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常规超声多种评价标准在乳腺非病灶型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超声科诊断的以乳腺非病灶型病变入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384例,检出病灶478个,其中最终诊断为良性432例,恶性46例。结果多种标准联合诊断敏感性87.5%、特异度97.83%、符合率88.44%;良性者二维超声恶性特征分、彩超血流分级评分、BI-RADS标准评分低于恶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供选择的技术类型较多,多种技术联合可起到互补作用,定性诊断乳腺非病灶型病变效用较好。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CSP患者9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经阴道组与经腹组,经阴道组使用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经腹组使用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经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腹组(P<0.05),经阴道组HCG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病灶缩小的时间和月经复潮的时间均短于经腹组(P<0.05),经阴道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腹组(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在治疗CSP方面可以取得与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相近的效果,但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

  • 标签: 瘢痕妊娠 剖宫产 异位妊娠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在治疗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CSEP)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分析我院收治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CSEP14例临床资料。结果14例均手术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均无月经淋漓、月经量改变等异常情况,3例再孕。术后β-HCG恢复正常时间16.8±5.9d,正常月经来潮时间为29.2±5.7d。结论阴式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可作为CSEP治疗新方法。其优缺点有待大样本和长时间对比研究。

  • 标签: 子宫切口疤痕妊娠 阴式手术 病灶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的60例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其中40例采用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并定义为观察组,20例采用腹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两组均取得100%的临床治疗成功率;观察组患者的血HCG水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阴式子宫疤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治疗子宫妊娠瘢痕,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创伤性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瘢痕妊娠 阴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超声造影对老年人胃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超声科接受胃超声造影检查患者160例,均予以胃部造影剂并给予患者相同的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spss10.0进行分析。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胃超声造影检查总准确率为90.41%,其中胃炎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5.24%,胃溃疡检查结果准确率91.89%,胃息肉检查结果准确率86.96%,胃癌检查结果准确率为87.56%。结论老年人胃病灶各指标变化与胃超声造影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上可用于老年人胃病灶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胃超声造影 老年人 胃溃疡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并确定一种新的肺癌病灶检测的新方法,经实践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CT影像的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新方法。方法建立一种形变模型的精确分割并过滤肺内血管组织,过滤细小血管组织,提取结节特征,进行分类以确定病灶。结果医生运用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率。结论此方法可以有效判断肺癌。

  • 标签: 肺结节 辅助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侧方入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应用侧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32例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疼痛、并发症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32例病人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3.5d±0.3d,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8分±0.7分,与术前8.5分±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P=0.00);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为一过性大腿前方轻度麻木,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系统、有效地护理对应用侧方入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提供了保障。

  • 标签: 腰椎结核 侧方入路 病灶清除 融合内固定 护理
  • 简介:难治性癫痫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对致痫病灶的精确定位是手术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步骤。而癫痫的综合定位包括临床、影像、电生理、核医学等多学科。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在临床教学中应用PBL、CBL、LBL、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 标签: 癫痫 视频脑电图 脑磁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诊断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为初次进行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结果有差异的患者行第二次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磁共振和初次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有差异的8例患者参与研究,本组患者进行第二次乳腺超声检查,最终诊断结果以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准。计算患者经磁共振和第二次乳腺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阴两性预测值。结果经检查8例患者发现10个乳腺病灶,经计算磁共振与第二次乳腺超声检查的各项诊断率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且10个病灶中,共有6个为良性,4个为恶性。结论为磁共振和初次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有差异的患者行第二次乳腺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第二次超声乳腺检查结果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磁共振。

  • 标签: 乳腺病灶 超声检查 第二次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乳腺病灶的诊断中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这三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乳腺癌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择取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部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组间对比两组患者在超声影像上的不同。结果研究组以整体增强为主,主要表现为峰值强度上升,达峰时间较短,增强后病灶范围扩大,消退模式多为不均匀消退;对照组以部分增强为主,主要表现为峰值强度下降,达峰时间较长,增强后病灶范围缩小,消退模式多为均匀消退。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辨别乳腺病灶的血流灌注、增强模式与形态边界,对乳腺病灶的良恶性具有很高的鉴别价值。

  • 标签: 乳腺病灶 实时超声造影 诊断价值 良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部位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根据其认知功能表现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均为认知功能良好,观察组患者则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部位及特征,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内囊梗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额叶、枕叶、颞叶、皮层与皮层下等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中动脉供血区与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针对额叶、左侧颞叶、皮层及中动脉供血区发生梗死病灶患者需尽早开展认知功能筛查。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病灶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腹腔镜联合下切口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宫腹腔镜联合下切口妊娠病灶切除术患者60例(观察组),宫腔镜联合下切口妊娠病灶切除术患者6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6.55±27.48)min、住院天数为(2.54±1.42)d、出血量为(96.20±30.50)ml,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91.22±22.33)、术后住院天数(5.10±0.99)、出血量(195.5±86.23)相比,差异均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下切口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效果较好,且比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腹腔镜 病灶切除术 子宫瘢痕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手术后病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情况。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进行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患者6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患者出现病症复发,将其归于观察组,另外590例患者未出现病症复发,将其归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的抗结核治疗时长、病灶手术清理情况以及术后治疗、耐药、术后静态休养时长、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抗结核治疗时长、病灶手术清理情况以及术后治疗、耐药、术后静态休养时长、贫血以及营养不良指标分布情况均有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高危因素的探究中可见与患者围手术期的众多因素密切相关,可在临床治疗中起指导作用。

  • 标签: 老年 脊柱结核 植骨融合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病灶清除术联合药物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进行病灶清除术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经综合治疗后,患者的愈合情况、植骨融合情况、脊柱矫正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综合治疗后后,58例患者中治愈56例,治愈率为96.55%;植骨融合52例,成功率为89.66%;脊椎后畸形的矫正情况比较,术前平均Cobb角为(17.3±6.4)°,术后平均(10.5±4.6)°,两组比较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总有效有49例,占84.48%。结论采用手术前后抗结核药物的治疗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病灶清除术 脊柱结核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