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硫化作为土壤中常见的污染在酸性环境中会生成H2S,造成环境污染,研究中根据环境质量要求分别针对土壤中易解析的硫化、酸可溶解性硫化、酸难溶性硫化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测定方法。硫化分别在磷酸(1+1)、浓硫酸、盐酸(9.8mol/L)作用下形成硫化氢,硫化氢随氮气进入装有乙酸锌吸收液的吸收瓶中,生成硫化锌沉淀,以碘量法定量。结果表明:酸难溶性硫化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98%;酸溶性硫化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91%,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2%~97%。精密度实验中,酸溶性硫化相对标准偏差为6.4%~8.3%。沙土、花园土、黄土、稻田土中酸难溶性硫化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4.0%、5.5%、5.8%。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分析要求,可以用来评估土壤中的硫化污染问题,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硫化的污染情况。

  • 标签: 易解析硫化物 酸溶性硫化物 酸难溶性硫化物 碘量法
  • 简介:叙述了一种制备金属硫化薄膜的新的光化学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化学方法制备金属硫化薄膜之间的差别;根据影响光化学沉积的各种因素,对二元和多元金属硫化薄膜的制备工艺研究进行了综述;对金属硫化薄膜的光化学制备方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金属硫化物 薄膜 光化学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硫普罗宁有关物质。方法采用Alltima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值至4.0)—乙腈(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0.8ml·min-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硫普罗宁二硫化与主峰均能良好的分离,校正因子为0.718。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准确测定硫普罗宁中的有关物质,为质量标准的修订及完善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硫普罗宁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校正因子
  • 简介:摘要水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繁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地表饮用水源水和地下水水质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和地表饮用水源地水不断受到有机污染的威胁。我国的水质标准对水中有机污染非常关注,水体中有机分析技术的研究己经成为热点。但是目前很多有机污染的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水质检测的需要,因此开展水中有机污染分析技术研究符合当前需要且意义重大。固相微萃取是一种绿色无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实现了样品的采集、浓缩和进样于一体,非常适合于环境水体中有机污染的分析。气相色谱法由于能实现较高效率的分离和定量测定,气相色谱与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者电子俘获检测器的联用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痕量、半痕量有机污染的分析,也是改进水中有机污染分析方法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水质分析 有机污染 物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炼厂碱液经循环再生后多含有杂质,这些杂质以含硫化为主,通过测定碱液的硫含量,可大致判断碱液中杂质的含量,从而推测碱液的有效浓度。针对X荧光法测定碱液中硫含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及适用性开展了研究,X荧光法可以快速准确测定碱液中的含硫化的含量,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满足常规测定需要。

  • 标签: X荧光法 碱液 硫含量
  • 简介: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力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 标签: 有机化合物 甲烷 化学课程标准 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 学习活动
  • 简介:对电厂机组热力系统水中的有机来源、特性及其分布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针对补给水中常见有机提出混凝处理、活性炭吸附、反渗透和超滤3种去除措施。

  • 标签: 电厂 有机物 来源 分布
  • 简介:从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上看,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主要有3个特点:1)选取适当试剂及分离方法,除去混合中的指定杂质;2)确定除去混合中指定的杂质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3)将分离提纯与物质制备、混合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综合实验题.

  • 标签: 物质性质 综合实验 内容和形式 苯乙酸 分液漏斗 混合溶剂
  • 简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有机污染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质环境等均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环境的有机污染的监测,对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国家对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市、县级环境监测站都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实验仪器配备齐全,检测的环境污染物种类逐年增加。文章分析了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污染特点和危害,阐明了实验室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并针对不同污染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管理办法,供同行参考。

  • 标签: 环境监测实验室 环境有机污染物 监测技术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对环境中的有机污染,人们更是予以高度重视。有机污染,特别是持久性的有机污染因其低含量、高毒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是降低有机污染的重要措施,如何切实有效的实现对有机污染的实时监测成为环境保护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有机污染的检测现状及问题,着重探讨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监测 现代仪器 分析技术
  • 简介:大气是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persistentorganicpolutants,POPs)监测的重要环境介质,大气中POPs的采样技术是准确表征大气中POPs赋存水平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大气中POPs的采样技术发展很快。本文介绍了大气中POPs的两类采样方法:主动采样法(activeairsampling,AAS)和被动采样法(passiveairsampling,PAS),总结了新型吸附材料和新型采样器研发的成果,讨论了不同类型的采样方法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获得的POPs监测数据,并提出今后应用不同POPs大气采样技术在监测数据可对比性研究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 标签: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大气 主动采样 被动采样
  • 简介:合成高分子有机化合的方法——聚合反应,即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的反应。高分子化合反应类型颇多,然而高中阶段只涉及两大类高分子化学反应——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现就其进行详细而全面的阐述,望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一、加成聚合反应(加聚反应)含有碳碳双键(或者碳碳叁键)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

  • 标签: 相对分子质量 批评指正 化合物分子 叁键 反应类型 碳碳双键
  • 简介:摘要利用紫外线光谱分析法能够准确判断多种水体有机污染的浓度,这是由于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水体有机污染能够被很大程度的吸收,利用光谱仪对吸光度进行检验,经过一系列转化便可得到水体有机污染的有效浓度。在进行有机污染浓度检测时,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及模型的建立,以分析特点、总结数据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根据水体有机污染紫外光谱分析法进行分析,来浅谈水体有机污染浓度检测中紫外光谱法的应用。

  • 标签: 有机物污染 紫外线光谱 浓度检测
  • 简介:摘要挥发性有机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因而其测定也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的挥发性有机测定的方法是以Tenax吸附管为采样管,通过热解析脱附、GC-MS检测,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可靠等特点,可供参考。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采样管 热解析仪 精确度 检测
  • 简介:本文综述了目前巢湖生态系统中微量有机污染研究的主要进展。巢湖微量有机污染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研究的微量有机污染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多溴联苯醚、邻苯二甲酸酯、全氟烷基酸类物质、四溴双酚A、抗生素和有机磷农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大气、降尘、沉积、悬浮、水生生物等多介质分布、来源解析、跨界面迁移、归趋模拟与风险评估等方面。期望本文的综述,可以为巢湖微量有机污染风险管理和水质改善提供重要决策支撑,对于在其他湖泊开展此类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巢湖 微量有机污染物 多介质分布 来源解析 跨界面迁移 归趋模拟
  • 简介:摘要分析了我国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的前处理技术,对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磁力搅拌吸附萃取原理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几种前处理过程在操作步骤、分析效果方面进行了比较。

  • 标签: 半挥发性有机物 前处理 现状 进展
  • 简介:摘要笔者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的方法,各有机之间分离效果好,给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在71%~109%,检出限在0.01g/L~3.0g/L之间。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样品不需要前处理、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高等特点,可以用于地表水、生活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的测定。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吹扫捕集 气相 色谱质谱联用 有机物
  • 简介:采用自动顶空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家装市场产品中有机挥发性化合(VOC)进行定性分析,收集常用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VOC)种类,建立完善的被测物体系,再对家装涂料产品分类,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以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37种目标化合的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方法检测低限为0.0004%;平均回收率在89.9%~106.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 标签: 家装涂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气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