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气系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的机械通气支持,最早应用于慢性肺部疾患。由于其可避免因建立人工气道而带来的诸多并发症,近年来在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无正压通气急性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介绍了相关领域最新的临床指南。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并发症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通气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进行的机械通气,患者通过鼻罩、口鼻面罩或头罩等与呼吸机相连进行辅助通气,与绕开上气道的气管插管、喉罩、气管切开等有方式存在显著区别。与有创通气相比,通气具有以下优点:①无须建立人工气道,避免了相应的并发症,如咽喉部损伤、出血、水肿、皮下气肿等。②不破坏上气道的防御和保护机制,患者可以交谈、咳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大大下降。③上机、撤机操作容易,技术简单,患者容易接受。④费用较低,亦可于家庭中使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通气因其上述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按类型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正压通气、负压通气及高频通气。其中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PPV)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中最常用。相比常规治疗而言,多项RCT及荟萃分析均显示,NPPV可降低AECOPD的气管插管需求率(28%)、住院时间(4.57天)以及院内病死率(10%)。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AECOPD 急性加重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
  • 简介:机械通气通过面罩或鼻导管经过空气压缩机给患者输送空气或空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呼吸肌工作的疲劳,而且患者通气也得到了改善。在过去10年里,通气在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具有易操作,痛苦小,减少患者的住院日、住院费用以及气管插管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心理学 护理
  • 简介:所谓通气(noninvasiveventilation)指通气支持系经鼻罩或口鼻罩而非气管插管获得。现有资料已肯定通气急性呼吸衰竭,特别是高碳酸血症治疗中的价值.但其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utecardiogenicpulmonaryedemaACPE)及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治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仍有争议。目前认为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PPV)能缓解呼吸困难,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呼吸肌作功,减少气管插管,以及对血液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有利的影响,且可保持正常吞咽、咳嗽、进食及语言功能,维持吸入气体的温暖及湿润而有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1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运用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严重威胁生

  • 标签: 创正压 正压通气 治疗心力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回顾性分析105例SARS患者使用NIPPV治疗的情况,包括适应证、参数调节、疗效和副作用观察,以及进行NIPPV治疗期间医务人员的感染率。结果:使用NIPPV者共24例,死亡5例。使用NIPPV最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气肿,共出现4例,发生率为16.7%。治疗过程中1例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提示NIPPV是治疗重症SARS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合理的使用NIPPV

  • 标签: 副作用观察 临床观察 参数调节 气肿
  • 简介:经鼻或面罩的机械通气具有无性、可早期使用、上机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能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的需要,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对42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衰竭患者 早期使用 气管插管 无创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通气高龄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症状评量表,(scl-90)对在本院干部病房已确诊且已治疗的高龄患者30例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无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强迫症状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高龄患者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等得分高于高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存在严重的认知,感知,心理卫生障碍。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高龄患者 心理因素 scl-90
  • 简介:目的观察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40例COPD合并A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氧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正压通气。结果治疗后24h治疗组PaO2、pH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aCO2、呼吸频率及气管插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正压通气可使肺泡通气量增加,降低PaCO2,提高了PaO2,使心肌供氧增加,从而改善心功能,并减少气管插管率。护理上应做好通气前患者心理护理,治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神志、人机配合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是患者顺利进行正压通气治疗的保证。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一个北美大型多中心研究显示,“小”潮气量通气较“大”潮气量更能提高ARDS病人的生存率;PEEP和短暂高气道压可复张萎陷的肺单位和改善氧合;在几个北美的试验中,医师领导的脱机草案能减少通气的时间;由于有证据证明入住ICU前危重病人未获得最佳治疗,促进了早期预警评分和危重监护出诊队伍的发展。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治疗 PEEP 气道压 出诊 多中心研究
  • 简介:以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为平台,经过标定实现通气量的测量,并检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用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和呼吸速度描记仪同时记录15名受试者的呼吸数据,取前5min数据用诊断性定性校正技术(qualitativediagnosticcalibration,QDC)标定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后续数据用于对比检验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测量通气指标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15组对比检验数据,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经过标定所测平均潮气量(总体平均潮气量为443±79ml)与呼吸速度描记仪所测平均潮气量(总体平均潮气量为446±83ml)相关性很好(R=0.9988,P<0.001,n=15),对两种方法所测平均潮气量进行t检验,P=0.918,说明两种测量方法在平均潮气量测量上统计学差异.15组数据中,两种方法所测平均潮气量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42%,比较逐呼吸潮气量,在15组数据共11437次呼吸中,93.85%的点(10734次)的相对误差落在10%之内,98.10%的点(11220次)的相对误差落在15%之内,99.03%的点(11326次)的相对误差落在20%之内.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采用诊断性定性校正技术标定后,能够准确测量通气指标,此系统是实现长时间、低负荷、动态呼吸模式监测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潮气量 无创 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 标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病例23例,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同时使用常规治疗,对治疗前后病人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衰具有肯定的疗效。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性负荷试验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500例平板运动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能够顺利完成试验,因各种心律失常需终止运动的较少见。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实用、、安全的检查,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检查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平板运动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通气(NIV)指在病人和呼吸机之间通过接触面(鼻罩或面罩)来传递对肺的机械通气支持,可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呼吸机具有广泛优点:①可间歇正压通气;②无须插管;③可应用不同的通气方法;④能正常的吞咽饮食和湿化;⑤容易脱机;⑥生理性加温和湿化气体.由于具有以上优点,呼吸机在ICU被广泛应用.我院ICU病房1年中收治的80例进行通气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无创通气 护理技术 基础护理 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 简介: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治中存在着一些与通气(NIV)相关的潜在问题和危险因素,已成为目前NIV临床应用受限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对适应证的掌握,包括对开始使用和撤机时机的把握等;(2)应用技术方面;(3)对特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面。本文对此作一简要概述。

  • 标签: 无创通气 危险因素 潜在问题 急性呼吸衰竭 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