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学检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采集样本的不准确或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从而对临床决策产生负面影响。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检验样本采集对医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来改善样本采集质量,从而提高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检验样本采集 医学检验分析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2-8月期间我院86例进行血液检验患者,观察组为溶血采集标本、对照组非溶血采集标本,对比两组方式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CHO、CK、ALB、TBIL、AST、ALT、TP、DBIL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Cr、TG、UA、BUN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抽取样血为溶血标本会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控制血液样本能有效防范误差现象。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溶血现象 检验准确性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样本采集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7 月期间的 200 例血凝试验样本分析样本合格率、不合格原因情况。结果:样本合格率为 84.5% ,不合格率原因中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为 1.5% ,用药后采集为 10.5% ,抽血过长不顺利为 2% ,原因不明为 1.5% 。结论: 样本采集中放置时间过长、采集前患者用药与抽血过长不顺畅等因素都是引发血凝检验结果,导致样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需要严格管理。

  • 标签: [ ] 样本采集 血凝检验 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16年10月-2017年3月的3000例血液检验对象资料,统计不合格的血液样本分析及总结影响结果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制定一些应对措施。结果3000份血液样本中,共检出八份样本结果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27%(8/3000)。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采集方法不当、保存时间/温度不当与采血量不足、送检不及时,所占比重依次为50%(4/8)、25%(2/8)、12.5%(1/8)和12.5%(1/8)。结论血液样本容易受采集方法、保存时间/温度及采血量等因素干扰而影响检验结果质量,对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关键。

  • 标签: 血液样本 检验质量结果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痕迹检验工作是刑事技术人员运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技术方法,对现场痕迹和痕迹样本进行观察、寻找特征、实验研究、比对异同、评断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痕迹检验离不开两个客体,一个是现场痕迹,另一个是供分析、鉴定现场痕迹用的痕迹样卒。

  • 标签: 痕迹检验样本 收取制作 刑事技术 制作原则 制作步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样本检验中各环节质量控制要点。方法对我院检验科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化验的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来源、抗凝剂和血量的比例、标本采集后的送检时间和保存条件等都是血液样本检验中各环节质量控制的要点。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应该对临床血液样本检验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其质量的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将最为可靠准确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医生。

  • 标签: 血液样本检验 各环节 质量控制 要点
  • 简介:对于成组设计一元定量资料,人们常用成组设计一元定量资料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事实上,这里所提及的常用的假设检验都属于一般的差异性检验方法。然而,在新药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中,还有3种特殊的假设检验方法,即非劣性检验、等效性检验和优效性检验。本文将介绍这3种特殊检验样本含量估计方法。

  • 标签: 样本含量估计 检验效能 定量资料 成组设计 假设检验方法 非劣性检验
  • 简介:人体测量学常常通过观察和测量人类骨骼等来研究人类生物学特征。本文利用现代形态学的方法研究头骨样本,研究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把每个样本的地标点笛卡尔坐标数据转换为Bookstein坐标数据,然后进行形态统计分析。本文通过正态性检验,协方差阵的齐性检验和总体均值向量的检验,来推断几组头骨样本的形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 标签: 人体测量学 地标点 Bookstein坐标 形态分析 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血液样本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9月期间接收的248份血液标本,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124份,对照组血液标本按照常规处理,实验组则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标本检测误差率。结果实验组误差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χ2=11.0434,P=0.0009)实验组血液标本在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误差发生率分别为4.84%、1.6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2%、7.26%、6.45%(χ2=7.5178,P=0.0061;χ2=4.6613,P=0.0309;χ2=8.2667,P=0.0040)。结论血液标本检验中应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能有效降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误差发生率,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液标本 质量控制管理 误差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样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9月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98例,所有人均空腹静脉采血4mL,取两支干燥试管,分别编号为A和B,将血液注入试管中,每管2mL。A管离心10分钟,马上进行测定。而B管震荡20分钟,使之溶血,再进行离心测定。结果B管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的浓度升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浓度下降,且升高和下降的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功能检验中,血液样本溶血会对检验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上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接收的不合格血液检测标本92例,对其不合格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导致样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本组92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溶血的原因最多,占31.52%;其次是血液标本量未达到标准、凝血、脂血、送检超时及采血管使用错误等,分别占22.83%、17.39%、16.30%、8.70%、3.26%。结论临床删各有很多原因导致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通过分析导致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以为临床上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依据,以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进一步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

  • 标签: 血液检验 不合格检验标本 解决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引言总体和样本是数理统计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而均数检验则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一种统计方法,它通过样本提供的信息来判断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等。几乎所有的体育统计教材都对总体和样本作了介绍,虽然措词不尽相同,但基本含意都是“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称为样本。”但是体育统计除了具有数理统计的共性外,还具有体育领域的个性。体育领域中的总体随着研究问题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然而,在笔者的接触范围内,尚未见到对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总体和样本作出具体解释

  • 标签: 样本标准差 观察值 观察对象 少体校 女青年 体质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样本溶血是临床医学检查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一种干扰和影响检测结果的现象。当样本血液出现溶血时,其血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地改变,从而影响样本血清中某些成分的含量,导致无法获得患者真实的身体状况;同时,检验问题和时间也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这些都可能出现误诊现象。在深入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项应对措施控制血液样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于溶血现象严重的样本进行重新采集,重新检验,这样才能确保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检验 样本溶血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檢验中样本溶血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进行体检的317名健康人群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60名和对照组157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存放标本,观察组采取人工溶血处理,比较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乳酸脱氢酶(LDH)。结果两组HDL、TG、AL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P、LDH、CK-MB、CK、AST、TBIL、DBIL分别为(58.95±6.87)g/L、(395.56±11.69)U/L、(84.69±6.84)U/L、(175.69±6.97)IU/L、(84.51±3.69)U/L、(14.23±1.21)μmol/L、(4.21±0.84)μmol/L,优于对照组的(86.64±5.96)g/L、(172.66±10.36)U/L、(6.88±0.78)U/L、(124.46±6.32)IU/L、(70.36±2.36)U/L、(9.71±2.12)μmol/L、(10.58±2.5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在出现溶血现象后会导致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其准确度,提高检查人员对标本的重视程度,才能有效的保证生化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 检验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取80例我院新生儿血液样本作研究对象,时间段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根据有无溶血现象分组,即溶血组(40例)与未溶血组(40例)。两组样本都需进行生化检验分析溶血影响性。结果:两组新生儿血样ALB水平差异不高(P>0.05),而相较未溶血组,溶血组TP、AST、ALT、CKMB、HBDH水平更高,TBIL、UA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样本 生化检验 影响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液样本溶血对肾功能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2021年11月-2023年5月间,取本院就诊的30例肾功能异常患者、30例健康体检患者,各制备正常合规样本(对照组)、轻微溶血样本(溶血甲组)以及明显溶血样本(溶血乙组),逐一检测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值,并作组间比较。结果:健康群体中,对照组UA水平低于溶血甲组低于溶血乙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溶血甲组及溶血乙组的Cr、BUN水平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异常者的血浆肾功能水平受溶血程度的影响,溶血乙组的UA、Cr指标值均比溶血甲组、对照组高(P<0.05);溶血甲组与乙组的BUN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样本溶血对肾功能指标检验结果存在不良的影响,应进一步规避明显溶血样本的使用,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 肾功能检测
  • 简介:在2011年第4期和第5期的讲座中,我们介绍了成组设计三种特殊检验样本含量估计问题,本期讲座中将为读者介绍成组设计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差异性检验样本含量估计。所谓差异性检验,研究目的是分析两组样本所代表的两个总体均数(或总体率)是否相等。对于定量资料,若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独立性、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可采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检验进行分析;否则,需要采用秩和检验。对于定性资料,可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

  • 标签: 样本含量估计 差异性检验 成组设计 定性资料 检验效能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