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发展道路曲折坎坷,历经"奠基期"、"探索期"、"破坏期"、"重建期"、"变革期"、"繁荣期"等六个阶段。其形成机制复杂,影响因素至少包括政治导向、经济驱动、文化冲突、国际借鉴、领导意志以及高等教育自身诉求等相互交织的多个方面。新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建设成就巨大,体现为"三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引领性。新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存在问题也比较明显,体现为"五重五轻":重决策,轻落实;重眼前,轻长远;重指标,轻内涵;重改革创新,轻继承发展;重政治经济导向,轻教育内在规律。

  • 标签: 中国 高等教育政策 嬗变 分析
  • 简介: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历经五个发展阶段:新旧体制转换期,初步发展期,遭受破坏期,恢复重建期,改革深化期。追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曲折坎坷的60年历程,从第一所民族学院成立到15所民族学院的发展;从民族院校在“文革”中几乎被全部撤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全面恢复重建;从“五次全国民族学院院长会议”的相继召开,到“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隆重举行;从计划经济下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建立,到市场经济下办学体制的转型与深化改革。这一系列的历史变迁.都印证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与时俱主乎”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札凸碴茸啻垂的历卓胄属研究价佶.

  • 标签: 民族高等教育 办学体制 60年历程
  • 简介:民族政策是政府为处理民族关系问题而制定的方针政策,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至今已历经百余年的嬗演,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调整演变,这对于社会稳定及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新中国成立前民族高等教育政策40年(1908—1948年)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将这一历程分为以下三个历史阶段进行阐述与总结:1908—1911年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肇始;1911—1941年民国时期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1941—1948年解放区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笔者努力理清建国前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40年的发展脉络,与新中国成立后60年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相衔接(此部分已发表),从而构成百年政策嬗演史,为当今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史学参考价值。

  • 标签: 建国前 40年 民族高等教育政策 发展脉络
  • 简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国必须加快高等教育建设步伐,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紧高等学校的内涵建设。

  • 标签: WTO 中国 高等教育 机遇挑战 人才价值 办学效率
  • 简介: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巨大,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教育性质的改变,二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教育制度的创新。综观新中国6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有几点值得吸取的经验和教训:第,高等教育始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第二,坚持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的统一。第三,高等学校要依靠教授治学,充分尊重教授的学术权利。第四,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国际的联系和交流合作,吸收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切先进成果。

  • 标签: 60年 高等教育 改革和发展 成就和经验
  • 简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及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差异,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在保障机制的内容、手段、模式及立法制度等方面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有很大不同。比较分析中关两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美国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机制 启示
  • 简介: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夏商周,近代高等教育始发于洋务教育新中国成立,现代高等教育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突出表现在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显著提升。在1999年之后,高等教育步入了数量和规模扩张上的黄金时期,很快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 标签: 中国高等教育 发展历史 述评
  • 简介:一、充分认识评估的意义(一)评估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有力工具大众化以前的高等教育是满足较小比例学生受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当时全国的毛入学率仅仅10%左右,因此无法谈及评估。但随着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全国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5%以上,上海毛入学率已经接近60%。

  • 标签: 系统科学 综合评估 中国 高等教育
  • 简介:作为文化名人的郭沫若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实践性教育家,他以实际行动对中国现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切实努力和重要贡献。本文拟重点考察郭沫若与高等教育的关联史实,着重分析其赴日留学接受的海外高等教育及回国后在高校任职、实行教育改革的经历。进而对他1950年后管理及创办高等教育的实践做出论述和评价,目的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探讨郭沫若与高等教育的多方面关系。在予以评说的同时,也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

  • 标签: 郭沫若 高等教育 关系
  • 简介:<正>当我们在探讨新中国高等教育与政治相互关系时,首先是以承认高等教育具有政治功能为前提的.高等教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历史上高等教育首先产生于政治需要,为了政权的延续、巩固、兴旺而培养统治者和接班人.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以科学化、专业化为特征,因而又不等同于政治而具有相对独立的自身规律.尤其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以科学化、专业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倍受重视.就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言,它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征,总是为一定的政治集团利益服务.就其经济功能和以科学化、专业化为特征的自身规律而言,则具有更大的覆盖面.正确把握高等教育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不仅对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中国高等教育 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 中国政治 政治功能 教育方针
  • 简介:勿庸置疑,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市场一定会像其它市场一样,逐步向世界各国开放,直至最后进入公平竞争状态.因此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正确估价自己现在的状况和各方面的条件,抓住机遇,制订迎接WTO应对良策,对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国高等教育 加入中国
  • 简介:高等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并且要处理好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关系。笔者认为,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三者的关系中,要体现民办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二者要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建立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的竞争机制,处理好成人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的正确定位问题等。

  • 标签: 民办高等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办学体制 竞争机制
  • 简介: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接受人生最好的教育。李伟高考落榜后就随哥哥到深圳打工。深圳很美,李伟的眼睛就不够用了。哥哥说:"不赖吧?"李伟说:"不赖。"哥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己的家,人家瞧不起咱。"李伟说:"咱自己瞧得起自己就行。"李伟和哥哥在一个码头的仓库

  • 标签: 高等教育 人生 外商 老板 高考 码头
  • 简介:高等教育立法与高等教育改革国家教委高等研究中心王昆高等教育立法,是通过立法程序,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目标,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调整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各行为主体的关系,使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法可依,保持高等教育政策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制订《...

  • 标签: 研究中心 教育目标 内部管理体制 社会自主办学 办学者 政府办学
  • 简介:高等教育研究兴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最近几十年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现在,不管人们是否直接从事高等教育,它的特点和功能对社会所有成员都具有重大意义。大量研究是源于政策和实践需要,通常这种需要也显得很迫切。

  • 标签: 高等教育研究 社会所有 实践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