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机体在创伤后,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变化,在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激素和炎性因子、介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使机体加快对蛋白质的分解与利用,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负氮平衡,发生低蛋白血

  • 标签: 创伤应激 神经内分泌 炎症因子 低蛋白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蛋白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10例M蛋白血的原发疾病病种分布及M蛋白类型,并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M)和非MM患者血清球蛋白(GLB)含量、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或轻链(κ,λ)类型及其含量。结果110例M蛋白血中,MM34例,非MM76例。MM组免疫固定电泳明确分型30例,占88.24%,阴性4例;非MM组免疫固定电泳明确分型21例,占27.63%,阴性55例。MM组的GLB含量明显高于非MM组;,两组IgG、IgA、IgM的总体分布不同,MM组IgG>35g/L的有9例,IgA>20g/L的有6例,无lgM型M蛋白,非MM组IgG,IgA,IgM三者含量主要在正常范围内;MM组的轻链κ/λ>3者的百分率与非MM组的轻链κ/λ>3者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但MM组的轻链λ/κ>2者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非MM组。结论M蛋白血可见于多种疾病,各科医生均有必要提高对M蛋白血的认识,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的非MM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并应密切随访。

  • 标签: 血清蛋白电泳 M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摘要第25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于2020年6月11日至21日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利用循环游离DNA(cfDNA)检测华氏巨球蛋白血(WM)患者MYD88突变和CXCR4突变的意义,并探讨了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含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在一线和复发WM患者中的临床研究结果。

  • 标签: 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 基因诊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华氏巨球蛋白血(WM)是一种少见的、难以治愈的以血清单克隆IgM为主要特征的惰性淋巴瘤,全基因组测序显示MYD88和CXCR4基因突变是WM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等技术的发展,对WM发生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同时,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临床试验不断开展,使WM的预后得到了改善。文章主要就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WM治疗、预后分析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突变 谷胱甘肽 蛋白激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华氏巨球蛋白血(WM)是一类少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免疫球蛋白M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淋巴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多数患者治疗后仍不能达到完全缓解,所以也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WM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不断取得成果,为WM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及方案,临床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本文对WM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 标签: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BTK抑制剂 蛋白酶体抑制剂 治疗
  • 简介:摘要低蛋白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老年人是其高发人群,与老年人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正确认识、及时防治老年人低蛋白血可使老年患者获益。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老年人低蛋白血的原因、危害、防治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低蛋白血症 血清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21.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1.3%)、自身免疫性疾病(14.8%)和血液系统肿瘤(11.5%)。31.1%患者为特发性。常见首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热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冷球蛋白水平为215.9(22.0~17 075.8)g/L,54例(88.5%)为IgM单克隆。类风湿因子(RF)升高患者占93.2%,C3下降患者占57.6%,C4下降患者占61.0%。共49例(80.3%)患者接受治疗,总体临床缓解率为75.5%,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89.3%。结论Ⅱ型冷球蛋白血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以肝炎病毒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冷球蛋白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 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21.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1.3%)、自身免疫性疾病(14.8%)和血液系统肿瘤(11.5%)。31.1%患者为特发性。常见首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热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冷球蛋白水平为215.9(22.0~17 075.8)g/L,54例(88.5%)为IgM单克隆。类风湿因子(RF)升高患者占93.2%,C3下降患者占57.6%,C4下降患者占61.0%。共49例(80.3%)患者接受治疗,总体临床缓解率为75.5%,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89.3%。结论Ⅱ型冷球蛋白血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以肝炎病毒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冷球蛋白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 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健脾化湿法自拟黄芪降脂汤,观察其治疗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黄芪降脂汤,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降脂汤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脂的作用。

  • 标签: 高脂蛋白血症 脾虚痰湿证 健脾化湿法 黄芪降脂汤
  • 简介:报道1例高脂蛋白血Ⅲ型黄瘤病。患者,男,42岁,广东人。因肘膝部、手掌出现黄色扁平斑块半年。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可见较多的泡沫细胞浸润。诊断符合高脂蛋血Ⅲ型黄瘤病。

  • 标签: 高脂蛋白血症 黄瘤病 泡沫细胞
  • 简介:临床上,很多疾病可引起高丙种球蛋白血(HGG)。因丙种球蛋白大多发球免疫球蛋白(lg),具有抗体活性,因此,又称为高免疫球蛋白血(HIG)。此球蛋白分为两各:多克隆HGG或(HIG),呈现多种lg增高,如lgG、lgA和lgM;单克隆HGG或(HIG);只呈现某一种lg增高,可为lgG,或lgM或lgA。后者在消化、

  • 标签: 单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 作者: 杨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16
  • 机构:古蔺县人民医院  手术麻醉科  四川古蔺  6465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26岁,1996年4月出现巩膜充血、头痛、恶心,血压最高220/160mmHg,查眼底示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头颅MRI示多发性硬化,服尼群地平等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40/110mmHg,查体:血压140/110mmHg,面色结膜充血,脾肋下3cm查血RT:RBC6.76×10^12/LHb160G/LWBC16.8×10^9/LPLt549×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诊断 并发症 急性白血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华氏巨球蛋白血(WM)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收治的1例WM治疗后继发伴复杂染色体异常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WM继发AML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结果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初诊为WM,COP、氟达拉滨单药等方案化疗后106个月诊断为AML,染色体核型分析示5号和7号染色体均异常,并伴其他染色体异常的复杂核型。患者拒绝化疗、后死于肺部感染,生存期不足1个月。结论WM继发AML少见,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可能与应用烷化剂、核苷类似物、遗传易感性及谱系转换等因素有关,伴复杂染色体异常的继发性AML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差。

  • 标签: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白血病,髓样,急性 肿瘤,继发原发性 治疗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次行择期胸腔镜肺切除术且肺功能正常的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前48 h内最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白蛋白血组(<35 g/L)及正常白蛋白水平组(≥35 g/L),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患者基线信息和术中及术后情况。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肺部并发(PPCs),分为并发组和无并发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PCs的危险因素。纳入1 127例患者,并发组306例,无并发组82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是肺切除术患者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643,95%可信区间1.201~2.249,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正常白蛋白水平组498例,低白蛋白血组178例。与正常白蛋白水平组比较,低白蛋白血组PPCs总发生率和肺炎发生率升高(P<0.05)。综上所述,术前低白蛋白血是肺切除术后患者PPCs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低白蛋白血症 手术后并发症 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川崎病合并低蛋白血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分为正常白蛋白组(ALB ≥ 35 g/L)(54例)和低白蛋白血组(ALB < 35 g/L)(51例),比较两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冠状动脉B超检查等。结果各年龄段低蛋白血发生率相似。两组冠状动脉扩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 < 0.05);两组手足硬肿、尿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0、0.39,均P > 0.05);低ALB组的 WBC(15.2×109/L)、ESR[(82.1±26.1)mm/h]、CRP(94.7 mg/L]均高于正常ALB组[11.5×109/L、(54.5±26.2)mm/h、43.65 mg/L](Z=-2.94、t=5.40、Z=-6.01,均P < 0.01),两组ALT、AST、TBA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川崎病合并低蛋白血的发生率与年龄无相关性,与炎性反应有关;低蛋白血是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该研究具有显著科学性。

  • 标签: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低蛋白血症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现代医学证实,血浆总胆固醇(TC)升高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与冠心病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冠心病呈负相关[1]。因此,降低LDL-C和提高HDL-C对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观察甘糖酯的降脂疗效。

  • 标签: 甘糖酯 高脂血症 治疗 高脂蛋白血症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