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微血管致心脏损害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50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2型糖尿病未并发微血管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出率与心电图异常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为88%(44/50),较对照组的34%(17/50)明显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及其他心电图异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微血管造成的心脏损害,在糖尿病心肌病与糖尿病并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脏 微血管病变 心电图 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微血管分为有微血管组(41例)和无微血管组(43例),4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HbA1c浓度以及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结果有微血管组患者HbA1c浓度以及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均高于无微血管组和对照组,无微血管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患者HbA1c检测结果与健康成年人存在明显差异,HbA1c检测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临床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糖尿病微血管患者的临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出现微血管分为A组(有微血管)和B组(无微血管),对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等指标,并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1)A组的HbA1c、FPG及OGTT2hPG均显著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B组的三项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2)A组的FINS、2hINS均显著低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HOMA-IR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FINS、2hINS低于对照组,而HOMA-I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微血管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未出现微血管者,临床可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微血管的有效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 作者: 王东宋贺张金峰屈浙李建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在预测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研究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为脑血管病患者确定治疗方式中脑血管造影中脑血管形态学的重要作用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脑血管病变并且实施心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进行观察。对脑血管病变的发展机制、临床治疗方式与脑血管病变血管形态学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A1优势征在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25例,在非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3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动静脉畸形组中,相对于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升高的出血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供血动脉数、双支供血动脉数、单支供血动脉数三组之间在出血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导致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危因素就是A1优势征。相对于脑动静脉畸形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要高的出血率,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影响因素并不包括供血动脉的数目。利用后交通动脉或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利用后交通动脉的侧支,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
  • 简介: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PCV)的临床误诊原因,以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为PCV患者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B超改变情况。结果误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5例,误诊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例,误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提高对PCV的全面认识,掌握其眼底、FFA、OCT、B超特征性改变,可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误诊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Ⅱ型糖尿病微血管(DMAP)的诊断价值。方法将Ⅱ糖尿病患者82例分为微血管组和无微血管组,与68例健康对照者同时进行血清Hcy、CRP和U-mALB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cy、CRP和U-m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伴微血管组此三项检测结果亦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组(P<0.05)。糖尿病伴微血管组血清Hcy、CRP和U-mALB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0.5%、72.8%和81.6%,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0.4%。结论血清CRP、Hcy及U-mALB在Ⅱ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早期检出率。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技术在乳腺病灶大小测量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乳腺病变患者,对其病灶大小先后作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测量,对比二者的病灶大小测得结果。结果与病理结果差值在2mm以内的患者,常规超声下有14例(26.92%),CEUS下有32例(61.54%),可见的诊断准确性要明显优于常规超声,统计学有差异(P<0.05)。有1例(1.92%)肉芽肿型乳腺炎患者的测定结果较术前有所增大。结论对乳腺癌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即其测定结果与病理结果的误差非常小,且可以清晰反映肿瘤血运。

  • 标签: 乳腺病变大小 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 测定结果 常规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直径、动静脉比例(AVR)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北京市垂杨柳医院CCU和心内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明确诊断或怀疑冠心病并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Gensini评分标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视网膜眼底照相选取右眼的颞上和颞下测出视乳头第一交叉后2PD处,均为同一级的分支彼此相邻的视网膜动静脉血管为直径测量血管。视网膜血管直径的测定采用随机的定量分析软件完成的。结果本研究共入选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周围社区114名明确诊断或怀疑冠心病的社区患者,冠心病组视网膜血管动静脉比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呈显著负相关,(r颞上=–0.269P<0.01;r颞下=–0.256P<0.05)。结论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管径和动静脉比例(AVR)与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良好。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眼底血管照相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视网膜血管动静脉比例AV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血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疑诊为头颈部血管患者行64排螺旋CTA扫描,所有病例均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6例正常无病变,6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9例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5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患者脑内动脉瘤,2例双侧椎动脉狭窄,6例一侧椎动脉狭窄,9例一侧椎动脉纤细,3例一侧颈动脉狭窄,3例动静脉畸型,1例后交通动脉增粗。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检查,简便易行,可以从任意角度和方位去观察病变的检查方法,在头颈部血管的病因诊断及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头颈部血管病变 64 排螺旋 CT CT血管成像(CTA)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血管采用益气化痰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血管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周围血管,并知情同意。将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益气化痰汤)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2%(41/44)、70.5%(31/44),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侧、右侧踝肱指数对比,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左侧、右侧踝肱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益气化痰汤进行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症状,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益气化痰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TOF-MRA(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诊断脑血管的各自优势。方法对25例疑似脑血管患者,进行TOF-MRA和3DCE-MRA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25例中,有2例患者未能配合作TOF-MRA检查,而只做了3DCE-MRA检查,其余病例TOF-MRA检出率略高于3DCE-MRA。结论T0F-MRA对脑血管的显示优于3DCE-MRA,是一种有效的诊断脑血管的方法;而3DCE-MRA检查耗时短,对一些配合不好的患者有着独特优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障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与血清Visfat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非合并下肢动脉斑块、狭窄的患者作为A组,伴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B组。另匹配性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清Visfatin,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患者是否合并下肢血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Visfatin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B组与A组比较,前者BMI及血清TC、TG、LDL-C、FBG及Visfatin均高于后者(t=4.19~5.30,P<0.05),而前者血清HDL-C低于后者(t=3.95~6.12,P<0.05或P<0.01)。降脂治疗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的保护因素,血清Visfatin、吸烟、年龄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的危险因素。结论Visfatin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密切相关,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的风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脂肪因子 Visfat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彩超筛查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双下肢动脉,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斑块组(158例)和无斑块组(100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患者的年龄、吸烟、病程、收缩压(SBP)、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周围血管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在临床治疗时需对其进行控制,以延缓糖尿病周围血管的进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本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掌握情况,对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如何正确控制血糖、足部日常护理、常见问题的识别与处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明显好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化指标,对于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护理 健康教育 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61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其下肢血管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诊断,其检出率为90.16%,观察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诊断中,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取得显著的诊断效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手术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将2014年11月到2015年12月的60名患有2型糖尿病的29名女性患者31名男性患者年龄在30到75之间,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0mmol/L,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使用加减当归四逆汤,对照组应用西药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进行治疗,在出院时对于其整体下肢周围血管治疗效果进行有效率比对。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3%。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对于治疗糖尿病下至周围血管具有明显疗效。

  • 标签: 当归四逆汤 加减 糖尿病 下肢 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