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足月胎膜早破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9月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且分娩结局相较于对照组较好,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护理中运用了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改善了分娩结局,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未足月 胎膜早破 护理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分析以及探究胎膜早破产妇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110例胎膜早破产妇纳入研究,分析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11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给予综合护理方案。结果 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分别包括前置胎盘、多胎妊娠、胎盘早剥、胎位异常、早产史或流产史、妊娠期高血糖、妇科炎症。实验组产妇产褥期感染1例,新生儿窒息1例,宫内感染1例;对照组产妇产褥期感染9例,新生儿窒息11例,宫内感染8例。两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孕周,降低其发生母婴并发症的几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胎膜早破 高危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1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78.18%,对照组为58.18%,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分娩结局,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儿呼吸系统病变的预测模型并探讨其高危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分娩孕28~36周PPROM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呼吸系统病变分为2组,并发呼吸系统病变65例,并发呼吸系统病变85例。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检验其区分度和校准度后利用R语言绘制Nomogram图。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模型为:logitP=18.660+0.041Age-0.519Week-0.006Time+0.107WBC1-0.125WBC2+0.045NE1-0.063NE2-0.009CRP1+0.021CRP2。绘制Nomogram图可根据母亲年龄、孕周、破膜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评估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概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母亲年龄>30岁、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5 kg、胎龄<35周、孕晚期发热、宫内窘迫、多胎、剖宫产为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母亲年龄>30岁、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5 kg、胎龄<35周、孕晚期发热、宫内窘迫、多胎、剖宫产是导致PPROM患儿并发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Nomogram图可预测PPROM患儿发生呼吸系统病变的危险性,从而更好地加以防治。

  • 标签: 早产 胎膜早破 新生儿 呼吸系统病变 高危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孕周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有90名患者参与,均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以孕周不同对90患者进行分组,28-31+6周(A组,n=20),32-33+6周(B组,n=30),34-36+6周(C组,n=40),对三组患者实施期待治疗,通过对三组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母体宫内感染率比较中,A组明显高于B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A组、B组明显高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死亡率比较,三组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母体感染方面:对28到31+6周胎膜早破患者行期待治疗,母体感染率明显高于32周以上的患者;对32-34周胎膜早破患者进行期待治疗母体感染率与34周以上对比并不增加母体感染几率;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对28到31+6周、32周到33+6胎膜早破患者行期待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34周以上的患者,但28到31+6周、32周到33+6胎膜早破患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三组新生儿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4.对32周到33+6胎膜早破患者予以期待治疗,母体感染方面较34周以上无明显增加,但因32周到33+6胎膜早破患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34周以上明显增加,故对32周到33+6胎膜早破患者以上予以期待治疗,尽量延长孕周,可能使这部分患者受益。

  • 标签: 不同孕周 未足月 胎膜早破 期待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孕周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方法:实验研究的对象是2018.1-2021.5期间足月胎膜早破孕妇99例,按照孕妇胎膜早破的孕妇孕期的时间分为3组,第一组孕期28-32周30例孕妇,第二组32-34周35例孕妇,第三组孕期34-37周34例孕妇,均采取期待治疗,比较不同孕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采取期待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孕期孕妇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第二组孕妇期待治疗的时长要多于第一、三组,第一和第三组的治疗时长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第一组的宫内感染率36.67%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第一组孕妇新生儿呼吸综合征发生率80.00%明显高于第二、三组,P<0.05;第二、三组新生儿死亡率低于第一组,P<0.05。结论:32-34周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在没有宫内感染等危险情况下实施期待治疗可以改善孕妇的妊娠结果,孕期28-32周孕妇和34-36周孕妇在实施期待治疗的时候,对于治疗妊娠结果没有明显的改善。

  • 标签: 期待治疗 未足月胎膜早破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确诊的PPROM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40例(A组)、PPROM未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40例(B组)、正常妊娠并分娩的产妇40例(C组),对比三组分娩前的血清SAA、TREM-1、TNF-α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项指标预测PPROM患者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结果A组患者的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SAA、TRE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WBC、CRP、PCT、SAA、TRE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AA+TREM-1+TNF-α联合检测诊断PPROM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为96.35%、特异度为84.79%、漏诊率为3.65%、误诊率为15.21%;SAA+TREM-1+TNF-α联合检测诊断PPROM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均高于SAA、TREM-1、TNF-α、WBC、CRP、PCT对应的AUC值(0.786、0.703、0.710、0.670、0.723、0.853)(P<0.05)。结论血清SAA、TREM-1、TNF-α水平升高对于诊断PPROM患者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者联合高于WBC、CRP、PCT、SAA、TREM-1、TNF-α各项指标单独应用时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胎膜早破 淀粉样蛋白A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肿瘤坏死因子α
  • 作者: 周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09
  • 出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1年 第07月 04
  • 机构: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医院,河北邢台 055350
  • 简介:目的:抗生素不同时间段应用在足月胎膜早破(PPR0M)治疗并对比不同时间使用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选择时间为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选择研究对象为我科的156例PPR0M患者,分组方法是分成12小时组、24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段分别是12小时以前、12到24小时、24小时以后。结果:(1)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24小时后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对照中,12小时组是5.76%,24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分别是15.38%、48.07%,(x2=16.463,p=0.000),结果有差异。(2)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Apgar小于4、Apgar4到7、Apgar大于8分对比,12小时组是0%、3.84%、96.15%,24小时组是0%、11.53%、88.46%,(x2=4.314,p=0.021),结果有差异。(3)12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Apgar小于4、Apgar4到7、Apgar大于8分对比,12小时组是0%、3.84%、96.15%,24小时后组是9.61%、44.23%、46.15%,(x2=18.35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抗生素早期应用在PPR0M患者中能够减少母婴不良结局,因此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抗生素;母婴结局;PPR0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确诊的PPROM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40例(A组)、PPROM未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40例(B组)、正常妊娠并分娩的产妇40例(C组),对比三组分娩前的血清SAA、TREM-1、TNF-α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项指标预测PPROM患者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结果A组患者的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SAA、TRE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WBC、CRP、PCT、SAA、TRE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AA+TREM-1+TNF-α联合检测诊断PPROM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为96.35%、特异度为84.79%、漏诊率为3.65%、误诊率为15.21%;SAA+TREM-1+TNF-α联合检测诊断PPROM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均高于SAA、TREM-1、TNF-α、WBC、CRP、PCT对应的AUC值(0.786、0.703、0.710、0.670、0.723、0.853)(P<0.05)。结论血清SAA、TREM-1、TNF-α水平升高对于诊断PPROM患者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者联合高于WBC、CRP、PCT、SAA、TREM-1、TNF-α各项指标单独应用时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胎膜早破 淀粉样蛋白A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孕35周前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孕妇中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筛查的阳性率,以及GBS阳性的PPROM孕妇的围产结局。 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417例28-35周PPRO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行GBS筛查。其中阳性者43例,为观察组,374例GBS阴性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围产结局。结果 1.足月组GBS阳性率10.3%(43/417),同期足月PROM孕妇GBS阳性率9.2%(164/178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B族链球菌 胎膜早破 围产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妊娠期间妇女开展阴道微生态失衡纠正,探究分析其对预防足月胎膜早破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9月到我院门诊进行诊治的96例阴道微生态失衡状态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产妇自身意愿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是对照组48例,不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48例,给予定君生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阴道pH值、治疗效果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和研究组阴道pH值分别为(4.2±0.5)、(4.1±0.3),其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pH值均有下降,其中研究组pH值为(3.2±0.4),更低于对照组pH值(3.8±0.5),(P

  • 标签: []妊娠期 阴道微生态失衡纠正 未足月胎膜早破 预防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本种护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7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收治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依据收集阶段护理措施不同作为分组依据。收集于实施常规护理阶段的3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收集于实施人性化护理的35例产妇纳入观察组,对比护理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分娩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未足月胎膜早破 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主要探究人工促宫颈成熟在孕足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母儿预后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孕足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妇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单独给予骨盆内测量,研究组在骨盆内测量基础上进行人工促宫颈成熟,观察统计分娩孕周与母儿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分娩孕周时间短于参照组,宫颈Bishop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人工促宫颈成熟能够有效提高宫颈Bishop评分,不会给母儿预后造成影响。

  • 标签: 人工促宫颈成熟 孕足月剖宫产术 妊娠阴道试产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AA、CRP、PCT联合检测对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20年01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的分析。方法: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来检测50例健康非妊娠的妇女(设为对照组)和50例足月妊娠妇女(设为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Fib、INR、APTT),之后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INR、APT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i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足月妊娠 妇女 凝血功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足月小样儿与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足月小于胎龄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探讨两者间围产高危因素及危险因素分析对比。方法收集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7周的小于胎龄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观察组(出生体质量<2 500 g)169例,对照组(出生体质量≥2 500 g)48例,收集孕妇及患儿围生期相关资料,分析纳入的患儿母亲孕期高危因素,比较两组患儿生后常见疾病发生率及感染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母亲发生并发症最多的前4种疾病依次是糖尿病(33.14%,56/169)、高血压(13.02%,22/169)、多胎妊娠(10.65%,18/169)、GBS感染(6.51%,11/1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分娩因素有慢性宫内窘迫(6例)、胎盘异常(6例)、胎膜早破(11例)、宫产(69例),与对照组(分别为7例、6例、8例、11例)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25±0.16)kg、Apgar评分(9.34±0.64)分、身长(46.78±1.79)cm、头围(32.03±1.21)cm、住院天数(5.03±2.50)d,与对照组新生儿[分别为(2.61±0.12)kg、(9.05±0.88)分、(48.35±0.79)cm、(32.72±0.67)cm、(3.76±1.35)d]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体质量>2 500 g的足月小于胎龄儿相比,足月小样儿的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预后相对较差。因此,对孕产妇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按时定期产检,尽早发现孕期高危因素,有助于降低足月小样儿出生率,从而提升新生儿出生质量。

  • 标签: 足月小样儿 足月小于胎龄儿 围产高危因素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排弹方法多种多样,针对爆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弹方法是关键,如果方法采取不当,不仅不能够完成排弹任务,反而会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通过分析爆弹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介绍了目前几乎所有的排弹方法,分析了各种排弹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对爆弹排除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未爆弹药 处理 方法分析
  • 简介:摘 要:对于中医理论,治末病既是重要的指导思想,同时又蕴藏着丰富的操作内容。对于治病的基本内容,我国学者众说纷纭。因此,在研究中,需要探究治末病的本意,挖掘其内容,以便更好的实现预防养生,为治末病的理论提供坚实基础。中医理论认为,治末病与四季养生具有明显关联。四季为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有自己独特的养生规律,为了更好的探究四季养生与治末病的根源,需要结合《黄帝内经》等古著,了解治末病在养生学方面的贡献以及中医治末病的养生要素。了解中医治病的积极意义,以便于能够更好的了解治末病对于医疗领域的重要性。

  • 标签: 治未病 四季养生 中医理论 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