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强化植物天然产物稻瘟活性和减少使用剂量,进行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活性测定、配伍药效模型多植物提取物活性级分组方,结果显示:木荷叶、无患子果皮、广玉兰叶、油茶叶、苦槠叶、雪松叶等材料醇级分抑制稻瘟病活性较强,抑制菌丝生长的中有效浓度(EC50)/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8/0.60、0.08/0.80、0.17/1.00、0.22/0.60、0.35/1.50、0.16/1.00㎎/mL,抑制孢子萌发的最小浓度(MIC)分别为:1.6、1.7、2.9、3.1、2.9、4.6㎎/mL。70%乙醇提取物组方抑菌效果表明:对菌丝生长抑制,两两组合时无患子和广玉兰的协同作用最强,木荷和雪松的拮抗作用最强;多组合时木荷、无患子、广玉兰取高剂量时可以获得最大的抑制效果。对孢子的抑制情况,两两组合时均能加强抑制稻瘟病孢子的萌发,多组合时木荷、无患子、广玉兰、油茶、苦槠组方时可以获得最好的抑制效果。本文所选用的组方药效模型具有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好,可预测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的多组分组方优选。

  • 标签: 多植物提取物 组方 抗稻瘟病菌活性 配伍药效模型
  • 简介:由PyriculariaoryzaeCavara引起的稻瘟病,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十余年来,病害常发区多以引进、推广抗病品种作为该病综合防治的中心环节,育种部门也相应将抗病育种提到议事日程,与植病研究部门协作,筛选源培育抗病品种,取得

  • 标签: 稻瘟病菌 常发区 抗病品种 鉴别品种 抗源 研究部门
  • 简介:本文采用传统的接种方法首先分析了用生理小种的单个菌株鉴定品种抗性的局限性,然后根据品种对供测菌株抗病频率(v%)和自然病圃病情(y)建立了品种抗病性的预测模型=4.4308-0.0466v,在P=0.05下,回测和预测准确率分别达100.0%和95.24%。

  • 标签: 稻瘟病菌 菌株鉴定 穗颈瘟 病圃 预测准确率 评价方法
  • 简介: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更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虽然目前黑龙江省的发展已经无法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但是,黑龙江省在中国的农业战略布局中,仍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黑龙江省的大豆和水稻,更是全国的标杆,因此,做好水稻的种植工作,成为了黑龙江省的头等大事。而危害水稻健康的,主要以稻瘟病为主,会造成水稻的大面积死亡,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所以,本文将从黑龙江省稻瘟病育性及其交配型分析的重要性入手,全面展开黑龙江省稻瘟病育性及其交配型分析。

  • 标签: 黑龙江省 稻瘟病 农业病害 水稻病害 病菌交配
  • 简介:稻瘟病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有助于全新效应蛋白的挖掘和功能鉴定,而未知功能的蛋白生物信息学预测为这些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蛋白理化性质分析及其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并构建这四个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的过表达载体。从稻瘟病数据库中下载MoS4、MoS74、MoS997、MoS1460基因序列,通过分析得到MoS4、MoS74、MoS997和MoS1460基因的ORF分别为281bp、251bp、267bp和240bp;预测MoS997蛋白属于稳定性较好的亲水蛋白,MoS4、MoS74属于不稳定的疏水蛋白,且MoS74还是一个跨膜蛋白,而MoS1460蛋白则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并且获得了四个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的过表达载体,并经过测序验证。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稻瘟病效应蛋白基因的功能及亚细胞定位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稻瘟病 效应蛋白 过表达载体
  • 简介:摘要:在世界粮食作物中,最重要的就是水稻,但是囊真菌会引发稻瘟病,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采用化学防治法,不仅需要大量的生产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应当引入生物技术,例如分子标记法、转基因法等等,可以实现对稻瘟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可以提升水稻稻瘟病能力的生物技术。以期为筛查稻瘟病水稻和选育新品种提供有效支持。

  • 标签: 生物技术 抗稻瘟病水稻 新种质
  • 简介:1前言田县单季稻种植面积40多万亩,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稻谷产量影响很大,在严重流行的年份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稻瘟病的流行与水稻品种、病菌源、气象条件、水肥管理和药剂防治等有关,现将多年来稻瘟病发生及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防治经验 稻瘟病 水稻品种 种植面积 产量影响 气象条件
  • 作者: 王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农民致富之友》 2009年第3期
  • 机构: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稻病,它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发性水稻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流行年份,会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品质低下,严重地块甚至绝产,颗粒无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明确黑龙江主栽水稻品种及骨干育种亲本中稻瘟病基因的分布情况和利用价值,本研究对102份水稻资源中的稻瘟病基因Pid2、Pid3、Pi9、Pi2/Pizt、Pita、Pi5及Pib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对他们的分布情况和抗病效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02份水稻资源中,Pita和Pi5检出率相对较高,为31.37%和29.41%,其次是Pib、Pi2/Pizt、Pid2和Pid3,检出率分别为18.62%、9.8%、1.96%和1.96%;本研究中没有检测到Pi9。同时,我们发现多基因聚合的品种较携带单基因或不含抗病基因的品种抗性强;其中龙粳41携带稻瘟病基因最多(4个),表现为抗病。在被检测基因中,Pi2/Pizt、Pita和Pi5对黑龙江水稻稻瘟病抗性贡献都较大,但当Pita和Pi5聚合时对黑龙江省水稻瘟性改良最大。本研究为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基因聚合育种以及瘟基因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黑龙江 水稻资源 抗稻瘟病基因 分子检测
  • 简介:摘要: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而在我国粮食结构中水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三成,产量占总产量的四成,且不同于其他 粮食作物水稻产量的九成以上都是用作人民生活口粮,这就意味着水稻的产量直接关乎我国的民生,水稻的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种植中最影响产量的病害,在我国四川省常年都有发生,针对四川省水稻稻瘟病进行细致分析以做好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

  • 标签: 四川省 水稻稻瘟病 防治
  • 简介:利用已克隆植物的R基因NBS序列中保守基序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是克隆NBS有效的方法。从广东普通野生稻HLW028中克隆出3条序列,经同源性分析均为NBS,序列号为DQ272573~DQ272575。从NCBI中下载普通野生水稻和功能已知的水稻NBS—LRR类基因,与本试验所提交的NBS进行聚类分析。这些NBS可分为5大类,其中DQ272574是一个新的NBS基因类型。从野生水稻中克隆NBS基因存在P—loop、RNBS。A、kin-2、RNBS.B、RNBS—C和PLAL的基序。RT—PCR结果表明,培矮64中的Pikh的表达量比2种野生稻中高。从培矮64中扩增出1个完整读码框的cDNA。

  • 标签: NBS.LRR 普通野生水稻 聚类分析 表达
  • 简介:鉴定主栽水稻品种及育种骨干亲本的瘟基因型,有助于了解不同抗病基因在品种中的分布,为抗病品种选育及品种布局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辽宁省24份水稻材料,根据7个稻瘟病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各品种的编码区序列,对扩增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各基因在24个品种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24个主栽水稻品种均不携带Pi21、Pi36、Pi37或其抗病等位基因,而Pid2、Pid3、Pita和Pik/Piks/Pikm/Pikp在24个品种中以不同突变类型及不同频率出现,其中,在2个品种中检测到Pid2抗病基因及Pid3的抗病等位基因;4个品种检测到Pita的抗病等位基因,Pita的等位基因中新发现的几处碱基突变并未影响抗病基因的功能;所有品种中均无与Pik及其复等位基因完全一致的序列,但利用携带AVR-pik的稻瘟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辽粳454和沈农265携带的Pik等位基因可能仍具有抗病基因功能。

  • 标签: 辽宁省 主栽水稻品种 抗病基因 鉴定分析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稻瘟病是制约水稻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因此,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爆发对于促进水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 标签: 稻瘟病发生症状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稻瘟病是制约水稻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因此,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爆发对于促进水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 标签: 稻瘟病发生症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