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3例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笔者认为在中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配合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可快速缓解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经过住院治疗后能尽快得到恢复。

  • 标签: 焦虑/抑郁状态伴睡眠障碍 病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其康复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与患者建立心理沟通,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模式,促进患者康复。结果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实践效果明显。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抑郁患者康复。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心理沟通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将50例在我院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并出现抑郁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肺功能检测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肺功能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治疗进程的顺利进行。

  • 标签: COPD 抑郁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障碍患者与焦虑性神经病患者MMPI测试结果的区别。方法将54例抑郁障碍病人分入抑郁组,将48例焦虑性神经病病人分入焦虑组,再抽取4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使用MMPI对三组样本进行人格测试,并对比测试结果。结果对照组人员与焦虑组患者的Pd,Hs,D,Pa,Pt,Hy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抑郁患者的Pa,Pt,Pd,Hy,Sc,Ma,Hs,D,Si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与焦虑性神经病患者的MMPI测试结果与常人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两种疾病的患者MMPI测试结果有部分相同。在对两种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MMPI检测数据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抑郁症 焦虑症 MMPI 对比
  • 简介:摘要报告了3例抑郁患者并发肺癌的护理体会。其中包括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安全护理、日常护理、专科护理(PICC管护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和做好出院指导,使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尽量达到疾病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抑郁症 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119例老年抑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88%,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其HAMD评分下降较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总有效率高,HAMD评分下降显著。

  • 标签: 老年 抑郁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心理护理模式“阳光聊天”并评估其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住院抑郁患者及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阳光聊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阳光聊天组采取每周2~3次,每次50分钟的集体谈话活动;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心理护理,疗程至少4周。采用NOSIE、GAS、SDSS评估患者社会功能状况。结果出院时GAS、NOSIE评分阳光聊天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变,但前者改变更为明显;出院后3个月两组SDSS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作为心理护理的一种模式,“阳光聊天”对恢复期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ldquo 阳光聊天&rdquo 心理护理 新模式 恢复期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及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并注意护理前后HAMD评分情况。结果本组56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有所提高。护理前后,不同抑郁程度患者HAMD评分均有显著性好转,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疗效的提高。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给予老年抑郁患者亲情般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饮食护理、行为活动和出院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总结,使老年抑郁患者的护理措施更加完善,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服务。方法对我病区2007年-2013年间所有老年抑郁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老年抑郁患者病情康复遇到的各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运用护理程序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结果既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促进了老年患者康复后回归家庭。结论对老年抑郁患者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采取早期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等康复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阻断疾病的恶化,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康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首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首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DAS、WCST、Stroop测试,另外选择5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DAS评分、Stroop总时间、Stroop错误数、WCST总应答数、WCST完成分类数、WCST错误应答数、WCST持续错误数、WCST非持续错误数等指标均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抑郁患者存在情感障碍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抗抑郁治疗后认知功能仍难以完全恢复。

  • 标签: 首发抑郁症 认知功能损伤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如何做好抑郁患者的门诊导诊工作,并针对其提出合理导诊。目的抑郁是21世纪人类新型杀手,被称之“精神感冒”,全球除心脏病、艾滋病、肿瘤之外,抑有号称第四大疾病,中国有2600万人患抑郁,全球大约有3%的成人遭受抑郁的折磨(1),社区人群中重型抑郁的患病率为10.3%,终身患病率为17.1%(2),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2-3倍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近年来男性患病率有所上升,老年抑郁也明显增多。方法因社会、心理环境因素,自费医疗担心病情预后不良,诊疗水平、医护态度不好都是导致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而社会支持利用度水平较高则是防止患者抑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针对抑郁患者较为严重的抑郁心理,导诊护士应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患者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 标签: 门诊导诊 抑郁症 患者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以及临床效果,为老年抑郁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帮助。方法2010年至2012年我院共有180例老年抑郁患者接受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门诊治疗,观察组则增加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其进行记录,为研究提供依据。结果采取对照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首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次采取自制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观察组积极求助情况显著增多,消极应对方式显著减少,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调查两组患者对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7.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相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抑郁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能够对其抑郁情况进行改善,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临床中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生存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抑郁症 精神护理 探究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抑郁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和B组32例,A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B组只给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LVEF均较治疗前好转,且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抗抑郁药物和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比对单纯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前B型钠尿肽 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51例抑郁患者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痊愈7例、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4例。结论抑郁受多因素影响,易反复发作,护士熟练掌握该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有效地健康教育,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抑郁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住的52例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次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疗程为6周。对两组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抑郁患者负性情感体验与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HAMD和HAM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精神病表现、易激惹、个人整洁度等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主管社会支持和社会利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抑郁患者康复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对抑郁的治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理干预 抑郁症 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社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抑郁患者的居家期间的精神状况。方法跟踪随访38例老年抑郁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社区康复治疗手册,建立家庭病案,指导其家属填写病人有关情况。护士每1~3个月(可根据病人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定期随访1次,检查服药情况,填写精神症状评定表,进行身体状况检查,实施心理护理,对家属进行卫生宣教,指导开展适合个体差异的娱乐活动等。

  • 标签: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72-01
  • 简介:目的:探索热敏灸对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和门诊符合相关研究条件的抑郁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即热敏灸措施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为35例。对治疗组予以进行4周时间的热敏灸治疗,在实施干预措施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调查问卷(SF-36)的形式调查评定两组病人此4周时间的身心健康状况、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抑郁患者在系统热敏灸干预4周后其SCL-90、SDS、SF-36分值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其各项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热敏灸辅助并有效地减轻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热敏灸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的抑郁患者9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治疗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使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变,加快康复速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抑郁症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