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3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潘燕芳 黄忠王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病理科(广西 柳州 545002)

【摘要】:目的 根据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水平。 方法 从我院2000年到2016年期间接诊的200位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皮肤基底细胞癌在人体上最常见的患病部位是眼眶周围和鼻翼,通常情况下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1岁到50岁,较为常见的是实体性皮肤基底细胞癌,在病情诊断的过程当中,29.64%的患者会被误诊成色素痣、恶性黑素瘤等病症,通过对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分析情况得出阳光照射和皮肤组织的损伤是引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重要因素,并且皮肤基底细胞癌还能够在色素痣的基础之上引发。 结论 由于皮肤基底细胞癌和一些其他的皮肤肿瘤临床表现比较相似,很容易发生误诊的现象,因此要及时的进行病例检查,方便进行病情种类的诊断以及治疗工作。

【关键词】皮肤基底细胞癌 ;临床病理分析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又可以被基底细胞上皮瘤,毛母细胞癌,经常能够见到的皮肤肿瘤。皮肤基底细胞癌以基底样细胞样细胞(“生发细胞”)呈小叶、圆柱、缎带或条索状增生为特征的一组恶性皮肤肿瘤。该病的致死率较低,但却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危害,并且在诊断的过程当中容易发生误诊的现象。因此,对2000年到2016年来我院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200位患者的病情报告、患病原因等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提高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患者的基本资料

在200位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当中,男性患者115位,女性患者85位,男患者和女患者之间的比例为1.35:1。在200位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当中,发病年龄从22岁到90岁之间不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81岁,22岁到30岁的患者5位,31岁到40岁的患者有15位,41到50岁的患者有60位,51岁到60岁的患者有40位,61到70岁的患者有35位,71岁到80岁的患者有20位,81岁以上的患者有25位,发病高峰期为41岁到70岁之间,有125位(62.5%),发病的时间最短位2个月,最长时间位25年,平均5.01年。

1.1.2患者的发病部位

在200位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当中,发病部位为头部的有174位(87%),具体发病部位情况如下:头皮发病患者14位,额头发病患者20位,眼眶周围发病40位,鼻翼发病45位,鼻唇沟发病10位,脸颊发病20位,上唇发病15位,耳朵发病10位;躯干部位发病患者有15位(7.5%),在这15位患者当中,胸部发病有5位(1位发病部位为乳房),背部发病5位,腰部发病3位,肩部发病2位;四肢发病患者有11位,大腿发病6位,小腿发病2位,上肢发病3位。

1.1.3临床划分以及病症类型

在200位患者当中,除了4位患者位多发病之外,其他196位患者均是单发病,肿瘤规格最小的是0.2cm*0.5cm,最大规格位8cm*5cm。按照发病的皮肤损害类型,实体型患者有91位(45.5%),色素型患者有23位(11.5%),浅表型患者有16位(8.0%),硬化性患者有18位(9.0%),囊肿型患者有20位(10.0%),表皮角化型的患者有5位(2.5%),腺样型患者有19位(9.5%),纤维上皮瘤型患者有8位(4.0%)。并且在200位患者当中有60位患者发病部位出现痒的现象,大多数位轻度瘙痒,4位患者的瘙痒现象比较明显,14位患者的患病部位表现出疼痛现象,其他患者没有出现瘙痒或者疼痛的现象。

1.1.4患病之前的皮肤破损情况

在200位患者当中,有180位患者表明在患病之前无皮肤破损现象,3位患者有皮脂腺痣,10位具有外伤历史(手术、烫伤、气枪伤等),4位患者在色素痣的基础上发生病变,另外3位患者在出生时就有色素痣。

1.1.5临床诊断和病情的符合程度

在经过临床诊断之后,诊断结果和病情相符合的数量有146位患者(73%),诊断结果和病情不符合的有54位患者(27%),临床诊断的结果为色素痣患者10位(其中蓝痣3位),脂溢性角化患者11位,黑素瘤患者13位,鳞状细胞癌患者5位,表皮囊肿患者5位,角化棘皮瘤患者3位,扁平苔藓患者3位。

1.2方法

参照我院皮肤科在2000年到2016年接诊的200位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资料整理,将患者的病情检查单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按照相关的专著展开重新阅片,并且进行总结和分析。

2.结果

2.1病情变化的情况

2.1.1表皮

表皮组织角质化过度现象的患者有16位,表皮组织角质化普通现象的患者有14位,棘层肥厚的患者有70位,表皮组织萎缩变薄的患者有100位。在这些患有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患者当中,大多数的病情症状都是肿瘤组织附近的表皮萎缩变薄,并且两侧的棘层肥厚,在200位患者当中有98位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表皮组织连接,13位患者的肿瘤和毛囊相连。

2.1.2真皮

在200位患者当中,大多数患者的真皮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侵润现象,34位属于有浆细胞侵润,15位属于中性粒细胞侵润,130位属于真皮乳头以及血管扩张现象。156位患者在瘤细胞当中发现不同程度的色素颗粒(78%),其中23位患者的瘤细胞当中含有大量色素[2]

2.1.3肿瘤

在患病的过程中,明显一些的肿瘤细胞和基底细胞比较相似,并且肿瘤细胞呈现栅栏状的分布。在200位患者当中,细胞分裂的数量增多的患者数量有20位(10%),并且6位患者呈现异常的分裂现象。在190位患者的患病过程当中能够观察到肿瘤细胞和周围细胞之间存在缝隙[3]

2.2病情分布情况

200位患者的患病部位有以下几个部位:浅表性以及纤维上皮瘤型经常在四肢和躯干上出现,其余类型的皮肤基底细胞癌通常出现在头部和脸部,详细的皮肤基底细胞癌分布情况可以见表1

表1 各种类型的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分布情况

部位

实体型

色素型

浅表型

硬化型

囊肿型

角化型

腺样型

纤维上皮瘤型

头面部

85

19

4

18

15

3

13

3

躯干

4

2

1

0

3

2

5

1

四肢

2

2

1

0

2

0

1

4

3.讨论

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病原因的探讨过程中,引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病因素有很多种。在最初阶段认为发病的原因是由表皮基底细胞所引起的,但Lever认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原因是原始上皮胚芽细胞,并且通过电镜观察之后,发现瘤细胞的核比较大,桥粒发育情况比较差,纤维特别少,和正常的皮肤基底细胞进行比较有所不同,但是和没有进行分裂的毛母质细胞或者表皮胚胎细胞比较相似,所以大多数人支持皮肤基底细胞癌是由原始上皮胚芽细胞产生变化引起的结论。在我院对200位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之后,大多数的发病部位是头部和面部,因此我们能够得出紫外线是引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紫外线对人体细胞造成DNA损伤,或者是激活了皮肤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

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我国的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病年龄高峰为61岁到70岁,但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位患者的发病年龄来看,41到50岁属于发病高峰期,在之后是51岁到60岁、61到70岁,在71岁以后的发病患者数量明显减少,可能是由于该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少,从患病年龄来看,基底细胞癌的发病原因可能是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和阳光照射时间长所引起的[4]

由于基底细胞癌的发病部位不同,因此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分类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类别:溃疡类型;色素类型;浅表类型;硬斑类型;纤维上皮瘤类型,在200位患者的病症类型来看,最多见的就是实体型。而且200位患者当中3位患者有皮脂腺痣,10位具有外伤历史(手术、烫伤、气枪伤等),4位患者在色素痣的基础上发生病变,另外3位患者在出生时就有色素痣,因此,基底细胞癌不仅会出现在皮肤纤维瘤的基础上,还会在色素痣的基础上引发基底细胞癌。

综上所述,从对我院在2000年到2016年接诊的200位基底细胞癌的患者的病例分析情况来看,基底细胞癌经常会发生在头部和面部,躯干和四肢的发生情况较少,而且大多数患者的基底细胞癌类型是实体型,并且从病发原因来看,紫外线照射和机体免疫力下降是引发基底细胞癌的重要因素,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在进行病情确定工作之后,应采用扩大切除手术的方式对病变局部进行切除,对于不能彻底切除病灶增加放疗,以减少术后复发。对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患者均应进行严格随访。

【参考文献】

[1]马丽莉. 皮肤基底细胞癌35例临床病理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14):2086-2087

[2]焦林君, 杨森. 皮肤基底细胞癌4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C]// 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5

[3]于喜法. 皮肤基底细胞癌32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研究, 2016, 24(10):4-5

[4]唐政, TANGZheng. 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病理特征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6, 31(6):9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