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疏肝解郁胶囊对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应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价,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指数(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头晕、心慌、腹泻、口干等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为(10.44±2.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6.92±5.03)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为(5.69±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21±3.57)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头晕、心慌、腹泻、口干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29%,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抑郁情况和睡眠质量,且头晕、心慌、腹泻、口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疏肝解郁胶囊 抑郁症 睡眠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发的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60例抑郁发的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总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早醒延迟时间及觉醒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各HAMD睡眠障碍因子水平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得出P<0.05。结论抑郁发的睡眠障碍患者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抑郁症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相抑郁和单一抑郁患者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方法本次的4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抑郁患者,将双相抑郁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单一抑郁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中有16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9.56%),对照组有15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5.22%),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x2=0.562,P>0.05);另外,观察组的消极应对评分为(18.23±4.10)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6.66±6.22)分,相比对照组的(18.206±4.16)分和(26.15±5.8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睡眠质量的患者在单一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中占据比重较大,且双相抑郁患者极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临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单一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应对方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米氮平+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到我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248例抑郁睡眠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米氮平片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17、MADRS、PSQI评分均明显改善,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优势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米氮平 西酞普兰 抑郁症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自2017年1月开始至2018年2月结束,将本院收治的55例抑郁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根据住院号单双号情况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对照组予以米氮平治疗,观察组予以米氮平+西酞普兰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睡眠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评分。结果观察组睡眠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颇好,值得临床普遍采纳。

  • 标签: 米氮平 西酞普兰 抑郁症 睡眠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抑郁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mg,每晚1次,根据患者病情,每日剂量增至20mg;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片15mg,每晚1次,1周后剂量增至30mg。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个月。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SI)、副反应量表(T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来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1、CG-SI评分、睡眠结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ESS、HAMD、PSQI评分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有效率为7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睡眠改善优于单独使用西酞普兰。

  • 标签: 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 抑郁症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应用疗效。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抑郁患者88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均得到明显改善,其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较高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抑郁患者给予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米氮平 西酞普兰 抑郁症 睡眠障碍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睡眠护理在抑郁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针对睡眠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睡眠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DS、HAMD评分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患者接受针对睡眠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睡眠护理 抑郁症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共情护理。干预3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49.63±4.98)分、(10.68±1.57)分,对照组患者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53.54±5.23)分、(12.34±1.65)分,观察组SD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有助于缓解抑郁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抑郁程度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抑郁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抑郁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纳入课题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表法进行分组,n(观察组)/n(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每日早晨口服帕罗西汀片20m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睡前口服奥氮平片10m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抑郁情况、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睡眠进程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能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帕罗西汀 奥氮平 抑郁症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舒适护理干预对抑郁患者抑郁状态改善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抑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状态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抑郁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抑郁时,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其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抑郁症 抑郁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抑郁睡眠障碍采用奥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抑郁睡眠障碍患者74例,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应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应用帕罗西汀和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睡眠质量各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奥氮平、帕罗西汀联用于抑郁睡眠障碍患者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睡眠障碍 奥氮平 抑郁症 帕罗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治疗抑郁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门诊收治的94例抑郁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分为2组,给予参照组患者(47例)盐酸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47例)加用盐酸曲唑酮片进行联合治疗。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0.47±2.16)分,参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21.83±3.74)分,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的觉醒时间及睡眠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参照组,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总睡眠时间也远远长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8/47),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6/4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片联合盐酸曲唑酮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状,且不增加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帕罗西汀 曲唑酮 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并发睡眠障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抑郁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分析组进行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分析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治疗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可有效提高抑郁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帕罗西汀 奥氮平 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抑郁并发睡眠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帕西汀治疗,实验组给予帕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抑郁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抑郁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抑郁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抑郁状,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帕西汀联合奥氮平 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2017年2月90例抑郁睡眠障碍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抑郁睡眠障碍治疗效果;睡眠恢复正常时间、抑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药物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抑郁睡眠障碍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恢复正常时间、抑郁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副作用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睡眠障碍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和减轻抑郁,缩短疗程,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米氮平 西酞普兰 抑郁症患者 睡眠障碍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抑郁伴有睡眠障碍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给予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帕西罗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睡眠质量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改善,数据较大差异(P<0.05)。结论将帕西罗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睡眠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降低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帕罗西汀 奥氮平 抑郁症并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抑郁患者行多导睡眠脑电图检测的特征,并分析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抑郁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到我院需要进行睡眠检测的非抑郁患者3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通过多导睡眠脑电图开展睡眠描记,且对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REM潜伏期缩短、密度增加;维持率低、慢波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延长(P<0.05);两组患者均能全部完成检测。结论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以浅睡、早醒、易醒、入睡困难等为主,加强检测护理干预可促进检查成功率明显提高。

  • 标签: 抑郁症 多导睡眠脑电图检测 观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抑郁患者睡眠障碍选择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展开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我院抑郁患者100例(2017.1-2018.1),其中40例为对照组,选择草酸艾思西酞普兰进行临床治疗,另有60例均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米氮平展开治疗,探究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治疗前后HAMD-17和MAD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观察组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对比对照组更高(P<0.05),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抑郁患者睡眠障碍,可选择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对患者展开治疗,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睡眠质量有较好的改善,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米氮平联合草酸艾思西酞普兰 抑郁症 睡眠障碍 治疗效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