目的性的意义。对形神美学意义的再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

  • 标签: 形神 结构方式 美学意义
  • 简介:从文献用例、引申原理和同步引申规律及同位关系等方面观察,“承”有“听闻”;“听闻”由“承受”引中;“听闻”为“承”的基,“谦敬”、“已然”为其陪;意义与句法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部分学者对“承”的意义的误释。

  • 标签: 听闻 引申 基义 陪义
  • 简介:《诗》之“六”,汉代以前多认为即“六体”,《毛诗正义》提出“三体三用”说,风、雅、颂为体,赋、比、兴为用,较为理性、清醒地认识到了《诗》的特点,对后世的解《诗》方法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毛诗正义》 六义
  • 简介:本文根据《淮南子·览冥》和《原道》及《银雀山汉简释文》中有关文字对唐勒《御》进行校补,并写出22条校记。这些校补,可以使读者了解这篇佚文的内容、思想,大体上认识原文的结构和风貌。

  • 标签: 淮南子 唐勒 《原道》 银雀山汉简 文字 虚静无为
  • 简介:语言交际表义方式有两种:直表达与蕴含表达。蕴含表达是将想要表达的意思"包含"于另一个字面完全不同的句子之中体现出来,这就是非字面表达。非字面表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要从理论上说明这种表达如何实现曲折地表达说话主体的意向:如果表达的不是以自己实际要表达的对象本身作为所表达出来的,而是用同对象及其行为有关时空、历史、因果、条件、发展等因素做出描述,与对象建立"曲折"的关系,以进行推论、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因而获得意义,这种表达就是这一意义的非字面表达。非字面表达式具有系统性,包含三个子系统:含义表达、词义变异的修辞表达和词义变的惯用语的表达;它有四个特性:异质性、生成性、关系性以及历史性。非字面表达这样的运用需要利用含意思维,并要求使用者要对对象表达的本体论事实做出本体承诺。

  • 标签: 非字面义表达 异质性、生成性、关系性、历史性 含意思维 本体论事实 本体论承诺
  • 简介:尺度是词语意义范畴之一,依此可构建尺度词群。尽管词群的词语义位各异,但尺度可为其提供统一的阐释理据。词语的尺度形态主要有基本、符合、超过、不及和违背等五种,以尺度为共同基础,各种意义形态的词语可得到具有逻辑性的阐释。

  • 标签: 词语 词义范畴 尺度义 阐释
  • 简介:[摘要]韩国语中的语音同化现象非常多,根据条件的不同,语音同化可以分为辅音引起的辅音同化和元音同化,元音引起的辅音同化和元音同化等四类。本文以州方言中辅音相邻引起的辅音同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语音现象的类型以及支配这些现象的语音规则。为叙述上的方便,本文具体分为曲用和活用两种情况进行考察。研究表明,这一地区的辅音同化有鼻音化、软腭音化、双唇音化、流音化等现象。

  • 标签: 义州方言 辅音同化 鼻音化 软腭音化 双唇音化 流音化
  • 简介:本文探讨了“格”的两种含义,即它的基本义和引申。格的基本义就是它的文本义,而引申则是后人对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时引出的一个概念。格在早期佛教的传播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揭示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普遍意义,于是它的义蕴得到了引申和发挥,产生了“格佛教”这个术语。格的本义是一种概念上的对等,但是后人提到的“格”如“格佛教”则是它的引申,变成了比较哲学中的一个中心概念。

  • 标签: 格义 佛经翻译 护教 格义佛教 比较哲学
  • 简介:不A不B格式作为汉语中的一种固定格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否定格式。违与反作为汉语中常见的否定现象,对反映说话人的感情色彩有很大区别:在不A不B中当A与B是违关系时,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的褒义的或中性的感情色彩;在A与B反时,旨在表明说话人对这种尴尬状态的不满意,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因其复杂的结构和广泛的含义,不A不B结构在语言学领域广受关注,然而,对该结构的英译研究却为数甚少,尤其缺乏专从违和反现象的翻译分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A不B格式中的违、反现象,及其隐含意义,进而探索该格式的英译策略。

  • 标签: 不A不B 义违 义反 英译
  • 简介:1859年11月,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正式出版,公开发表生物进化理论。这在英国科学界、思想界和宗教界立时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不乏其人,反对者更众,俨然形成两大对立阵营。1860年生物学家赫胥黎和牛津教区主教威尔伯福斯围绕进化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大辩论,史称"牛津

  • 标签: 神创论 生物进化理论 《物种起源》 宗教与科学 威尔伯 基督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