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面红耳热、心跳加速、流汗、手脚发抖……别惊慌,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是害了什么严重的疾病,而可能是一部分人在紧张状态下的正常生理反应。说起紧张,多半和我们平时的社交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几乎任何人在某些社交场合都会有某种程度的焦虑和紧张感,就像同学们在课堂上突然被老师抽问一时语塞了一样。比如,最近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就迎来了几位看上去十分焦虑的同学,他们在社交方面都遇到了一些问题

  • 标签: 社交焦虑 心理咨询室 生理反应 紧张状态 社交场合 紧张感
  • 简介:这个夏天已经过去,长沙经历了半个月的暴雨,又经历了半个月40℃左右的高温,有一天气象局发布了高温和暴雨的橙色预警,朋友圈里说这恐怕从天而降的是开水吧……

  • 标签: 少女 焦虑 气象局 暴雨 经历 高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是一例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由演讲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详细搜集、整理来访者Y的有关资料,对来访者Y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归类,客观评价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据认知疗法理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Y开展咨询,让来访者Y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其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Y上台讲话的焦虑、紧张情绪有明显缓解,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演讲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简介:G20杭州峰会召开恰值9月,正是满城飘香的季节,“江南最忆是杭州,杭州最忆桂花香”,一个峰会,再加上两个“最忆”,杭城经历着不小的考验。为不给杭州添堵,也为了不辜负美好时光,我们一家老小响应号召,驱车直奔黄山,把杭州让给客人。

  • 标签: 黄山 焦虑 杭州 峰会 江南 客人
  • 简介:作为欧洲电影大国,波兰有着悠久的电影史传统。同时,由于历史文化原因,波兰的电影又与宗教、政治、社会现实结合得极为紧密。其中,波兰人与犹太人的关系特别是发生在波兰这片土地上的大屠杀无疑成为最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波兰电影中逐渐出现了一批表现此一题材的影片。本文试图分析这一曾是最艰涩难言的题材在当下表达的叙事内涵以及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的意义生产,并从历史、政治、宗教等角度寻根溯源,探讨其中蕴含的对波兰民族历史、国家政治、个体道德、身份认同的敏感度、焦虑感及反思性,而这正与波兰电影长期孕育的民族精神气质一脉相承。

  • 标签: 波兰电影 犹太 文化焦虑 政治反思
  • 简介:一部《小别离》引发了关于中国中产家庭是否该送未成年孩子出国读书的话题。进入21世纪,当求学之路变得更自由和多元,中产家庭却产生了更大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尤其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的各种不满、无力感更让他们试图在体制之外寻求一个解决的方式。

  • 标签: 中产家庭 教育体制 焦虑感 21世纪 未成年 安全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抑郁症伴焦虑症状与焦虑症的临床特征表现。方法择于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就医且进行病情初诊的焦虑症病患78例,所有病患均通过二次病情诊断,筛查出其中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病患42例,然后将36例焦虑症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A组,而42例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病患则作为本次研究的B组,检测各组临床特征,包含社会心理特征、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生物学节律改变等等,同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典型特征。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各组临床对比方面,A、B两组病患在社会心理特征、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特征表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在生物学节律改变特征方面,A组表现病患人数要显著多于B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心理特征、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生物学节律改变是抑郁症伴焦虑症状与焦虑症病患临床出现的常见特征,而生物学节律改变特征在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病患群体中表现较多,可作为临床确诊的主要参考特征,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抑郁症伴焦虑症状 焦虑症 临床特征表现
  • 简介:摘要本文是一例中年女性因女儿就业问题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来访者是一位母亲,由于女儿在毕业后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有找到来访者认为合适的工作,并对女儿的就业问题存有偏见,感到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使来访者出现了焦虑、失眠等症状,最明显地表现在购物上的焦虑。咨询师在和来访者协商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特点采取了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了干预。经过四次治疗,来访者情绪平静下来,能正确看待女儿的就业问题,睡眠好转,焦虑减轻,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就业 焦虑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采用广义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社交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465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以探索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幸福感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抑郁显著正相关;(2)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存在单向预测作用.即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并且这种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生.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社交焦虑;对于女生,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和抑郁。

  • 标签: 问题性网络使用 幸福感 社交焦虑 抑郁
  • 简介:针对父母大部分都在国外发展的华侨留守儿童群体,可开展多重活动,缓解其对学校的恐惧;适时亲情指导,改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多管齐下,促成个体成长。从而走进华侨留守儿童封闭的心灵,消释其内心的分离焦虑,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 标签: 华侨留守儿童 分离焦虑 案例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行为干预改善成人正畸治疗患者牙科焦虑和社交焦虑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于2013年7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式进行干预。对实验组患者则需要应用心理行为干预进行有效的护理。并使用改良柯式牙科焦虑量表以及社交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的临床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的患者的有效干预发现,首次进行正畸治疗时,其牙科焦虑量表评分为实验组10.25±3.51,对照组12.46±3.68。出现焦虑的人数比例为实验组10.6%,对照组25.3%。经过干预治疗1年后,社交焦虑量表评分为实验组35.16±10.12。对照组59.36±9.45。社交焦虑发生率为实验组20.05%,对照组30.9%。其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年的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评分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但是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容易发生牙科焦虑以及社交焦虑,而在牙科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其焦虑症状,应该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行为干预 成人正畸治疗 牙科焦虑 社交焦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并观察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头痛11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头痛减轻的总有效率和NRS、HA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头痛和焦虑抑郁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明显。

  • 标签: 原发性头痛 焦虑抑郁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