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1,3)-β-D葡聚糖[ (1,3) β-D-glucan,G]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具有高危IFI因素的住院患者447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成实验室诊断组和非实验室诊断组。分别采用定量检测、比色法及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G、GM和PCT的含量进行检测,评价三者联合检测对IF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447例患者中实验室诊断组51例,非实验室诊断组396例。51例患者中G试验阳性39例,GM试验阳性14例,PCT阳性41例。G试验、GM试验、PCT检测的敏感性为76.47%、27.45%和80.39%;特异性为76.77%、87.12%和66.67%;阳性预测值为29.77%、21.54%和23.70%;阴性预测值为96.20%、90.31%和96.35%;阳性似然比为3.29、2.13和2.41;阴性似然比为0.31、0.83和0.29;Youden指数为0.53、0.15、0.47。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62.88%、阳性预测值为24.62%,阴性预测值为98.81%,阳性似然比为2.54,阴性似然比为0.09,Youden指数为0.57。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G试验、GM试验、PCT单独检测及G/GM联合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31、47.545、4.320和5.299,P值均<0.05)。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均低于G试验、GM试验单独检测及G/GM联合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27、62.061和16.754,P值均<0.05),但与PCT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5,P>0.05)。结论G、GM以及PCT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IFI检出的敏感性,并且对IFI的诊断排除有很大的价值,从而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IFI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半乳甘露聚糖 1,3-β-D葡聚糖 降钙素原 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多聚糖,GM试验的主要检测物质即为GM抗原。在血清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检测GM含量,可应用于侵袭性曲霉病(IA)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我国目前在临床中已较为广泛地开展GM试验检测,但由于GM试验假阳性率较高,对IA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导致误诊及抗真菌药物应用不规范。引起GM试验假阳性的原因较多,本文将通过合并用药、宿主基础疾病和其他原因分别阐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评估GM试验的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Gm)、血液烟曲霉IgG联合检测对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曲霉病患者74例,按照病理类型分为慢性肺曲霉病组35例及侵袭性肺曲霉病组39例。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肺泡灌洗液,对肺泡灌洗液Gm水平进行检测,使用曲霉Ig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对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血液烟曲霉IgG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侵袭性肺曲霉病组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均低于慢性肺曲霉病组[0.65 ± 0.09比0.98 ± 0.12、(118.95 ± 12.31)kAU/L比(147.63 ± 15.32)kA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对肺曲霉病进行诊断,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显著高于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和血液烟曲霉IgG水平诊断[92.50%(37/40)比61.90%(26/42)和61.54%(24/39)、88.24%(30/34)比53.13%(17/32)和51.43%(1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与肺曲霉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对肺曲霉病进行诊断,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92.86%(39/42)比65.00%(26/40)和67.57%(25/37)、83.78%(62/74)比75.68%(56/74)和75.68%(56/74)],诊断特异度低于单独检测肺泡灌洗液Gm I值、血液烟曲霉IgG水平[71.88%(23/32)比88.24%(30/34)和83.78%(3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灌洗液Gm及血液烟曲霉IgG与肺曲霉病症状具有一定相关性,肺泡灌洗液Gm、血液烟曲霉IgG联合检测对肺曲霉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半乳甘露聚糖 曲霉菌,烟 侵袭性肺曲霉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烟曲霉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对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99例疑似肺曲霉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38例)、侵袭组(24例)和慢性组(37例),记录各组研究对象血清烟曲霉IgG抗体和GM抗原诊断结果。结果肺曲霉菌感染者中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占比最高(26.23%、16/61),其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8.03%、11/61)、肺恶性肿瘤(9.84%、6/61)、支气管哮喘(9.84%、6/61);慢性组患者陈旧性肺结核比例(40.54%、15/37)显著高于侵袭组(4.17%、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954、P = 0.002)。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发热和咯血,CT检查主要表现为空洞、曲霉球、多发或弥漫病变等;慢性组患者咳嗽(100.00%、37/37)、咯痰(97.30%、36/37)、咯血(54.05%、20/37)、空洞(83.78%、31/37)及曲霉球(59.46%、22/37)比例均显著高于侵袭组[75.00%(18/24)、75.00%(18/24)、20.83%(5/24)、45.83%(11/24)和16.67%(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634、5.099、6.642、9.776、10.900,P = 0.006、0.024、0.010、0.002、0.001)。慢性组患者多发或弥漫病变(13.51%、5/37)、晕轮征患者比例(0.00%、0/37)均显著低于侵袭组[75.00%(18/24)和41.67%(1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431、15.525,P均< 0.001)。侵袭组和慢性组患者BALF GM抗原[(0.88 ± 0.13、0.98 ± 0.24)kiU/L]、血清烟曲霉IgG抗体水平[(121.96 ± 42.03、153.42 ± 49.67)kA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6.422、9.389、17.395、14.436,P均< 0.001)。侵袭组患者血清烟曲霉IgG抗体水平[(121.96 ± 42.03)kAU/L]低于慢性组[(153.42 ± 49.67)kA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63、P = 0.013),但两组BALF GM抗原水平[(0.88 ± 0.13)vs. (0.98 ± 0.24)ki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868、P = 0.067)。血清烟曲霉IgG抗体以120 kAU/L为临界值时敏感度为62.30%,特异度为81.58%,以140 kAU/L为临界值时敏感度为52.46%,特异度为94.74%,BALF GM抗原以0.5为临界值时敏感度为73.77%,特异度为81.58%,且BALF GM抗原以0.5为临界值时敏感度(73.77%、45/61)显著高于血清烟曲霉IgG抗体以140 kAU/L为临界值时敏感度(52.46%、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50,P = 0.015)。单独使用BALF GM抗原、血清烟曲霉IgG抗体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和0.771,联合使用时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98。结论血清烟曲霉IgG抗体联合BALF GM检测能够显著提高肺曲霉菌感染者的诊断率。

  • 标签: 血清烟曲霉免疫球蛋白G抗体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半乳甘露聚糖 肺曲霉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体外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MBL(0、1、10、20 μg/ml)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油红O染色和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法分析脂质积累情况。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相关因子PPARγ及C/EBP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脂肪合成调控信号分子Akt的表达及磷酸化。结果实验组各浓度MBL(0、1、10、20 μg/ml)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都无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3 d,甘油三酯检测发现MBL处理组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油红O染色结果进一步显示,MBL处理组的脂滴数量显著减少,吸光度值也显著降低,同样呈现浓度依赖关系。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结果证实,MBL处理组PPARγ和C/EBP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在MBL干预下,Akt的磷酸化水平也明显下调。结论MBL通过Akt信号通路调控3T3-L1前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

  • 标签: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3T3-L1前脂肪细胞 Akt 成脂分化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壳聚糖复方制剂对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小鼠体重和血清中空腹血糖、糖耐量的影响。方法 以壳聚糖复方制剂0.17g/kg∙BW、0.33/kg∙BW、0.67g/kg∙BW的剂量通过灌胃给药,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糖耐量指标。结果 对小鼠体重增长无不良影响,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无影响。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下降百分率显著提高,给予葡萄糖后血糖值显著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降低,葡萄糖负荷糖耐量明显增强。表明壳聚糖复方制剂具有辅助降低血糖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 小鼠
  • 简介:摘要壳聚糖纳米纤维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活性、促愈合能力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创面敷料领域。将壳聚糖与其他医用材料复合改性制备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性能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壳聚糖纳米纤维作为创面敷料的特性及近年来最新研制出的几种壳聚糖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 标签: 壳聚糖 纳米纤维 复合材料
  • 简介: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二医院 313306 【摘要】 目的:探究壳聚糖抗菌膜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院在实验期间将 60 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总结,所有患者均在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同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 30 例。参照组患者在实验过程中接受传统药物治疗方案,而试验组患者接受 壳聚糖抗菌膜的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宫颈糜烂面积以及阴道清洁度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P<0.05 )。 结论: 将壳聚糖抗菌膜用于治疗宫颈糜烂有助于改善患者阴道清洁度以及宫颈糜烂的症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全面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壳聚糖抗菌膜 宫颈糜烂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主题文化、制度文化、学习文化、才艺文化、传统文化都承载着对学生满满的期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严肃与活泼、简洁与厚重相得益彰,滋润着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班级文化 潜移默化 文化美 内涵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泵在儿科病人输注甘露醇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36例输注 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 18例,观察组采用输液泵输注甘露醇,对照组采用传统重力输入法输注甘露醇,比较两组患儿输液剂量准确度、输注时间精确度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剂量准确度、输注时间精确度及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儿科病人应用输液泵输注甘露醇,有助于保证输液剂量准确、输注时间精确及提高家长满意度。

  • 标签: 输液泵 儿科 输注 甘露醇 剂量 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和体外基因突变实验检测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遗传毒性。以日本大耳白兔为受试动物,经耳缘静脉缓缓注入凝胶盐水浸提液(10 ml/kg),测其体温并计算体温升温值。以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经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50 ml/kg)和氯化钠注射液(对照),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记录动物的体质量变化。在抗凝兔血中分别加入凝胶盐水浸提液、氯化钠注射液与蒸馏水,检测溶血率。结果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凝胶盐水浸提液组和凝胶二甲基亚砜浸提液组4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达到相应阴性对照组的2倍;3个剂量组(凝胶培养基浸提液和1/2、1/4凝胶培养基浸提液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为0;3个剂量组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的大集落突变频率、小集落突变频率和总突变频率均无明显增长(均P>0.05)。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后,3只日本大耳白兔的体温升温值分别为0、0.3和0.2 ℃。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后24、48和72 h,各组小鼠均未见毒性反应症状,且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样品组和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均有所增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血实验结果显示,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溶血率为0.1%。结论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无诱发细菌突变、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及细胞基因突变的作用,亦无热原性、急性全身毒性和溶血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凝胶类 诱变力实验 生物安全性 羧甲基葡糖胺聚糖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应用七叶皂与甘露醇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在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 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借助计算机随机分组软件将其平均分组,其中单纯接受常规治疗(降糖、控制血压、纠正内环境紊乱等) 48例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辅以七叶皂与甘露醇治疗的 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1.67%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68.75%相比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7.94,p<0.05) ;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及 NHI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辅以七叶皂与甘露醇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脑组织水肿程度,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 ]脑出血 七叶皂 甘露醇 疗效 脑水肿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以分组形式明确全面护理在甘露醇治疗脑卒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以 2019.1-2020.1为时间线,将研究主体设为我院收治的 80例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均分的形式分组,对照组( n=40)以常规护理为干预方案,观察组( n=40)以全面护理为干预方案,基于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数据为依据评价各自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甘露醇治疗脑卒中患者期间开展全面护理,可有效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疗效。

  • 标签: 全面护理 甘露醇 脑卒中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以分组形式明确全面护理在甘露醇治疗脑卒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以 2019.1-2020.1为时间线,将研究主体设为我院收治的 80例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均分的形式分组,对照组( n=40)以常规护理为干预方案,观察组( n=40)以全面护理为干预方案,基于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数据为依据评价各自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甘露醇治疗脑卒中患者期间开展全面护理,可有效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疗效。

  • 标签: 全面护理 甘露醇 脑卒中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食醋加金黄散 预防 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中医科 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注 20%甘露醇的脑卒中患者 5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25 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留置针专用 3m透明敷料固定。对照组只执行留置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沿静脉方向在穿刺点上方 5cm处外敷新鲜的土豆泥 ,其厚度为0.2-0.3cm,面积为 2cmx5cm左右,外用保鲜膜固定, 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的置管时间大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土豆泥外敷能有效预防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 标签: 土豆泥 甘露醇 预防 静脉炎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的制备工艺进行探究,寻找质量控制措施,并完善现有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方法:将甘露醇与山梨醇分别作为主药与辅药,应用活性炭吸附法来制备复议甘露醇注射液,在 105℃的环境下进行 30分钟的灭菌,即得。结果:依照本方法所制备的复议甘露注射液药品,主药成分损失量低,同时药液颜色外观符合于具体质量要求,同时包括热原在内的一系列其他项目也符合于我国药典在注射药剂方面的规定与需要;结论:该药剂的制备方式在工艺上存在着明显优势,工艺简便可靠,有良好的稳定性,所应用的质量控制方法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甘露醇 注射液 质量控制 制备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个性护理在甘露醇治疗偏头疼急性发作的临床功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9年3月~2020年6月诊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将100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人随机分为50人,两组的观察者均进行20%甘露醇250ml快速的静脉注射,滴注时间控制在20-30min,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患者实施个性护理,个性护理主要有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针对两组患者的后期效果进行探讨研究。结果 通过护理,观察组的效果有效率94.00%(47例),对照组的有效率72%(3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2,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甘露醇 偏头痛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壳聚糖作为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是唯一的一种碱性阳离子多糖。因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无毒和低致敏性使其在伤口愈合、药物载体、组织工程等生物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特性将其在眼表疾病的药物缓释(如在眼睑缺损、干眼、角膜炎、角膜伤口愈合、角膜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壳聚糖包裹的复合脂质体延缓白内障形成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抗代谢物药物缓慢释放预防后发障、青光眼降眼压药物缓释与滤过性手术抗瘢痕化药物缓释、壳聚糖的水解产物壳寡糖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葡萄膜炎、视网膜病(胰岛素缓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型巩膜扣带材料治疗视网膜脱离、壳寡糖预防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眼科各亚专业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但目前研究均较肤浅,多数属于体外或动物实验,尚缺乏设计严格的较大样本量的远期临床试验资料。(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05-111)

  • 标签: 壳聚糖 眼表疾病 白内障 青光眼 视网膜病
  • 简介:摘要魔芋葡甘聚糖(KGM)是一种中性多糖,长期以来用于食品中的增稠剂和胶凝剂。由于KGM的使用经常涉及胶凝过程,因此KGM的胶凝机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稀水溶液中。本研究以KGM稀释水溶液为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KGM水凝胶,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RD)对KGM水凝胶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稳态荧光(SSF)法研究稀水溶液中KGM的溶胶-凝胶转变机理和脱乙酰动力学。观察KGM溶液的浓度、pH值和温度对脱乙酰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KGM链的去乙酰化在KGM凝胶化的早期阶段起着重要作用,由于KGM超分子在脱乙酰基过程中的氢键位点组合而形成的疏水核心,使得KGM水凝胶中堆积的分子链比纯KGM中的分子链更规则。基于第一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脱乙酰基的活化能(Ea)为83.1 kJ/mol。本文旨在研究天然多糖溶胶-凝胶的相变和在稀水溶液中的凝胶化机理,尤其是在早期凝胶化阶段。

  • 标签: 魔芋葡甘聚糖(KGM) 脱乙酰基 溶胶-凝胶转变 稳态荧光(SSF) 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