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外伤性肿胀,又称弥漫性肿胀,是指外伤早期(多在4~14h内)由于脑血管急性扩张、血流量及血容量剧增,引起一侧或双侧组织广泛肿胀,是目前临床上致死的主要原因。我院于2002年8月~2003年8月共收治急性外伤性肿胀病人14例,对14例急性外伤性肿胀病人施以积极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即观察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术后的病人进行体位的护理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颅内压的监护、脱水治疗同时应每天查病人的电解质、肌酐等,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以防止发生低钾症状,对术后的病人做好基础护理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外伤性脑肿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急性弥漫肿胀(PADBS)的机制及非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对创伤后发生急性弥漫性肿胀26例非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GOS评价,8例入院时双瞳散大,入院后72h内死亡,7例病情加重后因家属拒绝手术而死亡,11例保守成功,存活率42.3%,3级重残1例,4级中残1例,5级良好9例。结论对于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肿胀,GCS评分>12分,中线移位<0.3cm,ICP<2.7kPa可早期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或血浆)、激素、呋塞米、巴比妥类药物及依达拉奉等药物综合保守治疗,后期的恢复效果良好,避免手术二次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创伤 急性脑肿胀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创伤性弥漫性肿胀的法医临床分析进行研究。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局法医门诊2007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所接触的23例急性创伤性弥漫性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检查、症状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3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7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4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另外12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8例患者有所好转,4例患者死亡。结论急性创伤性弥漫性肿胀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医师在临床上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分析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存活率。

  • 标签: 急性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 法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调查对象主要为2005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亚低温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肿胀的患者共45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22例,治疗组患者在入院后确诊需要手术治疗后应立即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23例,主要采用常温组进行外伤性弥漫性肿胀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3.46%,X2=11.3834,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肿胀较为理想的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脱髓鞘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近期收治15例急性脱髓鞘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93.3%,治愈11例,病情好转3例,无效1例。结论急性脱髓鞘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充分运用影像学和EEG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支持对症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急性脱髓鞘脑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型疟疾(CM)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临床观察护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的方法,对12例型疟疾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在常规给予青蒿琥酯抗疟原虫治疗的同时予CVVH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高热、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进行了临床护理观察。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型疟疾合并急性肾损伤能迅速改善病情,加强对高热、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对患者心理进行耐心疏导,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血液滤过 脑型疟疾 肾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性病的救护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2011年收治的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个体化的原则,严密观察病情,合理营养支持,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本组10例病人,死亡2例,治愈4例,好转4例。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病,可能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作时低血容量、多器官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及胰酶的作用有关。

  • 标签: 胰腺炎 胰性脑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低血糖病神经系统损害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低血糖病误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均完全恢复正常,未遗留后遗症;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低血糖病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症状、体征具有多样性,应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处理,拟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应常规急诊检测随机血糖。

  • 标签: 低血糖 脑病 急性脑梗死 误诊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骨折术后肿胀应用Buerger运动的康复效果。方法将50例的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的25例患者采用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25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常规性康复训练,在5天后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的肿胀情况,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下床活动第1天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程度采用秩和检验(P<0.01);第5天的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消退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1)。结论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方法较传统功能训练方法,更能有效地缓解下肢骨折术后的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 骨折肿胀 Buerger运动
  • 简介:摘要心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而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心综合征不仅使脑血管病的病程延长,而且有的时候可成为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早期发现并且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心综合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膨出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我院收治的44例患者治疗实践,在治疗半年后进行GOS评分,以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膨出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结果44例患者中,分别有4例、6例、14例、2例和18例患者GOS评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其中因迟发性血肿引起的膨出患者29例,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例数分别为3、4、10、1和11例;因肿胀引起的膨出患者15例,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例数分别为1、2、4、1和7例。结论在急性膨出的应急处理中,要根据诱发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以提升抢救效果。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脑膨出 迟发性血肿 脑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脉瘀阻汤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2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1例,2组基础治疗共同治疗方案包括基础治疗、血压、血糖管理及早期康复,对照组在共同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80mgivgttbid;治疗组在共同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脑脉瘀阻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姜黄、酒军、甘草、僵蚕、蝉蜕、天麻、水蛭),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0.32%VS67.74%,P<0.05),治疗组患者的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脉瘀阻汤治疗脑梗塞急性期安全有效。

  • 标签: 脑脉瘀阻汤 脑梗塞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户外运动、竟技运动及交通运业的增加,创伤骨折病人呈上升趋势。肿胀是骨折后出现的常见症状,肿胀严重者若未能及时处理,可致骨筋膜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而肿胀常影响复位,亦是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骨折治疗中,除良好的复位及正确的固定外,尽快使其消肿是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措施。通过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肿胀治疗的研究现状分析,寻找探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肿胀治疗的更优方法。

  • 标签: 闭合性 肿胀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辛注射液佐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常规治疗,对有合并症者做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喘息者加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16-24mg/次,一日1~2次静脉滴注,疗程5~7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以确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以咳嗽、咳痰、喘息、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对照组缓解快、持续时间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细辛注射液佐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满意,近期不良反应小。

  • 标签: 细辛脑注射液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膨出的原因、防治措施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膨出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原因和防治经验.结果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肿胀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膨出的主要原因.术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恢复良好20例,中残14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14例,死亡48例,死亡率42.9%.结论正确认识重型颅脑手术中急性膨出的原因,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降低颅内压,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脑膨出 原因 防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血管病中脑心综合征临床特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中医疗效。方法随机将198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99人,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外加电针加推拿按摩法,使用一个疗程(5天),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的治疗,最后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验表明中医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以此表明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骨伤 肢体肿胀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的10例单发急性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1000mg/d,连用3天,500mg/d连用3天,250mg/d连用3天,125mg/d连用3天。后改为口服并逐渐减量。总疗程2~4个月。结果有效6例,好转2例,加重1例,自动出院1例。效率为80.0%。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 炎性脑脱髓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