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具有向多种组织分化的潜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BMSCs能明显改善心脏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为BMSCs是否能够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产生影响。方法:共培养大鼠BMSCs和新生乳鼠心肌细胞;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K^+电流 缺血性心脏疾病 BMSCS 冠状动脉前降支
  • 简介:摘要背景Nocth信号系统在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尚没有脐血来源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机制中Notch作用的报道。目的观察Notch信号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分化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人脐血来源干细胞心肌细胞共培养,实验1组加入Notch激活剂Jagged1,实验2组加入Notch激活剂Jagged1和其抑制剂DAPT,对照组加入PBS液。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及Notch信号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心肌细胞,与对照组和实验2组相比,实验1组的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比率更高,并且Notch1和Jagged1表达增强。说明Notch信号系统在脐血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中起正向调控作用。

  • 标签: 脐血干细胞 心肌细胞 Notch信号系统
  • 简介:目的:考察酒石酸对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考察酒石酸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LDH漏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blot考察酒石酸对心肌细胞凋亡,cleaved-caspase3,Akt及P-Akt的影响。结果:(1)酒石酸31.25~500μg/ml范围对原代心肌细胞活力不产生影响。酒石酸400μg/ml均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LDH漏出率,而200、100、50μg/ml浓度时作用均不明显;(2)酒石酸400、200μg/ml有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凋亡百分数增加的趋势;(3)酒石酸200μg/ml均可显著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所致的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而酒石酸400μg/ml有降低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的趋势,无统计学差异;(4)酒石酸400μg/ml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的p-Akt蛋白表达,而酒石酸200μg/ml对p-Akt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酒石酸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坏死和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Akt的磷酸化而实现的。

  • 标签: 酒石酸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 坏死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的激活剂衣霉素(Tm)能否激活心肌细胞的氯通道,并观察其电生理学特性。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用等渗外液灌流作为对照,然后改变灌流液为低渗或者含有衣霉素的等渗外液,同时通过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电流。结果(1)在等渗外液下,仅记录到低幅度的基础电流。与等渗外液相比,低渗外液灌流细胞时电流的密度在+40、+60、+80及+100mv时明显增加(P〈0.05),并且电生理学特性类似于容积敏感氯通道(VSOR)的电流,包括:外向整流、正电压依赖性失活,以及对氯离子通道阻断剂4,4’-异二硫氮氏-2,2’-二磺酸(DIDS)敏感。(2)与等渗外液对比,含有衣霉素(2.5μg/ml)的等渗外液灌流同样可以记录到电流密度的显著增加,电生理学特性类似于低渗外液诱导的VSOR氯通道电流。结论衣霉素可以诱发乳鼠心肌细胞的氯通道电流,并且符合VSOR的电生理学特性。

  • 标签: 衣霉素 内质网应激 容积敏感氯离子通道 膜片钳 心肌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钴(CoCl2)对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诱导化学性缺氧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方法:用100、300、600、900、1200μmol/L的CoCI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实验模型,分别于12、18、24、36、48h用Hoechst33342细胞核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CCK-8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诱导浓度600μmol/L后,分别于0、3、6、9、12、18、24、36、48h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确定最佳诱导时间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100、300、600、900、1200μmol/LCoCl2处理H9C2心肌细胞12h后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600~1200μmo1/L浓度范围内,CoCl2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存活。600μmol/LCoCl2诱导12h后H9C2心肌细胞产生明显凋亡.诱导12~48h范围内.12h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的HIF-1α蛋白最高:100~1200μmoI/L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12h.其中600μmol/LCoCl2诱导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的HIF-α蛋白最高。结论: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化学性缺氧的最佳浓度为600μmol/L.此时最佳时间为12h。

  • 标签: 氯化钴 化学性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H9C2心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柔红霉素复制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毒模型,观察芒果甙对中毒心肌细胞SERCA2α及PLB表达的影响,探讨芒果甙保护心肌细胞的机制。方法取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以4μmol/L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建立心肌细胞中毒模型,以不同浓度芒果甙(25、50、100μmol/L)干预,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酶(SERCA2α)及磷酸受钙蛋白(PLB)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2+-ATP酶(SERCA2α)及磷酸受钙蛋白(PLB)的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柔红霉素模型组SERCA2αmRNA及蛋白的表达减低(P<0.01),而其PLB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高(P<0.05);与柔红霉素模型组相比,各浓度芒果甙给药组能增加SERCA2αmRNA及蛋白的表达,降低PLB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芒果甙能影响SERCA2α、PLB的表达,这可能是芒果甙能减轻柔红霉素诱导的心肌毒性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芒果甙 柔红霉素 钙超载 SERCA2&alpha 磷酸受钙蛋白(PLB)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血管紧张素Ⅱ0.1μmol/L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观察黄芪甲苷3μmol/L、10μmol/L、30μmol/L浓度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在钙调素激酶Ⅱ(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及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Losartan存在的情况下,对心肌肥厚的作用。用Lowry法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细胞体积;以Fura-2/AM为荧光探针,采用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观察胞内[Ca2+]i瞬间变化;Westernblot法测心肌细胞内CaMKⅡδ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血管紧张素Ⅱ0.1μmol/L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增加了61.4%,体积增大了88.6%,心肌细胞内[Ca2+]i静息水平提高,CaMKⅡδB的表达明显增加;洛沙坦1μmol/L及钙调素激酶Ⅱ特异性抑制剂0.2μmol/L明显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上述改变。结论:黄芪甲苷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2+]i及CaMKⅡδB表达有关。

  • 标签: 黄芪甲苷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肥大 钙浓度 钙调素激酶Ⅱ
  • 简介: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及损伤的影响,探讨硫氧还蛋白(Trx)系统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高糖组(葡萄糖25mmol/L)和高糖+白藜芦醇组(葡萄糖25.0mmol/L,白藜芦醇30.0umol/L)。白藜芦醇组给予白藜芦醇30umol/L预处理45min,对照组和高糖组均给予等量相应溶剂处理。各组细胞于正常糖浓度DMEM或高糖DMEM中继续培养48h后,收集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进行后续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乳酸脱氢酶漏出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糖组细胞p38激酶活性、细胞内活性氧生成量,丙二醛(MDA)含量和3一硝基酪氨酸生成量明显升高,Trx活性降低,但其表达未见明显改变,其内源性抑制蛋白硫氧还蛋白相关蛋白(TXNIP)表达增加。白藜芦醇预处理显著减轻了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及损伤,m活性得到改善,高糖引起的TXNIP表达明显下调,细胞p38激酶活性、细胞内活性氧生成、MDA含量、3一硝基酪氨酸生成量明显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白藜芦醇减少Trx的硝基化,抑制高糖诱导的TXNIP表达上调,从而保护Trx的功能,减少自由基损伤和凋亡的发生有关。

  • 标签: 硫氧还蛋白 凋亡 白藜芦醇 心肌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细胞内相关离子的影响,揭示参附注射液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得心肌细胞,分别给予1.5、3、6g生药/L3个不同浓度的参附注射液,作用1h,检测心肌细胞细胞活力、ATP酶的活性及相关离子的浓度。结果:参附注射液各剂量组(1.5、3、6g生药/L)能提高心肌细胞细胞活力,提高Ca2+-ATP酶、Ca2+-Mg2+-ATP酶及Na+-K+-ATP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Na+、Ca2+的浓度,提高K+的浓度。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作用的发挥与调节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细胞内相关离子的浓度有关。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心肌细胞 CA2+-ATP酶 Ca2+-Mg2+-ATP酶 NA+-K+-ATP酶
  • 简介:目的:APJ受体是1993年发现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与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AT1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内源性配体为Apelim近来发现APJ受体在心肌肥厚形成中存在双重作用,心肌细胞中APJ受体的激活一方面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另一方面却可以提高大鼠对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的敏感性。本文探讨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自噬、P13K调节机制,为阐明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心肌细胞肥大 APJ受体 压力诱导 PI3K 自噬 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雪草酸(asiaticacid,AA)对高糖环境中心肌细胞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anionchannel,VDAC)的表达和Ca2+超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72小时的SD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5mmol/LGS)、高糖培养组(25mmol/LGS)、高糖+AA组(25mmol/LGS+10、20、40、80nmol/LAA),继续培养24小时后,Westernblot法检测VDAC表达变化;WST法测定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内Ga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培养组心肌细胞线粒体VDAC表达量及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内Ca2+及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加入AA处理后,VDAC表达量及SOD活性明显上升(P<0.05);细胞内MDA含量及胞内Ca2+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与VDAC表达量呈正相关而与细胞内Ca2+呈负相关;MDA含量与VDAC表达呈负相关而与细胞内Ca2+呈正相关。结论AA可能通过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而提高线粒体VDAC表达量进而减轻细胞内Ca2+超载。

  • 标签: 积雪草酸 VDAC表达 Ca2+超载 糖尿病心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取45只30周龄健康清洁WK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厄贝沙坦组。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TUNEL原位末端检测缺血再灌注区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STAT1,STAT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SP染色见STAT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STAT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厄贝沙坦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STAT1蛋白表达减少(p<0.01),STAT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厄贝沙坦通过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 标签: 厄贝沙坦 缺血再灌注 JAK-STAT 细胞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构建鼠野生型肿瘤坏死因子(Wildtypetumornecrosisfactor—alpha,wtTNF—α)和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Transmembrane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mTNF—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心肌细胞,比较两型TNF—α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小鼠腹腔臣噬细胞中扩增wtTNF—α基因编码区,根据小鼠TNF氨基酸序列设计缺失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TNFalphaconvertingenzyme,TACE)作用位点(缺失1-12位氨基酸)的突变引物,通过重叠PCR得到构建不被TACE剪切的TNF-α突变体,即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tmTNF—α,扩增得到的wtTNF-α,tmTNF—αPCR产物经EcoRI+BanHI双酶切后克隆到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染入大鼠H9c2(2—1)心肌细胞,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鉴定转染效率及不同表达载体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IRES2-eGFP—wtTNF和pIRES2-eGFP-tmTNF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大鼠H9c2(2—1)心肌细胞,tmTNF—α对心肌细胞无明显促凋亡作用,而wtTNF—α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由于wtTNF—α可被酶解产生sTNF-α,提示sTNF—α,而并非跨膜型TNF-α对该心肌细胞株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 标签: 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 载体构建 转染 心肌细胞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12活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存活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ME组、灌胃对照组、他汀组,每组15只;后3组经左心室注入微栓塞球构建CME模型;他汀组术前7d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kg灌胃,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jd,连续7d。各组术后6h分别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TUNEI。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活化caspase3及caspase1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I,VEF显著下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心排血量下降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加(P〈0.05);与CME组比较,他汀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活化caspase3、caspase-12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CME组比较,他汀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活化caspase3、caspase-12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治疗,可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阻断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12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的激活。

  • 标签: 降血脂药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 内质网
  • 简介:摘要钙火花是细胞内肌浆网上一个或成簇的兰尼碱敏感性钙离子释放通道协同开放而形成的局部地一过性钙释放现象。钙火花可激活钙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产生自发的一过性外向电流(STOCs),从而引起平滑肌细胞舒张。低浓度咖啡因和膜电位的去极化可激发平滑肌细胞产生高频率的钙火花;这样的高频率钙火花可直接引起平滑肌细胞产生收缩。Ca2+、FK506、FKBP12.6、cGMP、cAMP及PKC等因素对钙火花的时空特征及其他特性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

  • 标签: 平滑肌细胞 钙火花 肌浆网 兰尼碱受体
  • 简介:目的研究坏死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周围正常细胞增殖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低糖低氧条件下培养细胞,建立细胞坏死模型,收集坏死细胞培养上清液,用于干预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设坏死上清组、IL—1组、坏死上清+IL-1RA组和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各组MCP-1、IL-6和IL-8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MCP-1、IL-6和IL-8的分泌:Westernblot检测各组NF—kB的激活情况。结果NCS组和IL-1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CS+IL-1B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NCS组和IL-1组(P〈0.01);NCS组和IL-1β组MCP—1、IL-6、IL-8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S+IL-1RA组MCP—1、IL-6、IL-8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NCS组和IL-1组(P〈0.05);NCS组和IL-1β组的MCP-1、IL-6及IL-8蛋白的分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CS+IL-1RA组MCP-1、IL-6和IL-8蛋白的分泌显著低于NCS组及IL—1l组(P〈0.05):NCS组和IL-1组NF—kB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NCS组和IL—1组相比NCS+IL—IRA组NF—kB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坏死血管平滑肌细胞能够促进正常细胞的增殖.诱导NF—kB的激活以及炎性因子的释放.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IL-1的大量释放有关。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坏死 增殖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OX40L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探讨其对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目的基因克隆,构建p-OX40L质粒并转染VSMCs。实验分3组重组质粒(p-OX40L)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pcDNA3.1(+))和空白对照组。将p-OX40L用脂质体2000转染入VSMCs,提取细胞的总RNA和蛋白检测OX40L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用MTT法检测OX40L对V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经PCR、双酶切和DNA序列分析证实OX40L正确插入pcDNA3.1(+)中,将p-OX40L转染VSMCs后,OX40L的mRNA、蛋白表达均高于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同时对VSMCs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OX40L真核表达质粒,该质粒可抑制VSMCs的增殖。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两种分离方法体外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比较细胞表型差异及生物学特性,为血管性疾病研究提供精确实验基础.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获取SD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为组织块组与酶消化组.倒置显微镜、结晶紫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定量分析;MTT比色法及TransweU细胞迁移实验分别检测分析细胞增殖与迁移活性;流式细胞周期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VSMCs并测定分析收缩型标记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以及合成型标记蛋白平滑肌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SMemb)、原肌球蛋白-4(TPM-4)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细胞SMA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95%,细胞呈现谷峰状结构生长.组织块组与酶消化组两组细胞长径径值分别为(95.10±16.23)μm和(114.67±15.92)μm.与酶消化组相比,组织块组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分别增加23.04%和1.54倍(P<0.05),S+G2期所占比例增加49.68%(P<0.05),SMA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SMemb及TPM-4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组织块法获取细胞多以合成表型为主,酶消化法则主要呈收缩表型.伴随细胞形态学、增殖及迁移活性、表型特异性蛋白表达等不同改变,两种细胞获取方法可为不同目的研究提供精确的体外模型.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电流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和急性缺氧组(各10只)。急性缺氧组大鼠在低氧仓中缺氧停留8h后进行实验。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Ik)。结果:急性缺氧显著降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Ik密度。在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60mV至-10mV时,急性缺氧降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IK密度不明显(P〉0.05)。在0mV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峰值Ik密度显著下降[从(38.1±5.2)pA/pF→(9.82±2.1)pA/pF,P〈0.05)],此后随着细胞静息膜电位的增加,平滑肌细胞的Ik密度下降幅度逐渐增加(P〈0.05);从+30mV至+60mV时,平滑肌细胞的Ik密度下降幅度更大(P〈0.01)。在+60mV时,IK密度峰值从(135.4±16.5)pA/pF降到(73.1±10.6)pA/pF,降幅达(46.8±3.3)%。结论:急性缺氧可降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v电流,导致肺血管缺氧性收缩。

  • 标签: 钾通道 电压门控 缺氧 肺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