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SRT项目以网页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网页将SRT项目的研究区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数据成果进行动态展示,将展示系统上传到网端服务器,可让更多的人参与交流和学习,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是传统展板和PPT无法比拟的,

  • 标签: 网页制作 超文本标记语言 展示系统
  • 简介:本文采用AODC法研究了碧流河水库2008年4。11月水体中细菌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密度变化在6.09×10^7-13.9×10^7cell·mL^-1之间,平均值为10.4×10^7±6.30×10^7cell·mL^-1,其中5月份最高,6月份最低;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下游右侧中层(5.32×10^8cell·mL^-1),是其它采样位点测定值的3~10倍,细菌数量水平、垂直分布无规律,细菌总数与高猛酸钾指数呈正相关;细菌生物量为4.94±2.37mg·L^-1。杆菌长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杆菌宽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细菌体积与细菌数量、温度分别呈显著的正、负相关性。

  • 标签: 碧流河水库 细菌密度 细菌生物量 细菌大小 分布
  • 简介:基于2008—2012年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26个断面的重金属监测数据,以Hg、Cd、Cr6+、Pb和A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水质标准比较法、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内变化特征各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Cr6+污染程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Hg、Cd、Pb和As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其中Hg下降趋势显著。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西安段变化幅度最大,是影响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河段。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渭河 陕西段 水体 重金属 HPI
  • 简介:摘要对以往交通拥堵时空变化特征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拥堵时空变化基本理论,分析影响交通拥堵的因素,并对评价交通拥堵的时空变化指标进行了概括与综述,从拥堵的形成及消散的角度,利用交通流、速度,车辆排队长度等这种城市道路中最为常见的拥堵参数,对交通流拥堵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对城市交通拥堵变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 标签: 交通拥堵 时空变化 交通流
  • 简介:结合2001-2010年Aqua与Terra卫星MODIS积雪影像,分析了新援、青藏高原和东北-内蒙地区积雪的空间稳定性,井探讨了这三犬积雪区积雪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

  • 标签: 中国积雪 变化分析 时空变化
  • 简介:根据1966-2005年山东省的雷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及自然正交函数展开(EOF)方法,对山东省雷暴气候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年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泰沂山区多、半岛沿海和山东西部平原较少的特点;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有明显的日变化,在过去40a中,山东雷暴日数具有较强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下降的特点,并有一定的阶段性.

  • 标签: EOF方法 雷暴 时空变化特征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 简介:  2意境的时空变化  园林意境是园林景物所体现的深层次的一种境界,园林的意境虽然是以园林景物来传导体现的,但园林意境先于园林景物而产生

  • 标签: 变化创造 园林意境 意境感知
  • 简介: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1961~2013年总云量和低云量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方差分析和累积距平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云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天气系统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总云量和低云量均表现为自东北向西南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低海拔平原区小于高海拔山区,南部山区天祝最多,沙漠戈壁干旱区民勤最少。近53a来,河西走廊东部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年、年代际变化均呈增多趋势,低云量的增多趋势尤为显著(民勤除外);总云量、低云量的时间序列分布存在5~7a、5~6a的准周期变化,且前者突变时间为1997年,后者突变时间1987年和1996年。总云量春季最多、冬季最少,低云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各地各季节总云量近53a间总体上均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冬季最大、秋季最小;除民勤外,各地各季节低云量也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春季最大、冬季最小。总云量和低云量的月变化特征明显且变率较大,总云量的峰值出现在5~6月和9月,低谷出现在12月;低云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天祝峰值在8月),低谷出现在12月到次年1月。

  • 标签: 云量 时空变化 河西走廊东部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南疆气象局提供的1980~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5年滑动平均法对南疆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南疆气温的平均值为10.3℃,气候倾向率为0.325℃/10a,增加趋势较为显著;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尤以春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其次秋季,夏季和冬季增温幅度相对较小,说明春季和秋季的增温对年平均气温的贡献最大;1980~2019年南疆地区降水量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2.195mm/10a,增加趋势较为显著;1987年以前南疆地区降水量偏少,属于“暖干型”气候;从1987年往后南疆地区的降水量普遍增多,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型进行转变;南疆地区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这段时间的降水是全年降水量的76.5%,秋季和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

  • 标签: 南疆地区 气温 降水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地区蒸散发(ET)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对旱地、林地、草地、水田、沼泽等地类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松嫩平原地区ET的时空变化规律。

  • 标签: 蒸散发(ET) 松嫩平原 时空变化
  • 简介:摘要:运用面向对象方法的方法,对Geodatabase数据模型进行扩展,研究了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的结构化存储技术,实现了历史数据的回溯和海域使用数据的变化跟踪等功能。结合天津市海域使用动态管理的需求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Gcodatabase扩展数据模型研究成果很好地解决了宗海的历史回溯、变化跟踪、时态关系计算等问题。海域动态管理技术研究对海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域使用 面向对象方法 时空数据管理
  • 简介:为明确北疆地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合理的灌溉制度,利用北疆地区22个气象站49a(1962~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北疆地区1962~2010年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referencecropevapotranspiration),并用Mann-Kendall方法对其进行突变检验,基于ArcGIS9.3空间分析功能模块对北疆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了空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ET0在1983年发生向下突变,ET0在时间分布上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受该地区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ET0从北疆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向中间逐渐升高,东南部和西部表现略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4~10月ET0对全年ET0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特征 北疆地区
  • 简介:摘要:爱情心理学有句名言“当你决定靠近对方时,你会看见未来;当你决定离开时,只能回顾过去”或许“共度欢乐时光”让我们不只能感受到现在,我们认为未来是一种想象,过去是一种回忆。本文根据“时空切片假说”与“外祖母悖论”来探讨时空流逝的心理感知,文章列举狂躁症、抑郁症患者及两性生理差异性来探索时空的主观感知。

  • 标签: 块状宇宙 Brian Greene 外祖母悖论 时间 时空
  • 简介:通过在校园沙河沿岸及沙河出口布点,在2004至2005年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了一年的监测,得出各个水质指标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磷(TP)和BOD5。污染物的浓度随时间和区域的变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表现为中午和夜晚时分高,清晨和傍晚稍低:冬、春季节的污染物浓度都要高于夏、秋季节。在区域上,沙河出水口以及学校接待中心排污口的生活污水的污染物含量最高。校园生活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但不适于采用生物除磷。此结果将为沙河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校园 生活污水 水质 时空动态
  • 简介:摘要土地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中国土地整治时空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发挥土地整治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表明,2001-2008年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分别占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21.8%、63.2%和15.0%;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土地开发新增耕地以西部和东部地区为主,土地复垦新增耕地在区域与年际方面变异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001-2011年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逐渐向中国西部移动,2010-2011年与2001-2006和2007-2009年相比,向西移动的距离为769.59和603.44km;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在2001-2006年位于中国地理重心的北部和西部,且有从西部往北部移动的趋势,2007-2011年呈从东部往西部移动的趋势;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移动的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在中国进行生态建设和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应通过土地整治规划,减少土地开发项目,并在区域间合理布局土地开发项目,防止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向西部移动;土地整治应以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优质农田为主;充分发挥土地复垦对局地的生态修复及建设作用。

  • 标签: 中国 土地 整治 新增耕地 时空变化 分析
  • 简介:利用辽西北地区14个气象站与水文站1971年-2010年的基础数据,得到降水量距平值、连续无雨日数、河道来水量距平值和相对湿润度,并以这四项指标为基础,利用可变模糊评价法得到辽西北地区综合干旱级别特征值,再结合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2Kendall趋势检验与反距离权重法对辽西北地区的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整体旱情呈显著加重趋势,1971年-1980年以轻度干旱为主,旱情较严重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后,1981年-1990年干旱程度最为严重,1980年-2010年是重度干旱高发期,但特大干旱少有发生;辽西北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旱情较为严重,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加重趋势,而中部地区干旱较轻,因此抗旱减灾的重点应集中在该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 标签: 辽西北 综合干旱 可变模糊 时空变化 级别特征值
  • 简介:摘 要:利用2003-2019年夏季6-8月临汾市17个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资料,运用常规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临汾市夏季小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临汾市夏季降水呈现出山区高于平川,东山高于西山,中部盆地最少的特征;临汾市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时数的年变化呈减少趋势,小时降水强度呈弱增加趋势;临汾市夏季小时降水量、降水频次及降水强度的日变化均呈现“一主一次”的双峰型分布,降水量的双峰均较强;临汾市夏季小时降水日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各县市降水频发于03:00-09:00和16:00-20:00,07:00-09:00和15:00-18:00是强降水活跃时段,11:00-13:00和20:00-24:00为降水较弱时段。

  • 标签: 夏季小时降水 降水时数 降水强度 日变化
  • 简介:利用1948--2010年NCEP/NCAR逐月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局提供的1948--2010年逐月海温再分析资料,分别定义了1000--500hPa和500—200hPa厚度,利用EOF、SVD等方法研究了北半球对流层厚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面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平均厚度EOF第一模态均具有北太平洋及附近高纬度亚洲大陆地区与北美大陆高纬地区反位相变化的特点,而夏季第一模态则是北半球范围内较一致的位相分布;冬、夏季平均厚度EOF第二模态均突出体现了欧亚大陆及附近地区与北半球其他地区反位相变化的特点;冬、夏季厚度场的变化形势与大气环流及海面温度具有密切联系。

  • 标签: 北半球 对流层厚度 时空变化 大气环流 海面温度.
  • 简介:通过分析陕西省近60a来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中国陕西省气温变化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60a来陕西省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升温趋势较缓和的是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升温趋势明显;在时间尺度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省气温的上升趋势特别显著;陕西省各区年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分别以10a为第一主周期。

  • 标签: 陕西省 气温 时空变化 突变 周期
  • 简介:降水是十分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降水的变化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1—2015年福建省66个县市区逐年降水量数据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显著性检验、突变检测等气候统计与诊断技术,对福建省近55年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对其降水空间特征进行区划和演示.结果表明,福建省年际及年代和区域降水分布都极不均匀,年降水量呈略增趋势(递增率为34.11mm/10a),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季节降水春雨最多,秋雨最少,月降水存在单峰与双峰型两种结构;年降水在1980年发生突变.降水的地域分布呈现东南部向西北部、东北部递增的特点,福建降水分布与其地形和天气系统影响关系密切,降水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各县市降水变化分布也不一致,中部变化小,沿海变化大.1961—1990年,大部分年份降水为负距平,干旱多发,1991年以后,大部分年份降水为正距平,洪涝多发,距平振幅加大,降水更不稳定,发生洪涝或干旱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

  • 标签: 福建省 降水资源 时空变化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