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如何对待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其中,残疾人接受教育是其摆脱困境、融入社会的根本措施,也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特教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康复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满足多样化需求方面,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仍然不相适应。

  • 标签: 随班就读 残疾儿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社会文明进步 教育教学质量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残疾儿童康复补助现状及问题分析。方法择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45例,同时于2014年3月进行改革,改革方法包含提高康复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程序的审核及约束能力以及积极开展对残疾儿童家长的康复宣教,同时对比各组残疾儿童的补助情况,计算各组的问题产生率,并且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研究组45例残疾儿童问题产生率为6.67%;而对照组45例残疾儿童问题产生率为26.67%;以上各组总体有效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疾儿童康复补助现状及问题是当下存在的普遍问题,应当值得重视。

  • 标签: 残疾儿童社区 康复补助 问题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保障残疾人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保障其受教育权,作为"未成年人"和"残疾儿童"双重身份并存的残疾学生,其受教育权的保障更多地依赖于家庭和监护人,尤其是在新《残疾人教育条例》中,"保障教育机会平等"作为亮点之一,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得到重新审视。文章探讨作为权利救济制度之一的申诉制度在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应如何发挥其作用,以期完善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实践,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全面实现。

  • 标签: 残疾儿童 受教育权 申诉制度
  • 简介:针对送教家庭需求,天津市东丽区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的残疾儿童少年综合康复共同体,从改造家庭环境、配送各种辅具、确定个体课程内容、提供远程送教服务、组织家长培训等方面着手,提供综合送教(康复)服务,从而营造了更适合孩子教育与康复的环境。

  • 标签: 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综合送教 家庭需求 康复共同体
  • 简介: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学龄前各类残疾儿童接受的康复教育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少,类型单一,且分布不均衡;我省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数量多,入学率低;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教材和课程不统一,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师的职后教育机会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后的后续教育制度需要规范和完善。对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提高学前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水平,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残疾儿童 学前教育 状况
  • 简介: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媒介的日益渗透,媒介素养教育越来越多地引发社会关注。残疾儿童作为新媒体环境下一个特殊的媒介使用群体,其媒介素养教育应格外引起重视。论文通过对残疾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为有效促进残疾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策略建议,力求促进该项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残疾儿童媒介素养反思提升
  • 简介:残疾儿童拥有平等受教育权利,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明确确认的,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近十年来,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实现水平稳步提高,但依然存在受教育机会权利和改善受教育条件的权利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困境。政府需从财政投入、师资保障等方面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供给更为精准的教育服务,并加强检查与监督,提供畅通的司法救济,破解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实现的结构性困境,维护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 标签: 残疾儿童 受教育机会权 受教育条件权 政府义务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宜宾县0~6岁儿童残疾现况进行筛查,明确儿童中存在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和发育偏异的患病情况,建立早期筛查、治疗和康复的工作机制,实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目标。方法对全县0~6岁所有儿童进行筛查,并且按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复筛。结果宜宾县0~6岁残疾儿童123例,所筛查出的儿童残疾中,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和发育偏异占比分别为16.3%(20例)、8.9%(11例)、42.3%(52例)、43.1%(53例)。结论开展0~6岁残疾儿童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高人口的质量。

  • 标签: 宜宾县 0~6岁儿童 残疾现况
  • 简介:研究者称,对于成年人来说,睡不好会增加他们在晚年行动不便、难以从事日常活动的风险。研究者对在1995~1996年间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调查涵盖了3620名年龄在24~75岁的参与者。分析结果显示,与睡得好的人相比,在第一次调查中睡眠质量不高的人10年后完成日常活动受限的可能性增大了55%,他们完成稍难一些日常活动受限的可能性也增大了28%。而第一次调查时有严重睡眠问题的人,10年后无法正常完成

  • 标签: 残疾风险 睡不好 风险高
  • 简介: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仍然较低,其中贫困人群中的农村残疾人群情况更不容乐观。如何做好这部分人群的扶贫对策研究,解决好这部分人的温饱和发展问题,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而广大的。残疾与贫困具有同源性,常常互为因果。残疾人的贫困既有经济因素导致的贫,更有因残障和社会对残疾的态度而造成的困。

  • 标签: 农村残疾人 扶贫对策 消除贫困 贫困人群 生活水平 贫困地区
  • 简介:民法理论对人格权越来越关注,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对其人格权的保护,更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重视。从法律进程的发展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对人格权日益关注,但残疾人人格权救济制度仍存在着具体人格权的内容规定不详细、人格权的对象保障不明晰、执法主体责任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残疾人诉讼成本过高,以及残疾人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基于此,从人格权内容的具体规定、法律的制定与完善、监督机构职能的细化、司法程序的合理化,以及救济手段的具体落实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残疾人人格权得到长足的发展,残疾人真正享有人格权。

  • 标签: 残疾人 人格权 救济
  • 简介: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多重残疾学生逐渐成为热点关注对象,有关学科问题成为课程建设中颇受议论的话题。学科在多重残疾学生课程中具有功能性的价值.学科内容的选择应以生存为基础,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导向;课程内容的组织可采取分科设置措施,实施时需要采取课程统整措施,整合不同科目或领域的知识、技能,为学生当下、未来生活服务。

  • 标签: 多重残疾学生 课程 功能性学科
  • 简介:摘要当前学校爱心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不懂感恩,对残疾学生没有给予更多爱心和呵护,教师没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去渗透爱心教育,学生不懂得奉献自己的爱心,没有社会责任感,因此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本文主要对残疾人教学中爱心教育缺失的原因及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爱心教育感恩之心教学方式
  • 简介:2017年9月20日,第一届”融合·国际残疾人艺术展”在中国武汉开幕,作为展览的重要活动之一“首届因际残疾人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论坛”也于9月21日在当地举行,中外十余位官员、学者和企业家在会上畅所欲言,分别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向业界与社会大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同内外残疾人文化领域最新的实践成果和发展动态,并对残疾人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文化事业发展 残疾人 发展论坛 社会大众 文化领域 艺术展
  • 简介:还记得那个吃蘑菇打怪.一路攻城掠地……呃.说错,一路救城杀敌的马里奥叔叔吗?是的.就是这个曾经迷倒万千80后少男少女的背带裤大叔.他回来了!

  • 标签: 马里 残疾人
  • 简介:辛勤耕耘,服务特教,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抓住机遇,特色发展,在美丽的苍洱之间辛勤地浇灌着残缺的花朵,为社会分责,为残疾家庭分忧。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82年,是滇西地区开办最早,主要招收聋哑生、盲生、智障生的十二年制全寄宿公办学校,设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三个部。学校占地面积20.25亩,

  • 标签: 大理特 孩子拥有 拥有美好未来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残疾人的相关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有了巨大的飞跃。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体育起步比较晚,目前还处于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通过对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我国目前体育康复的发展现状,与国际相关组织部门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实现我国残疾人体育康复事业的长远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提高残疾人参与康复体育的水平,更好地促进残疾人群体后续保障生活的繁荣发展。

  • 标签: 残疾人群体 康复运动 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