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阴阴道念珠(VVC)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念珠阴道定植是念珠在女性阴道内以共生状态存在,没有或只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念珠广泛存在于潮湿、酸性的环境中,它不仅是VVC与阴道念珠定植的病原,同时也存在于人体其他部位。随着医学与生物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对念珠的检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近年来一些学者除了不遗余力的研究VVC的易感因素、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外,更是对病原来源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提高VVC的防治能力和减少VVC的复发率,文章对导致VVC及阴道念珠定植的病原来源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侵袭性念珠在危重症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与治疗常被延误,导致其较高的病死率。同时,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念珠菌种分布也逐年变化,非白念珠所致感染已超过白念珠,致病菌种及其耐药分布的变迁造成临床抗真菌药物选择的困难。本文对我国侵袭性念珠的流行现状及病原学特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 标签: 念珠菌病,侵袭性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病原学 人群监测
  • 简介:摘要耳念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不仅鉴别困难、致死率高、易导致院内传播,还可对多种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但其耐药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综述了ERG11的错义突变或过表达、外排泵、TAC1B突变、额外的5号染色体的获得、Hsp90及生物膜形成在耳念珠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产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耳念珠对其他药物包括棘白菌素类、多烯类、核苷类似物及丙烯胺类的耐药机制。

  • 标签: 耳念珠菌 耐药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白色念珠是口腔中重要的机会致病真菌。近年来,研究发现它能与口腔常见致龋变异链球菌发生相互作用,对维持口腔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白色念珠自身具有黏附、产酸、耐酸等作用,能使牙体硬组织脱矿,并能产生胶原蛋白酶降解牙体硬组织的有机质,具有致龋潜能。本文从白色念珠在患龋人群中的检出率、致龋潜力、与变异链球菌的交互作用、与其他口腔细菌的交互作用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拓展对口腔微生物在龋病中作用的认识,为龋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念珠菌,白色 龋齿 链球菌,变异 微生物间相互作用 口腔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光滑念珠药物敏感性及基因型分析特点,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至2019年所收集的深部培养光滑念珠146例,采用显色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5种药物的敏感性;送测序公司测序,测序方法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测序结果使用MEGA6进行进化树的构建。结果 146例样本中,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均100%敏感;对于氟康唑,有2株耐药菌株(1.3%),1株中介菌株(0.6%);对于伏立康唑,有2株耐药菌株(1.3%);对于伊曲康唑,有9株耐药菌株(6.2%),46株中介菌株(31.5%)。其中,发现对3种唑类药物交叉耐药菌株1株(0.6%),对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交叉耐药菌株1株(0.6%)。引起本地区院内深部感染的光滑念珠同源性较高,多数来源同一进化树分支,且耐药菌株均分布在同一菌株。结论 我院光滑念珠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且发现交叉耐药菌株。引起本地区院内深部感染的光滑念珠同源性较高,多数来源同一进化树分支,且耐药菌株均分布在同一菌株。

  • 标签: 光滑念珠菌;药敏;基因型;
  • 简介:摘要:随着近些年医疗手段与诊治方法的不断升级,延长了许多危重病患的生存时间,使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白色念珠作为机会致病菌,其感染率和致死率正在逐年上升。目前,针对白色念珠感染的治疗常用氯已定、氟康唑和棘白菌素等抗真菌药物,但药物本身具有较高的毒性而且难以根治感染。随着抗真菌药物的长期使用,白色念珠逐渐产生了耐药性。由于有效抗真菌药物的缺乏和耐药真菌菌株的出现,白色念珠感染已成为一项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迫切需要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本篇文章将对新型抗白色念珠药物的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生物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念珠(IAC)临床特点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国内7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03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5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1例、北京医院25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例、中日友好医院24例、东部战区总医院22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2例)IA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30例,女73例;年龄为(64±15)岁。观察指标:(1)IAC病人念珠感染及治疗情况。(2)IAC病人死亡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IAC病人念珠感染及治疗情况。203例病人中,首次腹腔引流液或术中腹腔内标本培养为白色念珠134例,49例行氟康唑治疗;非白色念珠69例,13例行氟康唑治疗。念珠对氟康唑耐药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为5.91%(12/203)。203例病人中,发生感染性休克、肾衰竭、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别为68、53、84、63例。203例病人中,148例入住ICU,时间为9 d(3~20 d),总住院时间为28 d(17~50 d)。203例病人中,86例治愈出院,50例好转回当地医院,32例放弃治疗,19例死亡,16例情况不明,病死率为25.12%(51/203)。(2)IAC病人死亡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念珠初次培养阳性当天、1周内最低值、1周内最高值的肌酐、胆红素、白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心脏疾病、糖尿、感染性休克、肾衰竭、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真菌药物治疗是影响IAC病人死亡的相关因素(t=-2.322,Z=-2.550、-2.262、-4.361,t=2.085,Z=-3.734、-5.226、-2.394、-5.542,t=3.462,Z=-4.957、-5.632、3.670、-5.805,t=3.966,Z=-3.734、-5.727,χ²=4.071、4.638、27.353、18.818、13.199、26.251、13.38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念珠初次培养阳性当天的胆红素、降钙素原和感染性休克是IAC病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021,1.022,6.864,95%可信区间为1.010~1.033,1.001~1.044,1.858~25.353,P<0.05)。结论IAC常见真菌为白色念珠,氟康唑可作为初始经验性治疗方案;IAC病人预后较差;念珠初次培养阳性当天的胆红素、降钙素原和感染性休克是IAC病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念珠菌病 腹腔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治疗 氟康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两组口腔念珠病患者,比较和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内我院接治的口腔念珠患者中,随机抽选90名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平均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名。对照组使用特比萘芬,研究组使用伊曲康唑。对比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显效率(86.7%)和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64.4%)和有效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抗敏性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结论 相比较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更明确且有效,有助于病情恢复的同时,不良反应也得以控制。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 标签: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口腔念珠菌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制霉素片联合碳酸氢钠对口腔黏膜病患者口腔念珠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我院口腔黏膜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口腔念珠感染患者5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8例和研究组298例,对照组采用碳酸氢钠治疗,研究组采用制霉素片联合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治疗。治疗2周后,分析两组患者口腔白斑面积、pH值变化、真菌菌落数及治疗有效率,同时记录口腔疼痛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两种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斑面积、pH及真菌菌落数均有改善(P

  • 标签: 口腔黏膜病 口腔念珠菌 感染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念珠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沉渣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医学样本对比法,选择接受尿沉渣检验的受检者3712例,从中遴选出48例念珠尿路感染患者作为受试分析对象,按照诊断环节筛查方法差异,等比例划分为2小组。给予参照组应用尿常规检验,实验组行尿沉渣检验,就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在诊断相符率上对比为91.67%(22/24)和70.83%(17/24),统计学意义特征对比明显(P

  • 标签: 念珠菌尿路感染 尿沉渣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26家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将下呼吸道标本念珠阳性的502例患者设定为试验组,将下呼吸道标本真菌阴性的304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念珠阳性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念珠构成比以白色念珠居第一位,所占比例为85.48%;光滑念珠第二位,所占比例为7.66%;其次为热带念珠和酵母样,所占比例分别为2.82%和2.62%;最后为近平滑念珠和克柔念珠,所占比例分别为1.01%和0.40%。(2)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后发现,试验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吸烟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合并哮喘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脑卒中、按需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糖皮质激素(ICS)、ICS/LABA、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氢离子浓度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70岁、入院次数>4次、按需吸入SABA、吸入LABA、ICS、ICS/LABA、住院时间>30 d以及住ICU时间>25 d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阳性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70岁、入院次数>4次、按需吸入SABA、吸入LABA、ICS、ICS/LABA、住院时间>30 d以及住ICU时间>25 d,下呼吸道念珠定植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危险因素 急性加重 念珠菌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克霉唑栓治疗孕期念珠阴道炎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36例孕期念珠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4%碳酸氢钠液治疗)和研究组(4%碳酸氢钠液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每组各1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常规组患者有5例治疗无效,总治疗有效率为72.22%,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4.44%,(P

  • 标签: 念珠菌阴道炎 妊娠期 克霉唑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合并念珠外阴阴道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合并念珠外阴阴道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这6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慢性皮肤黏膜念珠合并1型糖尿7岁女童患者就诊于儿科,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并抽提其与父母的基因组DNA,高通量测序并用Sanger测序验证。该患者出现真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血清铁减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氟康唑联合抗生素及丙球治疗,规律使用胰岛素、糖尿饮食,能减缓病情发展。该患者基因检测证实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基因存在杂合错义新生突变c.1154C>T,P.Thr385Met,提示STAT1基因突变是导致慢性皮肤黏膜念珠合并1型糖尿病原因之一,少数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可下降,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糖尿病,1型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念珠是人体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在社会进步、医疗手段提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侵袭性念珠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临床上致病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亟需研发新的抗真菌药物。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多种致病性念珠中都有发现,不仅参与念珠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其耐药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该酶的抑制剂有望发展成为新型抗真菌药物,解决目前抗真菌治疗的难点。

  • 标签: 念珠菌属 抗真菌药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念珠性角膜炎的发病特征和临床表现,并评估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明确诊断为念珠性角膜炎的患者29例(29眼),其中男18例,女11例,均为单眼发病;1例患者为7月大女婴,其余28例患者年龄为29~91(59.0±13.5)岁;发病时间为2~90 d,中位数12 d。分析其发病趋势、感染前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角膜念珠培养阳性共29例(其中白念珠10例,近平滑念珠6例,其他菌种13例),占同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感染前患者最常见的情况是眼部手术史26例(90%),其次是局部糖皮质激素使用史24例(83%)、全身疾病9例(31%)和眼部外伤2例(7%),25例(86%)患者合并2个或更多上述因素。念珠性角膜炎结膜充血一般较轻,不伴有典型的伪足、苔被、免疫环等体征。4例早期患者角膜病变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孤立圆点状病灶,角膜病灶切除联合药物治疗治愈。病变进展后病灶表现多样,最常见为散在多灶性浸润灶(10例,占35%)。最终23例(80%)患者需行手术治疗。结论:念珠性角膜炎患者的眼部手术史和局部激素使用史是感染前常见的情况,发病早期特征性表现为孤立圆点状病灶,病灶清除联合药物治疗预后好,晚期病灶表现多样,多数患者需要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 标签: 念珠菌 角膜炎 临床特征 共聚焦显微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用于念珠性阴道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念珠性阴道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阴道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念珠菌性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基因相关侵袭性念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并报道该基因的一种新突变。方法描述1例2018年12月底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入院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腹膜后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侵袭性念珠病患儿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和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基因外显子组检测及一代测序验证从而明确诊断;并以“CARD9”“invasive candidiasis”“侵袭性念珠”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5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性,10岁,既往健康,亚急性病程,以腹泻症状起,2个月余后病情进展迅速,相继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脑脊液及血液中多次培养出白色念珠,大便中找到类酵母样真菌,头部磁共振成像提示梗阻性脑积水,腹部CT可见腹膜后肿物及肠管壁增厚。对患儿及其父母核心家系采血行全基因外显子组检测及一代测序验证,结果发现患儿CARD9基因存在c.952-12_956delinsAG纯合变异,为未报道的致病变异。经静脉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行侧脑室引流手术及侧脑室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9周,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改善,培养转阴,腹膜后肿物缩小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4个月,患儿无特殊不适感,体力稍差,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仍偏高,头部磁共振成像仍可见脑积水及脑室旁白质异常信号,腹部CT可见腹膜后肿物较前缩小。共检索到文献15篇,全世界共报道了21例CARD9基因相关侵袭性念珠病患者(不含本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结论CARD9基因缺陷患者选择性地对真菌易感,发生侵袭性念珠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情重。应予全身足量、长疗程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并发脑积水者则需外科治疗。本次报道的新突变丰富了CARD9基因的变异多样性。对不明原因的侵袭性念珠病患者,建议行基因检测,关注CARD9基因缺陷等先天性免疫缺陷

  • 标签: 念珠菌病,侵袭性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积水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 CARD9基因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克霉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氟康唑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排尿痛消失时间、白带异常消失时间、腰腹疼痛消失时间、外阴瘙痒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克霉唑 氟康唑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感染情况的检验效果,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本实验择取2017年6月12日至2020年6月12日某医院内就诊的阴道炎患者400例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200例以及观察组200例。观察组应用凝集法完成检验,对照组应用显色法完成检验,后开展药敏实验,分析结果。结果:念珠对于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敏感性较高,其对于益康唑以及咪康唑的敏感性较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阴道炎念珠检出率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开展阴道内念珠感染开展检测过程中,应用凝集法完成检验,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检出率,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凝集法 显色法 阴道内念珠菌感染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