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11年5月,笔者对32例胸腰椎结核进行了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术前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5例,C级7例,D级10例,E级9例;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为32.5°(5°~47°);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为20~37mm/L,平均28.2mm/L。患者随访时间12446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Frankel评分,A级0例,B级0例,C级3例,D级8例,E级21例;后凸Cobb角平均12.3°(4°~20°),矫正率62%;CRP平均为6.2mg/L。术后全身症状消失,腰背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可从事一般工作及日常生活。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方法安全、疗效满意。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阴式病灶切除方式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断为子宫瘢痕妊娠,且停经〈60d、子宫下段外突病灶〈50mm的患者32例行阴式病灶切除加子宫瘢痕修复术治疗。结果32例患者的术前血β-HCG5800-158000IU/L,平均(38070±115.4)IU/L;手术时间30-65(40.0±2.5)min;术中出血20-100(46.0±11.2)mL;住院天数3-6d,平均4.1d;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2-4周,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血β-HCG自然下降至正常,无需辅助其他治疗,未发现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行阴式病灶切除方式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病灶清除彻底,还有对麻醉、设备、技术要求不高,费用低的优点,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瘢痕妊娠 阴式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对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灶病灶中心距脑表面〉2cm)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术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深部病灶112例(超声组),同期未使用术中超声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深部病灶110例(对照组)。结果超声组所有病灶均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均一次探查到病灶;对照组15例经2次、2例经3次才探查到病灶。超声组病灶全切除率(90.1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和手术时间(246.2±48.1)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5%、28.13%和(380.6±62.2)min;P〈0.05]。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颅内深部病变,同时指导术中病变的完整切除,保护周围正常神经结构。

  • 标签: 颅内深部病变 术中超声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体部囊性变病灶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宫体部囊性变的超声资料结果85%为肌瘤囊性变,边界清,内部回声呈多样性表现;6%肉瘤囊性变,肿物个大,边界清或不清,血流呈低阻高速;3%腺肌症囊肿,有痛经史,子宫肌层暗区内回声不均匀,无包膜;3%中肾管囊肿,壁薄,内回声均匀;3%动静脉瘘,宫肌层内血管囊性扩张,血流高速低阻。结论子宫体部囊性变病灶的超声表现复杂,须结合病史与症状,加以鉴别。

  • 标签: 子宫体部 囊性变 超声
  • 简介:真空辅助活检(VAB)系统设计的初衷是对乳腺病灶进行穿刺活检,其是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和空芯针活检(CNB)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后两者相比,其取材量更加充足,诊断准确率更高,但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存在针道种植转移的潜在危险和价格相对昂贵等原因,目前在单纯乳腺疾病的诊断性穿刺领域应用不如CNB那样广泛。但在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方面,VAB系统能在影像学监视下对较小的瘤体完全切除,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满足患者美容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另外,VAB系统用于治疗男性乳房异常发育症及乳腺脓肿已初步开展且疗效确切。

  • 标签: 乳腺 微创切除 真空辅助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指导脑实质内小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开颅术中超声引导下对12例脑实质内小病灶进行手术切除,分析术中超声引导病灶定位及指导手术切除情况.结果12例12个病灶术中超声均能清晰显示,准确定位,位于运动功能区6例、语言功能区2例、非功能区4例.不同病灶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利用彩色多普勒模式可清楚显示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术中超声引导下对2例脑胶质瘤、2例转移瘤、2例动静脉畸形、2例寄生虫、1例海绵状血管瘤和1例脑脓肿病变均完整切除;1例胶质瘤大部分切除,1例胶质瘤病部分切除.结论术中超声可对脑实质内小病灶实时、精准定位,有助于将病灶完整切除,减轻脑组织损伤.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肿瘤 脑脓肿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总结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对于<3cm胸部病灶的穿刺技巧。方法回顾分析191例行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病例,分析<3cm病灶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总结穿刺技巧。结果直径<3cm病灶的并发症发生率(气胸51%,出血57%)明显高于≥3cm病灶(气胸18%,出血20%),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病人默契配合,操作者精确定位,准确穿刺,高效采集。

  • 标签: 胸部活检 CT引导 穿刺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联合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21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应用四联药物抗结核并全身支持治疗14-18天,平均16天。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术。结果21例脊柱结核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平均12个月(5-20个月),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脊柱结核,固定可靠,安全有效。

  • 标签: 脊柱结核 病灶清理 后路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及CT假阳性病灶的病理特征,提高肝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的104例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及CT假阳性病灶的病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104例患者,总共病灶118个,其中表现为癌灶的患者98例,假阳性患者10例,而4例为胆管细胞与肝细胞混合癌细胞。所有肝癌患者的病灶存在着明显的不均匀强化,肝癌癌灶呈现不同程度的坏死,门脉期呈现不均匀低密度化。结论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对肝癌患者的病症作出正确的诊断,因此,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及CT假阳性病灶的病理分析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影像学特征 CT假阳性病灶 病理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肺穿病灶直接注药治疗复治肺结核疗效。方法将188例复治肺结核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研究组采用CT定位下经皮肺部空洞内注入抗结核药。对照组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在空洞相应支气管滴入抗结核药。分别观察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结果疗程结束时研究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肺部空洞内注入抗结核药明显提高抗结核疗效。

  • 标签: 肺结核 穿刺术 介入治疗
  • 简介:作者简介周兵,男,1967-,外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关节外科。摘要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经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59例,男35例,女24例,年龄27~73岁,平均367岁。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13例,D级18例,E级38例。术前Cobb角为280°~465°,平均301°。结果59例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110~24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400~800ml,平均600ml。无血管、神经及输尿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2周患者即可戴支具站立及下地行走。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6月。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10月。末次随访时,11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C级13例中均恢复到D级,D级18例全部恢复到E级。Cobb角为10°~25°,平均144°。结论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具有娇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及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的优点。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术 植骨 脊柱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单侧肺部孤立小结节患者四种标本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肺部孤立小结节病灶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MSP法检测79例单侧肺部孤立小结节(Ⅰ期以内肺癌),并接受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的血清、痰标本、肺泡灌洗液、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经病理证实为NSCLC中腺癌患者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0.00%,52.77%,58.33%,58.33%;鳞癌患者对应的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4.54%,54.54%,54.54%,59.09%;而SCLC患者对应的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0%,15.38%,15.38%,15.38%。结论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对肺部孤立小结节病灶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对NSCLC患者早期诊断及筛查价值高于SCLC。

  • 标签: DNA甲基化 P16基因 孤立小结节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