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敦煌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自1900年莫高窟第17洞窟被发现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利用敦煌丰富的文献资料,对古代有关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农牧业、生产工艺、医学、算数等方面做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研究.使敦煌文化的芳香吹遍海内外,誉满全世界.形成了以研究敦煌文化为主的敦煌学。

  • 标签: 敦煌文化 藏文文献 馆藏 文献资料 生产工艺 各民族
  • 简介:文章以1982年以来30余年中,用藏文发表的有关敦煌藏文研究的论文为对象,就所涉及的相关领域进行分类梳理,作了简要的评述。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之研究。

  • 标签: 藏文期刊 敦煌藏文文献 研究综述
  • 简介:文章在回顾国内藏敦煌藏文出版、解题目录的基础上,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21世纪初国内有关藏敦煌藏文的研究文章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对国内藏敦煌藏文再次加以统计。此外,文章指出,西藏发现的前弘期藏文中有不少可以归入敦煌藏文中。提醒研究者关注两者的密切关系。

  • 标签: 国内藏敦煌藏文文献 整理 研究回顾
  • 简介:近年来,藏文中关于中央王朝皇帝的记载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不仅开创了从边疆反观中原的新视角,其呈现出的皇帝观念及其演变也逐渐成为藏族在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国家认同建构的历史见证。

  • 标签: 边疆 皇帝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
  • 简介:由西北民族大学主办,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协办的“《法藏敦煌藏文》发布会暨敦煌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9月13日在兰州隆重召开。国内外敦煌学、藏学界学者相聚一堂,就敦煌学、藏学以及相关领域中的一些重要论题发表了不少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并对流失海外的敦煌藏文的编辑出版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敦煌吐鲁番 藏文文献 发布会 藏学 法藏
  • 简介: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藏文》记载,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中有十六篇有关观音的经文。这些经文中有显宗经文,也有密宗陀罗尼明咒文,有些经文名称与藏文《大藏经》中的藏文佛经的名称完全相同。此文通过对法藏敦煌藏文中的观音经卷内容分析比较,探讨吐蕃观音信仰形态特征。

  • 标签: 敦煌藏文文献 吐蕃 观音信仰
  • 简介:藏文分类编纂是藏学研究中最基础性工作,它对藏文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藏文分类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藏学文献进行有效利用,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好保护这些珍贵文献。本文就以此为选题,以藏文分类为主线,目录学史为脉络.对不同时期藏文分类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为我们当代藏文分类提供一些可借鉴和思考的参考资料,没有无根之树,也没有无源之水,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为我们提供新思路.化解当下新难题。

  • 标签: 藏文文献 分类
  • 简介:<正>公元七世纪初,在青藏高原上兴起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吐蕃为了扩张势力,从公元六七○年前后至八世纪后叶与唐朝进行了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争夺西域四镇(龟兹、于阆,焉耆、疏勒)的战争,其结果导致了吐蕃对包括于阗在内的西域很多地区的达半个世纪(八世纪后叶至九世纪中叶)的占领。在吐蕃统治于阗的几十年中,吐蕃与于阗在各方面关系十分密切。藏族的政治、文化、语言、经济等对于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于阗的佛教和佛教僧人对吐蕃本土的佛教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藏文记载颇多,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 标签: 藏文文献 吐蕃 于阗 佛教僧人 世纪初 藏族
  • 简介:本文概述了藏文《大藏经》目录从最初形成直到清代的发展历程,指出藏文目录学的形成及特点与藏文《大藏经》目录编制的直接相关性。

  • 标签: 目录学 藏文大藏经 发展历程
  • 简介:<正>最近,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敦煌吐蕃文献选》一书,书中汇集了王尧、陈践二位先生从法国《敦煌吐蕃文书选集》一、二两辑中所选译的藏文,并收有译者的考释文字。把敦煌所出的古藏文书译为汉文,以利于更多的研究者阅读和研究,这是我国学术界共同的愿望。《文献选》的出版,标志着这个工作有了可喜的进展,而这个进展是与王尧、陈践二位先生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 标签: 战国策 敦煌石室 敦煌文书 史记 吐蕃 民族出版
  • 简介: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进行了先后六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汉文、蒙文、叙利亚文、西夏文、吐蕃文以及回鹘文文。莫高窟北区38个石窟出土的回鹘文文多达128件,回鹘文文书碎片1241片,除少数为信件、世俗文书外,大部分为佛教内容的文献。本文详细介绍了这部分文献的研究、刊布情况和尺寸、内容等特点。

  • 标签: 敦煌莫高窟 北区石窟 回鹘文文献
  • 简介:公元7世纪,唐王朝的强盛和吐蕃的崛起,将中国西部带人一个比以往更加恢宏灿烂、跌宕起伏的历史时期。后来的漫长岁月里,虽然唐蕃之间处于一种战和不定的状态,但双方之间的友好往来从未间断。与此同时伴随着吐蕃的东扩及部落迁徒,与各兄弟民族的交往更为密切,经济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公元8世纪下半叶,雄居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势力强盛,发展极快。

  • 标签: 藏文文献 博物馆 馆藏 武威 经济文化交流 吐蕃王朝
  • 简介:苯教研究是现代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古藏文中出现的""(苯)一词成为苯教学者论证苯教渊源及其早期历史的基本证据之一。但是古藏文中"苯"与苯教典籍中"苯"的含义却相去甚远,与现代藏语中的"苯"也不是一回事。与之相类似,""(辛)也是藏文典籍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词汇,且与"苯"关系密切。作为西藏早期历史研究之一,笔者梳理和对比敦煌藏文与苯教典籍中的""和""的不同含义,通过其词汇意义的历史变迁,结合苯教典籍、教义教理和僧伽组织及寺院的形成时间,结果证明:吐蕃时期的"苯"还只是西藏本土的巫术仪式之一,并非苯教;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宗教,苯教应是在吐蕃王朝结束之后才正式形成。苯教虽然以西藏本地的原始信仰为基础,且名称也源于古代,但是苯教的"苯"不等于古藏文中的"苯"。

  • 标签: 古藏文文献 苯教
  • 简介:敦煌所出的藏文中,P.T.986《尚书》和P.T.1291《春秋后语》两件文书因是儒家经典的译文而颇受学者注目。过去拉露女士在其所编法藏藏文的解题目录中已经正确地指出P.T.986为《尚书》的《周书》部分~②,不过对于P.T.1291她解读失误,认为亦是《尚书》(拉露作《书经》)的改写本~③。后人的研究已经表明这是《春秋后语》的译文。文章主要探讨P.T.986《尚书》的研究现状及其文献来源问题,以下行文将不涉及P.T.1291。

  • 标签: 敦煌藏文本《尚书》 P.T.986
  • 简介:印度大班智达、大菩提寺寺主室利沙于永乐十二年(1414)抵达北京,后曾游五台山,受封大善大国师。此前他途经加德满都河谷与西藏的拉堆绛、江孜等地,文章辑录了藏文关于他在上述地方开展宗教活动的记载。文章通过对照汉藏文材料,对室利沙的入华因缘、佛教修为及其对汉藏佛教艺术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印度班智达 室利沙(实哩沙哩卜得啰) 大菩提寺 斯瓦扬布大塔 金刚鬘坛场
  • 简介:本文以藏文发愿文研究的特点、藏文发愿文分篇研究述评两个方面,就敦煌藏文发愿文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 标签: 敦煌 藏文发愿文 研究
  • 简介:藏文藏文藏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文中的一种特殊文献。其数量浩若烟海,内容繁多,涉及藏族的很多传统学科。文章尝试性地探讨了藏文藏文对藏族文学、历史学、堪舆学、心理学和藏医药学等学科的研究价值。

  • 标签: 藏文 伏藏文献 研究价值
  • 简介:发掘和整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文化博大精深,藏医治病救人,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美容方面数百年前已有大量记载,我们将特吾玛·丹增彭措和第司桑杰嘉措关于治疗白发、秃头、口臭等方面的方剂翻译出来,介绍给读者。此外,为研究藏族杂艺、魔术史,鄱译了特吾玛·丹增彭措关于魔术字的资料。

  • 标签: 桑杰嘉措 植物名 《晶珠本草》 杂艺 丹增 理论体系
  • 简介:文章以近百余年(1910—2015)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敦煌藏文中与西方净土信仰相关文献之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并作了简要的评述。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之研究。

  • 标签: 敦煌藏文文献 西方净土 研究综述
  • 简介:自13世纪起,藏蒙之间以藏传佛教为桥梁,已形成宗教、语言、服饰等种种方面相互影响、吸收、渗透的文化氛围。同时,在蒙古地区涌现出一大批用藏文撰写论著或创作文学作品的高僧学者以及收藏藏文的藏学研究者。本文运用实地调查、田野工作中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蒙古国现存藏文进行探源、分类、与相关文化事象探讨。

  • 标签: 蒙古国 藏文文献 库伦版《甘珠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