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修复游离缺失使用种植义齿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我门诊进行治疗的下颌游离缺失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分析,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活动义齿修复,观察组患者使用种植义齿修复。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稳固性、咬合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稳固性、咬合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颌游离缺失应用种植牙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有较高的成功率,同时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种植牙技术 义齿修复 游离端缺失
  • 简介:摘要人工种植牙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因其美观、舒适,固位效果稳固,使患者的咀嚼效率恢复到接近天然牙的程度,逐渐被牙科医师及患者所接受。我院自2011年6月以来,采用华西医科大学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研究的CDIC螺旋状种植体,对63例患者前牙缺失进行的112枚种植体植入并修复,种植后随访3年以上效果满意。现将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种植牙技术,缺失修复,临床应用
  • 简介:牙列末端游离缺失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缺牙方式,如不及时修复,对患者的咀嚼、生活和全身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负面影响。由于全身状况、余留牙的健康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对老年患者而言,可摘局部义齿(RPD)目前仍是主要的修复手段。此类

  • 标签: 老年患者 游离端 可摘局部义齿 疼痛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临床远中游离义齿修复出现了精密附着体、种植体等一些新技术,但是此类修复技术都需要健康的基牙,操作复杂,且费用昂贵,因此有其局限性。本研究着力从传统的活动义齿修复病例中找出游离义齿修复的主要缺点和临床特点,便于临床工作中逐步予以解决。

  • 标签: 游离端缺失 可摘局部义齿(RPD) 不稳定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在解剖式印模上常规制作义齿,利用印模膏对义齿游离组织面进行功能重衬。结果88.89%的患者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制作的义齿疗效良好。结论功能重衬印模方法可作为游离牙列缺损修复的一种良好选择。

  • 标签: 印模 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 功能重衬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牙列游离缺失的患者,修复过程中应用种植牙修复术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牙列游离缺失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别实施常规修复以及种植修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比对照组的高13.44%,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和稳定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满意度也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于牙列游离缺失的患者,采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的恢复患者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保证牙齿的稳定性。

  • 标签: 牙列缺损修复 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磁性附着体在下颌牙列游离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日本MagfitEx磁性附着体衔铁部分铸接在铸造桩核上,并粘固于经根管治疗的残根上;磁铁块以自凝塑料固定于可摘义齿上形成磁性覆盖修复体。佩戴后借助磁力增强义齿固位。结果经3年对32例患者的观察,患者主观满意率约91%,术者客观检查有效率约84%。结论磁性覆盖式修复体保留了残根,从而维护了牙槽骨的稳定,患者使用方便舒适,功能行使良好,是一种对牙列游离缺损的有效修复方式。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牙列游离端缺损 可摘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种植牙技术对老年牙列游离缺失修复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牙列游离缺失修复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义齿修复,研究组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相关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牙列游离缺失患者修复过程中应用种植牙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种植牙技术 义齿修复 牙列游离端缺失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齿游离缺失修复中应用种植牙技术和常规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游离缺失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观察组16例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对照组16例应用常规活动义齿修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和10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患牙咬合效率、修复成功率、稳定性、修复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离缺失修复中应用种植牙技术比常规方法疗效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具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种植牙技术 游离端缺失修复 效果对比
  • 简介:目的评价纤维牙周夹板环绕固定游离松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例游离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9例.试验组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松动患牙;对照组为尼龙丝牙周夹板固定松动患牙.观察术前、维护期1、6、12个月牙周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6、12个月探诊深度(peridontal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bceedingindex,SB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固定后6、12个月,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牙周夹板疗效优于尼龙丝结扎,并且制作简单方便,能有效地保存牙周炎患者游离松动磨牙,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游离端 松动牙 纤维夹板 环绕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新的修复单侧游离缺失方法-太极扣弹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弹性附着体修复50例单侧游离缺失患者,随访3~24个月,分别从患者主观感觉、临床检查观察分析其修复效果,并与传统的可摘修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50件太极扣弹性附着体在美观性、适应性、稳定性以及咀嚼效率都比传统的修复体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太极扣弹性附着体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单侧游离缺失的新方法。

  • 标签: 单侧游离端缺失 活动义齿 太极扣弹性附着体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种植牙技术在游离缺失牙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022年本院收治的游离缺失牙修复患者90例,随机数字分组模式(实验组、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咀嚼能力评分、舒适度评分、咬合功能评分以及美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种植牙技术修复游离缺失牙,可提升咀嚼能力评分、舒适度评分、咬合功能评分以及美观度评分,值得运用。

  • 标签: 种植牙技术 游离端 缺失牙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牙列游离缺失患者修复中应用种植牙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口腔门诊部就诊的牙列游离缺失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活动义齿修复治疗,研究组则予以种植牙技术进行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牙齿修复成功率、稳定性以及患者对修复治疗的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牙齿修复成功率、稳定性分别为96.67%、93.33%,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修复治疗的满意度为96.67%,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牙列游离缺失患者修复中应用种植牙技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更高的牙齿修复成功率、稳定性,从而患者对修复治疗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牙列游离端缺失 修复治疗 种植牙技术 稳定性 修复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四肢软组织(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在髂腹股沟区设计个性化皮瓣,并进行游离移植。皮瓣切取方式: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48例,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7例,带髂骨的复合组织瓣19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联合皮瓣8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分叶皮瓣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6.0 cm~10.0 cm×30.0 cm。皮瓣动脉和受区主干动脉均行侧吻合:与桡动脉吻合36例,与尺动脉吻合12例,与足背动脉吻合18例,与胫前动脉吻合15例,与胫后动脉吻合7例。皮瓣静脉吻合:42例皮瓣吻合2条静脉,分别为同名浅静脉和伴行静脉;46例皮瓣吻合1条同名浅静脉。皮瓣伴行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行侧吻合,同名浅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或皮下浅静脉行吻合。术后随访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肢体远端血运、受区和供区的外观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83例皮瓣顺利成活;5例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发现1例为动脉血栓形成,1例为动脉被吻合静脉的血管吻合器压迫所致。另外3例72 h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后发现均为静脉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所致。5例出现血管危象的皮瓣经重新吻合血管或血管转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3~24(平均10)个月,皮瓣移植的供区和受区均愈合良好,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肢体远端无血运障碍。结论侧吻合技术适用于髂腹股沟区各种形式的游离皮瓣移植,不仅解决供区皮瓣血管蒂偏细的问题,而且可以保留受区肢体的主干动脉,不影响远端血供。

  • 标签: 端侧吻合 髂腹股沟区 腹股沟皮瓣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游离皮瓣中应用血管侧吻合共16例,其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1例、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游离腓肠肌内侧皮瓣1例;受区仅有1条知名血管且确保远端肢体血供,只能采取侧吻合法的有5例(肱动脉上段1例,胫后动脉4例),受区可采用侧法或吻合法、但采取了侧吻合11例(包括桡动脉1例、尺动脉1例、胫前动脉5例、足背动脉4例)。术后随访4个月~5年。结果本组2例游离背阔肌皮瓣在72 h发生静脉危象,及时予以血管探查重新吻合或静脉移植重新吻合处理后成活,其余14例均顺利成活,疗效满意。

  • 标签: 血管吻合 端侧吻合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四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后咀嚼运动不同时段脑血流变化。方法:从临床选择双侧游离缺牙患者16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记录其咀嚼前、咀嚼5min和咀嚼10min三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数值,在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个月后,再分别测量其三个时段的脑血流数值,比较修复前后咀嚼运动不同时段脑血流流速的变化。结果:患者修复前后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游离缺牙患者修复前、后咀嚼5min的Vs、Vd、Vm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修复前、后咀嚼10min的Vd、Vm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恢复了游离缺牙患者的咀嚼功能,脑部供血量有所增加,咀嚼运动具有促使老年人脑血流量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咀嚼 脑血流 游离端缺牙 义齿 局部 可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种植牙技术对老年牙列游离缺失患者修复中效果。方法:选择在2021年8月到2022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老年牙列游离缺失患者110例,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修复组,各为55例;对照组采用义齿修复技术,修复组所采用的是种植牙技术,对照修复结果。结果:修复组修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种植牙技术 老年 牙列游离端缺失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牙列游离缺失患者采用种植牙技术进行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可摘局部义齿治疗,观察组应用种植牙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88.57%,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平行对比患者的美观度、咀嚼功能、舒适度、固位功能和语言功能等方面的修复满意度评分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牙列游离缺失患者采用种植牙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修复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修复满意度。

  • 标签: 牙列游离端缺失 种植牙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