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傩堂戏从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它的戏剧性:一是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一个含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具备演员、角色、观众三位一体的戏剧特质;二是傩堂戏的服饰道具、音乐唱腔、舞蹈动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戏剧性;三是具备了戏剧的表演虚拟性(象征性)、程式性和综合性。所以说,傩堂戏是一种仪式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戏剧形态,由于流播区域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至今没能形成完全成熟形态的戏剧

  • 标签: 傩堂戏 仪式性 戏剧 艺术性
  • 简介:新疆杂话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讲说类曲艺形式,其通俗易懂、意蕴深刻。新疆杂话洋溢着诙谐幽默的喜剧精神,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喜剧艺。文章从三个方面探析了新疆杂话的喜剧艺,即从"生活丑"到"艺术美",寓庄于谐,冷嘲与热讽相结合。

  • 标签: 新疆杂话 喜剧艺术 讽刺
  • 简介:2013年底,甘肃陇剧艺研究会在兰州成立。该研究会的成立,将集合甘肃省优秀的艺术工作者,整合社会资源,为陇剧艺的发展繁荣提供智力支撑和学术参照,将陇剧艺研究成果应用于陇剧创作实践,更好地推动陇剧艺的发展和繁荣。

  • 标签: 艺术研究 甘肃省 艺术工作者 社会资源 智力支撑 创作实践
  • 简介: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国粹”京剧的表演和创作,面临着被西方文化“标准化”、“统一化”、“同质化”的危险。京剧背离其传统“歌、舞、诗”的形式美,转而去模仿复制话剧的现实主义表达方式。为获得西方审美的认同,部分京剧不断“改”掉、“革”掉民族特质,使得中国的传统戏剧文化出现了危机。京剧艺如何在世界戏剧文化丰富多元的势头面前保持其独有价值与个性,早已成为学界讨论的核心话题。

  • 标签: 全球化 京剧艺术 传统文化 写意 程式
  • 简介:戏剧作为集文学、美术、表演、音乐、歌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它把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矛盾冲突,集结成为情节完整的故事,通过演员的表演,集中展现于舞台之上,呈献给观众,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教化民众的功效。由于戏剧源自生活于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因此,戏剧的创作与生产必然带有其生活地域的文化印记。

  • 标签: 戏剧艺术 艺术创作 民族化 兼容并蓄 多样化 综合艺术
  • 简介:戏剧作为全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欧洲的戏剧,还是东方的民族戏剧,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欧洲戏剧起源于古代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在每年的春季举行祭典时,有人化装成酒神的伴侣羊人萨提洛斯,众人载歌载舞,颂赞酒神的功绩,称为"酒神颂"。在每年的冬季举行祭典时,人们化装成鸟兽,狂欢游行,称之为"狂欢队伍之歌"。东方戏剧的历史要比欧洲戏剧历史起源要晚得多。

  • 标签: 舞台灯光 酒神颂 成酒 灯光设计 洛斯 《长生殿》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提高高中京剧艺鉴赏教学有效性的措施,研究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践,以创新高中京剧艺鉴赏课程教学理念,保障高中京剧艺鉴赏教学质量。据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高中京剧艺鉴赏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 标签: 高中京剧艺术鉴赏新课程理念
  • 简介:由著名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于2004年创作完成的《木兰诗篇》是新世纪中国歌剧的代表之作。该部歌剧以《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又在原作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扩展引申,赋予历史文化题材以更丰富的时代内涵,用歌唱、交响乐、戏剧、清唱剧、情景剧、舞蹈表演的崭新形式,抒写了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 标签: 中国歌剧 《木兰诗篇》 创新
  • 简介:《上海月亮》是日本著名剧作家井上厦(1934—2010)创作的以鲁迅为主人公的剧本。剧本发表在1991年3月1日出版的日本知名文艺刊物《昴》(すばる)上,发表10天之后出版单行本。1而且,剧本在发表、出版当月即由井上厦创建的剧团"小松座"搬上东京的舞台。2这种安排表明井上是希望通过杂志发表、单行本出版、剧团演出三者间的呼应与互动,来扩大剧作的影响。

  • 标签: 意义结构 喜剧艺术 月亮 上海 鲁迅 文艺刊物
  • 简介:田沁鑫的戏剧时空,交叉并置,自由飘移,形成极具符号化的艺术魅力。她的戏剧时空艺术借鉴了电影时空结构中的艺术元素,从化用"主观镜头"、植入"电影结构"、置换"银幕分割"三个方面完成了时空从银幕到舞台的置换。时空的置换,实现了田沁鑫极致的做戏追求,同时发挥出了独具特色的舞台效力:以"现在进行的时间魅力"、"舞台空间的多元交往"、"对接当今视觉文化"完成了与观众平等自如的交流,并赢得了市场的垂爱。这也是当代戏剧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情势,将电影的时空艺术元素置换到舞台上的成功案例。

  • 标签: 时空置换 主观镜头 电影结构 银幕分割 舞台效力
  • 简介:<正>乾隆南巡,江南官吏、富商们为了赢得皇帝的欢心,争新炫奇,铺张排场;还聘请江南名流创制新剧,以满足其观赏需要。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厉鹗、吴城、蒋士铨、朱夰、沈起凤、王文治等人都曾受聘创作承应新剧,今存厉鹗《百灵效瑞》、吴城《群仙祝寿》、王文治《迎銮新曲杂剧》、蒋士铨《西江祝嘏》等剧。由于承应主题特殊,剧作家大多利用丰富多彩、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

  • 标签: 王文治 朱夰 蒋士铨 厉鹗 乾隆朝 乾隆南巡
  • 简介:赖声川编导的戏剧《暗恋桃花源》是一部吸取了中外戏剧精华而又充分理解观众心理需求的艺术创作。其线索安排、主题揭示以及表现方式,有创新的一面,对经典文化、艺术有一定传承,它通过四条线索,四种风格,演绎出四种不同的人生,潜藏着编导的人生幽默与人生思考,是大众化艺术时期的戏剧杰作。

  • 标签: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 大众化
  • 简介:像生是宋元市井伎艺,宋杂剧和金元院本中有像生节目,其含义与工艺像生有相通之处,是指艺人对天籁市声的模仿,以及对人们熟知的特定人物或艺术形象的模象仿形与拟态表演。模仿是人的本能,像生伎艺可溯源至原始人所效之“山林溪谷之音”及拟兽歌舞,此后的宗教仪式、歌舞百戏、优人表演甚至世俗生活中均有像生的实际运用。元杂剧和宋元南戏中吸收的像生伎艺具有特殊音效制造、戏剧情节推演、滑稽效果制造等艺术功用。

  • 标签: 像生 仿声 模象 拟态 元杂剧 宋元南戏
  • 简介:本文从创作和接受的角度,论述和分析了现实社会中两类基本戏剧形态:精英戏剧与大众戏剧。指出了两者的异同,剖析了它们生成的根本原因,强调了判定精英戏剧的基本标准,并表述了在当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转型期如何看待这两类戏剧形态的基本观点。

  • 标签: 精英戏剧 大众戏剧 现实性 批判性
  • 简介:在中国话剧的发展史中,贯穿着创新和保守、传统和反传统的思想路径。中国百年的话剧史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具有争议的现实主义问题上。现实主义的战斗传统,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与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对此不能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它需要一个艰苦的历史的调适过程。但把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仅仅概括为战斗传统是不全面的,最能体现它的杰出成就和艺术成果的,也是中国话剧的独特性的是一批我们称为诗化现实主义的剧作。戏剧究其根本是表演的艺术,导演艺术、舞台设计、化妆艺术,以及戏剧文学,都是环绕表演而运作而展开的。因此,竭力还话剧史以艺术史本体的追求,是九卷本《中国话剧艺史》的灵魂。

  • 标签: 话剧史 现实主义 戏剧 表演艺术
  • 简介:中华剧艺社(“中艺”)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作为职业化演剧团体,“中艺”的组织结构采取的是企业化管理模式,内部成立理事会和艺委会,实行集体领导。它既重视领导核心的作用,又考虑到社务民主的重要。企业化管理模式,这是现代剧团的重要特征,也是“中艺”剧团的生存机制。

  • 标签: 中艺 企业模式 集体领导 生存机制
  • 简介:第十届金桥·2015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于10月在厦门举行。此次艺术节以“两岸实验剧展”为主题,包含戏剧演出和理论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戏剧活动。本文从实验戏剧视角切入,依据大陆和台湾不同的戏剧传统,对2015年10月在厦门举办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的剧目《Q版辣妹打面缸》、《死亡与少女》、《风景三》、“昆剧折子戏专场”进行述评,进而探讨实验戏剧在发展道路上的经验与问题。

  • 标签: 实验戏剧 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 述评
  • 简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戏曲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中的艺术瑰宝。在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敢于追求并忘我奉献的艺术家们,正是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创新使得民间音乐有了生机和活力。其中,戏剧演员是传统民间音乐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戏剧演员们以地方戏曲为艺术载体,通过极富感染力的戏曲唱段表达了群众生活当中的喜怒哀乐。

  • 标签: 戏曲艺术 传承和发展 戏剧演员 访谈录 中国传统文化 民间音乐
  • 简介:现状下,我国戏剧创作及戏剧评论均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本课题笔者重点对戏剧创作与戏剧评价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希望通常明确问题的存在,引发业内人士深思,从而使我国戏剧更具发展前景。

  • 标签: 戏剧创作 戏剧评论 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