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发热患者血细胞形态改变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发热患者100例参与研究,视为观察组,另外选择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细胞形态检验,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血细胞计数中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为70%,对照组血细胞计数中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为8%(P〈0.05);观察组HCT、RDW-SD、MCHC、MCV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CH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发热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多数会发生明显变化,在其疾病诊疗过程中价值显著。

  • 标签: 发热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诊疗价值
  • 简介:民歌作为京族口传心授、经久流传的民族文化内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历久弥新的固守传承,还是与时俱进的交融创新,其所呈现的都是京族人民寄托宗教信仰、表达思想感情、描绘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真。以田野采集的民歌资料为分析对象,通过词体阐述、旋律解析、词曲同步三个层面,相对系统地对京族音乐进行探析和阐释,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和分析出其音乐文化内涵。

  • 标签: 京族民歌 形态分析 词体阐述 旋律解析 词曲同步
  • 简介:呼和湖断陷是海拉尔盆地中的聚煤凹陷之一,具有良好的煤成气勘探开发潜力。主要煤系地层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的煤层与砂岩、泥岩交互发育,煤层厚度大部分小于1/4地震波长,致使地震资料层间多次波发育,其能量强、分布范围广且速度与一次反射波相近。常规处理方法对多次波压制效果不佳,满足不了精细构造和岩性解释需求。因此,根据多次波在形态和尺度上与有效波的差异,利用其在视速度方向上的大尺度特征,在经过多次波动校正的共中心点(CMP)道集上去除多次波,获得了高质量的CMP道集数据和叠前时间偏移成果,突出了有效波细节信息,地层反射特征清楚,接触关系清晰,断点干脆。在呼和湖断陷的应用实例表明,通过数学形态多次波压制,地震剖面的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主要目的层南屯组地震数据主频由20-25Hz提高到25-30Hz,频带也拓宽至6-52Hz。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呼和湖断陷 早白垩世 煤系地层 多尺度数学形态学 多次波动校正
  • 简介:摘要:应 用 BA600全自动生物显微镜,把 目前我校形态实验使用的 教学玻璃切片 全部 制作成数字切片 , 构建了我校形态数字切片资源库和 数字切片网络浏览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便可进行实验切片的观察、学习和交流,实现了形态实验课堂的网络化及资源共享,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效果。

  • 标签: 形态 学 数字切片 实验图像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形态检验在疾病诊断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2016年的血液标本,根据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分为两类,一类为1240例结果异常的血液标本,另一类为660例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在显微镜下做出对比分析,仔细检查血液涂片血细胞形态。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异常血液标本的假阳性率为33.0%,即其中有409例为正常标本;而正常标本的假阴性率为2.0%,即其中有13例为异常标本。结论血细胞形态检验是检验人员的基本功,在血液分析自动化仪器广泛使用的今天仍然十分重要。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检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误诊与漏诊发生原因。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自愿接受血液细胞形态检查的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共纳入病例数为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2例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本组患者血液细胞形态误诊、漏诊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分析出现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本组8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3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4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细胞形态检查显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过程中,血液分析仪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仍会导致误诊、漏诊,影响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可联合显微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提升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误诊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冷凝集素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静点头孢哌酮钠饮酒后类白反应及疟疾等疾病血液细胞形态误诊、漏诊分析,从而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者对血液细胞形态在临床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不抗凝外周血做血涂片,用瑞一姬染色,通过具有细胞形态丰富工作经验的检验人员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数量及血液寄生虫。并进行相关的血液实验及生化检查。结果通过对细胞形态认真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在形态检查方而只能是一种过筛手段,在可疑情况,尤其在病理条件下必须进显微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便减少血液细胞形态误诊与漏诊,从而能对疑难血液病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误诊 漏诊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发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4 年 7 月 ~2016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发热患者和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 120 例健康者分别为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和血细胞形态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对比各项血细胞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检者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 45.83% < 0.25% )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 0.05 )。观察组受检者的 Hct[ ( 44.22±3.92 ) % >( 35.4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LPL/WM)骨髓细胞形态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1一 2017年确诊 LPL患者 15例的骨髓增生程度,淋巴样浆细胞 (LPC)比例及分布,浆细胞比例,骨髓活检免疫标记,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 LP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较活跃占 66.6% (10/ 15),极度活跃 13.3% (2/ 15);淋巴样浆细胞可见集簇分布患者占 86.7% (13/ 15),骨髓浆细胞占肿瘤细胞比例平均为 9%; IgM免疫球蛋白升高占 93%( 14/15)。结论 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淋巴系统肿瘤, LP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有独特的特征,系统掌握 LPL临床、骨髓形态特征可以快速、准确诊断。

  • 标签: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骨髓形态学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文章针对钻石式琢型人工宝石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的人工宝石自动计数方法。利用宝石成像的几何形状特征,找出单粒宝石的标准面积,自适应地计算宝石直径,通过采用与宝石直径相关的圆形结构元素进行快速的形态腐蚀分离粘连的宝石并完成计数。此方法相对简单,计算量小,实验结果显示可以满足大批量人工宝石自动准确快速计数的要求。

  • 标签: 人工宝石 钻石式琢型 图像处理 形态学 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用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细胞性贫血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系减少,巨幼性细胞贫血(4.5%)、急性髓系白血病(16.7%)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5%)均显著低于溶血性贫血(81.3%),P<0.05,具有统计差异;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三系减少的发生率依次为88.6%、75.0%、58.3%、9.4%,P<0.05,具有统计差异。结论通过骨髓细胞形态检查能够观察到骨髓细胞发育异常形态的表现,对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 诊断鉴别 大细胞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经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我院 2013年 10月至 2014年 10月各科收治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为危急值范围的患者共 10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该时间段内健康体检人群 10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进行血细胞形态检查,对两组观察对象的,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 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 MCV(平均细胞体积)、 HCT(红细胞压积)进行检测,对两组观察对象的红细胞形态检验结果的阳性概率进行计算。结果 观察组共有 90例血细胞形态检验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 90%,对照组共有 45例血细胞形态检验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 4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0.05)。结论 在临床检验中可以通过血细胞形态检验来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直观的反应,因此血细胞形态检验具有辅助诊断的作用,在临床检验中具有必要性。

  • 标签: 必要性 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形态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6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血常规检验标本850个,对所选取的850个血常规检验标本进行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测。对比分析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形态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报警提示阴性率为69.18%(588/850),报警提示阳性率为30.82%(262/850);镜检结果阴性率为86.71%(737/850),阳性率为13.39%(113/850)。两种检查方式结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各具优点,二者结合应用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检查质量。

  • 标签: 血常规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细胞形态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由于发热、贫血和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为危急值范围入院检查的100例患者资料,将其纳入分析组;将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体检者作为参照组对象,比较两组受试者平均红细胞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结果分析组患者平均红细胞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对象,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为90%,参照组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为1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检验价值突出,能够清晰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与临床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必要性。方法选取68例经过检查显示结果在危机值内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68例身体健康的自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形态检验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察看,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标准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数量。结果研究组血细胞形态检验阳性率为92%,对照组血细胞形态检验阳性率为4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血细胞形态检验所给出的结果已作为具有关键性的指标,对患者病症的诊断及治疗疗效判定有着一定的影响,表明血细胞形态检验针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大的意义及作用,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还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必要性
  • 简介:淋巴瘤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从形态上观察都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在WHO分类中,淋巴瘤没有独立的类别.而是与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起归类于淋巴组织肿瘤(淋系肿瘤)中(见表1)Ⅲ。这一分类是基于淋巴细胞发育、迁移和功能表达等方面的认识。

  • 标签: 成熟B细胞淋巴瘤 复杂性:细胞形态学
  • 简介:目的:研究苯甲酸胁迫对人参幼根生长、根尖细胞显微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人参幼根根尖形态结构;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参幼根显微结构;采用透射电镜研究苯甲酸对人参根尖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qRT-PCR方法研究功能基因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苯甲酸能够抑制人参根尖根毛的生长,根尖表皮组织排列疏松,并导致细胞内含物出现异常,细胞壁增厚;核仁核膜解体、消失;细胞内淀粉颗粒空泡化,逐渐解体消失。另外,苯甲酸胁迫还导致1个ARF-GEF,1个bHLH,2个XTH,1个MYB,1个ZAT和1个sHSP基因的差异表达。结论:苯甲酸胁迫对人参根尖细胞结构及功能基因表达均有影响。

  • 标签: 自毒作用 苯甲酸 人参 根尖 胁迫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接受治疗的发热疾病患者50例,并设置为观察组,令选取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设置为对照组,并对者两组患者的血细胞进行常规分析以及采用显微镜对血涂片的染色情况进行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异常血细胞形态的阳性比例、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部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细胞形态异常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CT、MCV、RDW-SD以及MCHC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细胞形态检查能够明显地检测出发热病患者病情发展与变化,并可作为有效地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血细胞形态 发热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细胞形态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发热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其选择无发热的健康体检人40例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细胞染色镜检。结果经过测定,观察组的HCT、MCV、RDW-SD、MCHC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而MCH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发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细胞状况有一定的关系,血细胞状态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病情变化。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 发热疾病 诊断 染色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