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田玉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36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羊水栓塞致心脏停博患者的抢救方法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羊水栓塞致心脏停博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我院抢救及护理,全部抢救成功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临床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分析我院抢救及护理方法,并探讨加用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经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QL-Index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羊水栓塞致心脏停博病情凶险,加强急救与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抢救成功后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含硝酸甘油并心跳骤患者,内以单纯的心前区捶击,CPR极易成功。本文着重讨论了CPR在国内、国际的传统的及先进的CPR技术、理论及实践过程。CPR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并低温治疗,呼吸支持,液体复苏等。

  • 标签: 心脏骤停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9月收治的心患者36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并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影响患者心肺复苏的因素和护理的效果。结果患者中有12例抢救存活,其余患者死亡,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后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结论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和心肺复苏时间等是影响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患者进行预后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可以在护理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对病态窦性停播的诊断,分析研究心电图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000例检测动态心电图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病态窦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时间、发病时间及诱发原因等。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入组的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出现病态窦性,发生几率为6.00%,其中窦性时间低于3s患者有28例,发生几率为1.40%,以20~30岁年龄段患者好发病且无明显诱因;余患者窦性时间均超过3s,且合并有心脏器质性疾病或其他多种疾病。结论在诊断病态窦性的过程中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有利于发现患者发病的高位因素,为临床医师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态窦性停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抢救工作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82例,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功与失败因素。结果成功组急救反应时间较失败组显著缩短(P<0.05),成功组急救措施优于失败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工作给予重视,建立高效护理协助平台,配备优良先进设备,并注意其生物安全和卫生洁净度,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脏骤停 急诊 心肺复苏 成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心脏复苏成功有重要影响相关因素,提高心脏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徒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接下来进行恢复患者呼吸的工作.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或者向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检测判断患者的心电图,根据心电图所呈现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如果属于心室颤动则立即对患者实施电除颤.通过静脉向患者注射急救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尼可刹米及利多卡因等.对患者头部实施物理降温,使用醒脑剂、激素等药物恢复患者的脑功能结果两组在抢救病人时使用的医疗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仪器方面;心跳停止至心跳开始复苏的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心脏患者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室颤 电除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心脏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院前急救心脏126例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2例,分别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组)、气管插管通气法(气管插管通气组)、气囊面罩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组)进行心肺复苏,比较实施心肺复苏后3组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存活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气囊面罩通气组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优于人工呼吸组和气管插管通气组,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对心脏患者采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实施心肺复苏,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及死亡率均有明显改善,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心肺复苏法.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脏;院前急救;影响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andclinicalvalueoftheapplicationofdifferent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programinthetreatmentofcardiaca(rrestpatients.Methods126patientsweredividedinto3groups,42casesineachgroup,casesineachgroup,casesweretreatedbymouthtomouthresuscitationCPR),endotrachealintubationandventilation,andtherecoveryrate,survivalrateandmortalitywerecomparedbetween3groups.Resultstherecoverytimeofspontaneousheartrate,recoveryrate,survivalrateandmortalityrateoftheventil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theartificialrespirationgroupandendotrachealintubation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hreegroups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thefirstaidofthehospital,thepaGtientswithcardiacarrestwerecarriedoutbyusingthemethodofairbagmaskventilation,andtherecoverytimeofspontaneousheartrate,selfcirculationandmortalKiteyywweorredssignificantlyimproved.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ardiacarrest;Prehospitalcare;Influence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6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心脏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及术后护理。方法选择在2013年6~12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32例心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进行了心肺复苏术救治,并对复苏成功患者转入本科ICU进行生命监测及特别护理,如各生命指标的检测、呼吸道的护理、基础护理、输液管道护理等。结果32例心脏患者,死亡21例,成功6例,存活5例。结论心脏患者要真正救治成功,分秒必争的心脏复苏术与心肺复苏后的特别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必要途径。

  • 标签: 心肺复苏 生命体征监测 急救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复苏后死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统计分析我院接收的心脏复苏后患者死亡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策来解决。结果心脏复苏后死亡的原因主要源于过早停用呼吸机、心律失常、不能维持有效的心率、电解质紊乱、院前未获得及时正确的生命支持等原因,这就要从上述原因入手并给予护理对策。结论心脏复苏后出现死亡的原因较为复杂,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极大的威胁,而且对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总结分析其死亡原因并执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脏骤停复苏后 死亡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急性心梗(AMI)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如不及时抢救,猝死率极高。故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对患者至关重要。我院2014年3月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梗突发心脏的患者,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冠心病史3年,于2014年3月突发胸闷,气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肾上腺素、重酒石酸间羟胺联用治疗因休克引发的心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因休克引发的心的患者20例,临床用药观察治疗,根据临床症状联合用药,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从用药原则及病情的轻重程度出发,综合药物治疗,入院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患者治疗满意。结论因临床根据病症症状的不同,用药方法不尽相同,总体原则根据病情发展合理用药,控制病情恶化,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证。

  • 标签: 酸肾上腺素 重酒石酸间羟胺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复苏后死亡患者危险因素及护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实施心肺复苏后死亡的患者,共计38例,分析其死亡原因及死亡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复苏后死亡原因主要为再次发生心脏,电解质紊乱及肺部感染等,且心肺复苏时间基本为5min左右。结论心脏患者复苏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心肺复苏时间较长,循环系统障碍、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肾功能障碍或出现电解质紊乱。应对此进行严密的护理,实施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并做好防感染措施。

  • 标签: 心脏骤停复苏 死亡患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心脏术后心功能低下患者的应用,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心脏术后心功能低下的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术,观察心率、尿量改变,放置漂浮导管测量连续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有创动脉收缩压、有创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结果经过精心护理,8例患者在行主动脉球囊反术后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心率减慢,尿量增多,2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提高主动脉球囊反成功率,改善心脏术后患者低下的心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反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以临床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实验组采用体外反心脏康复运动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活动平板试验评估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心电图ST段压低总和较前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活动平板试验总运动时间较治疗前均延长及最大运动耐量较前提高,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两者联合治疗更有利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二级预防,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反搏 稳定型心绞痛 心脏康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