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这个观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有研究表示,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在运动后,新陈代谢会加快,同时运动可以疏泄负性心理能量,使抑郁症患者心情舒畅、情绪安定,缓解紧张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Stein 等研究表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运动改善大脑功能和认知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进行研究。此外,通过运动可以预防和改善精神症状,缓解压力并且进一步增强适应能力。本文通过对近期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运动疗法治疗抑郁症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研究、回顾、总结和分析。

  • 标签: 运动 抑郁症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抑郁症的干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戏剧疗法作为一种创新的干预手段逐渐受到关注。本论文旨在探讨戏剧疗法抑郁症干预中的应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治疗 戏剧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正念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纳入的8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各有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和正念认知疗法联合治疗。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评分皆有下降,观察组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好转程度大于对照组(P

  • 标签: 正念认知疗法 药物 抑郁症 残留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药物治疗)和观察组41例(另加内观认知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HAMD评分、PNA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内观认知疗法 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 抑郁 症状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文献检索查询有关运动干预治疗轻中度老年抑郁症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观察,得出选择适宜的运动能改善轻中度老年抑郁症状的结论。探讨运动对轻中度老年抑郁症影响机制,达到丰富轻中度老年抑郁症治疗方案目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乡镇消化内科临床药物疗法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效果,为乡镇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以改善乡镇居民的消化健康状况。方法:通过对乡镇消化内科门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选取近三年来使用的常规药物进行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疗效进行评估,并收集患者的主观感受。结果:乡镇消化内科临床药物疗法主要应用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的治疗。在胃溃疡方面,乡镇医生普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治愈率达到80%以上。在胃食管反流病方面,质子泵抑制剂和抗酸药物被广泛应用,有效缓解症状的比例高达90%以上。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常用的抗胃酸药物和胃动力药物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结论:乡镇消化内科临床药物疗法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取得显著效果。通过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药物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胃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抗胃酸药物和胃动力药物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仅仅是乡镇消化内科治疗的一部分,结合饮食调节、生活方式改变等综合治疗手段能更好地控制疾病进展。此外,乡镇医生应加强药物副作用的监测和患者的用药指导,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合理用药。通过合理应用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促进乡镇居民的消化健康。

  • 标签: 乡镇 临床药物疗法 消化内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正念疗法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入观察对象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0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抑郁治疗,在此基础上,以随机数字表法筛取40例作为观察组,配合音乐疗法+正念疗法治疗,剩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音乐疗法联合正念疗法融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音乐疗法 正念疗法 青少年抑郁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有氧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睡眠医学科收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有氧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认知行为疗法 有氧运动疗法 抑郁焦虑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疗法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 92 例 III 期或 IV 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免疫组合组(ipilimumab 联合 pembrolizumab)和靶向组(lapatinib 联合 trastuzumab),每组 46 例。免疫组合组患者接受 ipilimumab 3 mg/kg 每 3 周一次,pembrolizumab 2 mg/kg 每 3 周一次,共 4 个疗程;靶向组患者接受 lapatinib 1250 mg 口服 BID,trastuzumab 6 mg/kg 静脉注射每 3 周一次,共 3 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免疫组合组与靶向组 DC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F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免疫组合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包括皮疹、腹泻、肝酶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发生率为 73.9%;靶向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不良反应(AEs),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脱发等,发生率为 82.6%。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疗法 靶向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探讨藏医霍尔麦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作用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对照组痊愈26例(65.00%),有效6例(15.00%),无效8例(20.00%),有效率为32例(80.00%),观察组痊愈32例(80%),有效7例(17.50%),无效1例(2.50%),有效率39例(97.50%),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4.381,P=0.000);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藏医霍尔麦疗法 治疗 产后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护理中应用叙事疗法的价值。方法:抽选2023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增加叙事疗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HAMA焦虑评分和HAMD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护理后,HAMA焦虑评分和HAMD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护理中应用叙事疗法的价值很高,可稳定患者的心态,降低焦虑和抑郁程度,利于控制疾病发展,降低负面影响。

  • 标签: 叙事疗法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 心理疾病 情绪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再抑郁症临床治疗中抗抑郁药物联合心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抑郁症患者中的92例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意愿,随机抽取其中的46例患者组成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其余的患者组成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抑郁自评量表治疗前后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各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采取抑郁药物+心理干预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SDS评分,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 心理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缓解期强迫症(OCD)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加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辅助(GCBT)治疗对病耻感的影响及效果。方法:试验病例共80例,疾病为缓解期OCD,收治于2021.10~2022.05内,按排号均分为2组(40例/组),单双号分别对应甲组和乙组。甲组治疗单用抗抑郁药,乙组在用药时辅助GCBT。对比项目涉及病耻感和疗效结局。结果:试验后对病耻感各项分值予以统计,结论中乙组均低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总有效率予以统计,结论中乙组95.0%高于甲组60.0%(P<0.05)。结论:缓解期OCD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加GCBT治疗作用优良,可改善病耻感和核心症状,有借鉴推广价值。

  • 标签: 缓解期强迫症 抗抑郁药物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 病耻感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