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静脉治疗急性缺血中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病在4.5小时内接受静脉治疗的210例急性缺血中患者,并根据起病3个月后mRS评价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114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96例(mRS>2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示预后不良与年龄、收缩压水平、基线血糖值、前NIHSS评分、后24小时NIHSS评分、ASPECT评分和发病到接受的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收缩压水平高,患者时血糖高,ASPECT评分高,发病到接受的时间长和前的NIHS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与ASPECT曲线图比较,过高或过低的收缩压可能均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缩短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可以改善静脉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对急性期缺血脑卒中静脉护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超早期围期的护理、特殊并发症护理、康复期的护理护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急性期缺血脑卒中静脉护理效果提供有价值的护理资料。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后出血性转化(HT)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5月~2015.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按照后头颅CT复查结果将其分为如下两组①无HT组;②有HT组,经Ligistic回归分析后总结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HT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明显多于无HT组,HT组前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i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早期CT缺血改变、时间>3h、是继发HT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后继发HT的主危险因素为早期CT缺血改变、静脉前NIHSS评分值偏高、发病至时间>3h。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脑出血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中(AIS)的治疗中,开始时间越早、院内延误越短,患者获益也就越多,风险也就越小,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方法,结合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对我国急性缺血中的早期静脉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中的阻碍因素,提出相关了措施。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早期静脉溶栓 现状 改进
  • 简介:发病时间窗内采用静脉是治疗急性缺血中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静脉血管再通率偏低,血管内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本文主要对动脉及机械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指导未来的临床工作。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治疗性别反应性差异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2至2013年江苏省临床中中心包括南京、徐州和扬州地区,6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中发病6h内,行rt-PA静脉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不同性别之间的基线危险因素,后颅内出血、中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后10-14d对神经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89例患者,其中女性111例,男性178例。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女性组年龄≥75岁比率,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球蛋白、高密度胆固醇、D-二聚体方面等凝血水平,前平均收缩压水平,心源性栓塞性中发生率等高于男性组;在既往吸烟、饮酒史,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发生率,颅内外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提示的血管内轻度狭窄率低于男性组;而两组在既往脑血管事件、糖尿病病史,血管内无狭窄率、中度及重度狭窄率等方面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女性在入院时、后24h内及10-14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意识受累程度、颅内出血发生率、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均高于男性组,24h内及后10-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低于男性。而24h内、后10-14d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分别对女性组及男性组发病10-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h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分或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或1分)、后10-14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心房颤动病史、基线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与女性�

  • 标签: 女性卒中 静脉溶栓 性别差异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spinlabel,ASL)指导缺血静脉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新的、高效的指导急性缺血静脉的技术。方法入选发病至就诊时间大于3h,在MRI-ASL指导下进行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的急性缺血中患者,同时选取在MRI灌注加权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指导下进行rt-PA静脉的急性缺血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入院至时间、影像学检查至时间、发病9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0~1分]率及出血转化发生率等。结果ASL组和PWI组相比,基线数据无显著差异;出血转化率也无显著差异。ASL组影像学检查至时间短于PWI组[(65±15)minvs(73±11)min,P=0.031]。结论ASL较PWI技术指导急性缺血静脉可以减少延误时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无差异。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延误
  • 简介:摘要目的非缺血中出血转化临床分析及与血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非缺血中出血性转化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ECASS分型标准对出血性转化的病情进行分级分型,同时检测其血型,对不同血型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出血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因中亚型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其中心源性脑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其他有明确原因和原因不明的发生率分别为26.00%、45.00%、6.00%和23.00%,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为0;非缺血中患者出血转化中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O型血非缺血中患者出血转化比例最高,AB型非缺血中患者出血转化比例最低。结论血型因素对非缺血中患者出血转化的发病具有一定影响作用,O型血与非缺血中患者出血转化有一定关联。

  • 标签: 非溶栓治疗 急性脑卒中 出血性转化 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治疗对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缺血脑血管疾病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参与就诊治疗的80例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应用动脉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对患者进行静脉药物治疗。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恢复较好,总有效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神经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复发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恢复较好。结论对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动脉加入治疗的效果较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有效率,对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适合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发病6-9h动脉治疗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5分的急性缺血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86例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6-9h的急性缺血中(NIHSS〈5分)患者资料,比较选择性尿激酶动脉和口服阿司匹林2种治疗方法的发病7d和90d效果。结果与口服阿司匹林组相比,选择性动脉组患者发病7d的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81.3±7.9vs54.5±9.3,P=0.034),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88.4%vs48.8%,P=0.028);但在90d后,两组患者的BI及mR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对急性轻型缺血中6-9h积极的动脉尿激酶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

  • 标签: 动脉溶栓 轻型卒中 时间窗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的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组38例,未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NIHSS评分判断疗效,90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疗效和预后。结果组和未组治疗后14d有效率分别为5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和1.4%(P=0.28),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和1.4%(P=1.00),病死率分别为5.3%和4.3%(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发病后90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组(63.2%vs24.3%,P〈0.01)。结论rt-PA静脉用于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颅内出血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比较国外5种评分系统在中国人群中急性缺血脑卒中(AIS)患者静脉后出血转化(HT)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的262例AIS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应用HAT模型、MSS模型、GRASPS模型、SEDAN模型以及SITS模型的量表进行测评。观察5种评分系统与HT发生率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5种评分系统对HT的预测能力;单因素分析5种评分系统内的指标和HT的相关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认为是静脉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种评分系统测评的分值增加,HT发生率随之上升,在5种评分系统组间中HT发生率的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种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5;两两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GRASPS模型优于MSS模型和SITS模型(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心房颤动剔除,余下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基线NIHSS评分均是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五种评分系统均可以预测中国人群中AIS患者静脉后发生HT的风险,其中GRASPS模型可能拥有相对较好的预测价值;对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患者应注意了解其年龄、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评估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和基线NIHSS评分,以避免发生HT。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NIHSS评分大于10分的缺血脑卒中动脉联合机械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中-重度脑卒中(NIHSS>10分)患者,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动脉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取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患者NIHSS、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IHSS、mR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脑卒中患者给予动脉联合应用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取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进展性缺血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收治的进展性缺血中患者各5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进展性缺血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进展性 缺血性卒中 神经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病的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缺氧缺血病患儿采取精心护理、对症下药、对应的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在接受治疗的46例缺氧缺血病患儿中,好转38例,未愈3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通过我院对患儿的精心照料与护理,有效的减少了死亡及后遗症发生的概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病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所导致的部分或完全性缺氧、血流暂停或减少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生儿因缺血缺氧性病致残,这不仅伤害着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家庭带来痛苦。我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12月共收治46缺氧缺血病患儿,在治疗期间对患儿给予精心护理,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