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在清代的满文教学中,满文“十二字头”是当时认字读本与满文初级教育的基础。本文从教育史与版本学的角度考察“十二字头”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认为“十二字头”的结构是满洲人的独特产物,有别于已有的蒙文字母表。入关之后,代表满文教学传统的“十二字头”与汉人的启蒙书一并成为双语教育的重要教材。最初的《十二字头》版本比较简单,可看作利于口授的助忆术性字母表。而清中叶以后,《十二字头》成为分析字形而有助于自学满文的综合性认字读本。同时,学者也开始借用汉文的传统概念来理解满文“十二字头”。在此过程中,满文字母被理解为与汉字相似的以固定笔画构成的音节字母。于是,以汉字为基础的语言教学传统包容了满文“十二字头”。

  • 标签: 清代 “十二字头” 满文教学
  • 简介:满文化的繁荣不仅需要政府重视,学者研究和企业开发,更需要民间大众的参与。所以,了解大众对萨满文化的需求、认知和态度就成为一个必要前提。经过调查可知:大众对萨满文化的一般性认知具有普遍性,认知需求较大;认知中存有"需求/排斥"矛盾和"主体/非主体"差异。针对此结果,本文提出三点策略:第一,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传播网络;第二,多方供给,积极化解;第三,巩固主体,扩大边缘。

  • 标签: 萨满文化 大众 认知度
  • 简介:满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日渐式微。其在传承保护的同时,可与吉林省民俗旅游有效结合。资源丰富、学术理论深厚、政策支持、潜在客源市场等是萨满文化在吉林省民俗旅游中的优势因素。吉林省民俗旅游中的萨满文化模式有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旅游纪念品模式、舞台剧开发模式、文化节庆模式、文化街区模式。这六种模式并不应该独立运行,要互相帮衬,实施起来要有轻重缓急。分析出萨满文化与吉林省民俗旅游结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打造出"北有吉林萨满文化产业"。

  • 标签: 萨满文化 民俗旅游 模式分析 吉林省
  • 简介: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不仅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方学研究机构,而且以珍贵的馆藏文献和文物享誉全世界。该研究所藏满文文献主要来自18世纪初至19世纪末传教团、考察队以及汉学家的收集和购置,且得到了较好的整理。了解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满文文献的收藏历史情况,不仅可以为中国满学界提供新资料,拓展满文文献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熟悉俄罗斯汉学史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东方文献研究所 满文文献 著录
  • 简介:剑桥大学图书馆分别1898年和1915年编印了一部馆藏中国文献目录,题为《剑桥大学图书馆藏威妥玛汉文与满文文献目录》和《剑桥大学图书馆藏威妥玛汉文与满文文献增补目录》,二者共著录与满文相关的文献68种.整理和翻译这两份目录为了解英国伦敦地区满文文献的收藏历史情况提供新资料,对熟悉英国汉学史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威妥玛 满文文献 著录
  • 简介:黑龙江省档案馆藏一单幅纸本彩绘满文舆图,直接注记57个地名,浮贴9个墨书红签,著录题名为《康熙年间黑龙江巡边路线图》.该图用满文标注黑龙江左岸的地理要素,用红签记录了黑龙江左岸旧瑷珲上下9个点位的相距里程,反映了黑龙江城的巡边、会哨等信息.该图当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至咸丰八年(1858年)之间由黑龙江城副都统衙门编绘,现定名为《黑龙江左岸旧瑷珲上下江示意图》更为确切.

  • 标签: 满文舆图 卡伦 黑龙江 巡边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今阿拉善左旗档案馆所藏的一份满文档案,阐明17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早期蒙古青海和硕特部领主属下的一位穆斯林商人的行商路线及其活动,同时揭示当时蒙古内部的形势及大清帝国、沙皇俄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尔帝国的相关情况,以此探讨当时的蒙古政权经营商业的特点及与欧亚大陆各大帝国之间的往来关系问题.

  • 标签: 17-18世纪 蒙古政权 满文档案 人的活动 领主 奥斯曼帝国
  • 简介:本文对《清朝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中所有涉及蒙古爵位承袭事例进行内蒙古、外蒙古、青海和辉特各部的比较性探讨和综合分析,展示乾隆时期生活在盟旗制度中的蒙古贵族女性对爵位承袭政务的参与,揭示她们在蒙古的久远传统和新式盟旗制度的结合中特有的、但还远未写入史册的历史贡献.

  • 标签: 贵族女性 内蒙古 承袭 爵位 青海 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