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中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当中选取12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分析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123例面肌痉挛患者住院时间(9.34±1.41)天,痊愈43例,显效48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护理满意度为93.5%。结论在微血管减压术中,通过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术后护理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5年10月的194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7例,给予法舒地尔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97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ET-1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NO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影响ET-1与NO的表达从而对微血管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的益处。

  • 标签: 微血管心绞痛 法舒地尔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的管理方法,促进患者舒适,让患者安全的渡过手术期并早日康复。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12月收治的50例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患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疼痛评估、干预。结果术前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35例,重度疼痛7例。术后无痛45例,轻度疼痛4例,重度疼痛1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在整体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开展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疼痛,促进患者的舒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疼痛评估 疼痛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入选有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且满足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4d。治疗前后检测腺苷负荷后的冠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PV),评价冠脉血流储备(CFR),记录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程度并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前DPV、CFR、累积最大ST段偏移和ET-1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丹红组腺苷负荷后DPV及C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冠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储备,提高患者对负荷诱发的缺血耐受,该疗效与降低血清ET-1水平有关。

  • 标签: 微血管功能障碍 心肌缺血 丹红注射液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内皮素-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术后护理措施及并发症观察。方法应用MVD治疗50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情况,落实各项口腔护理、尿管护理、定时翻身、患者清洁等基础护理,舒适的体位,精细的饮食。提出术后严密观察面部抽搐情况,提早采取有效措施口服巴氯芬片、尼莫地平片进行降低神经兴奋性、松弛面部肌肉以缓解痉挛次数,并积极预防和护理低颅压性头痛、周围性面瘫、听力减退或消失、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结果本组术后发生低颅压性头痛5例,周围性面瘫3例,听力减退2例,颅内感染2例,经治疗护理后,随访半年均痊愈。结论术后严密的观察和精心地护理,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术后护理 并发症观察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腓骨肌皮瓣重建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2例腓骨肌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用于静脉端-端吻合,共用32个吻合器。结果:微血管吻合器适用于腓骨肌皮瓣的静脉端-端吻合,平均吻合时间为3.5~9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皮瓣均移植成功,未出现危象或血栓。结论:微血管吻合器在腓骨肌皮瓣重建颌骨缺损中吻合质量可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腓骨肌皮瓣 微血管吻合器 静脉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老年性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性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共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清栓酶与地巴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葛根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19例(44.2%)显效,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10例(23.3%)显效,总有效率为79.1%,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老年性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葛根素 老年性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肌松药对面肌痉挛(HFS)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侧方扩散波(LSR)监测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MVD术中LSR监测的206例HFS病人,依据肌松药使用不同随机分为罗库溴铵(ROC)组(76例)、顺苯磺酸阿曲库铵(CIS)组(69例)和对照组(不使用肌松药,61例),对比分析3组病人LSR诱导成功率、出现时间和波幅大小。结果硬脑膜打开前,对照组LSR诱导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ROC组(75%;P〈0.01)和CIS组(56.5%;P〈0.01),而且,后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LSR平均出现时间[(3.2±2.5)min]显著短于ROC组[(46.4±20.2)min,P〈0.01]和CIS组[(60.9±25.5)min,P〈0.01]。对照组LSR波幅亦明显高于ROC组(P〈0.05)和CIS组(P〈0.05)。此外,与CIS组相比,ROC组LSR出现时间更短(P〈0.05),且呈线性关系[LSR出现时间=-10.713+98.342×罗库溴铵(mg/kg),P〈0.05]。结论使用肌松药可导致LSR诱导成功率降低、延迟出现和波幅减小,因此,建议在MVD术中行LSR监测时尽量不使用肌松药或仅小剂量(≤0.6mg/kg)使用ROC。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术中电生理监测 肌松药 侧方扩散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血糖波动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6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稳态模式评价胰岛素抵抗.根据微血管病变数量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1种微血管病变组、2种微血管病变组和3种微血管病变组.依据微血管病变数量、不同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微血管病变数目增多,空腹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和餐前血糖曲线下面积呈升高趋势(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舒张压和早餐前血糖曲线下面积是影响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早餐前血糖波动密切相关.关键词2型糖尿病;基础血糖;微血管疾病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bloodglucosefluctuation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icrovascularlesion??Methods262casesofhospitalized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thesteady-statemodelassessmentofinsulinresistance??AccordingtothenumberofmicrovasGcularlesioncanbedividedintonomicrovascularlesiongroup,onekindofmicrovascularlesiongroup,thetwokindsofmicrovascularlesiongroupandthreekindsofmicrovascularlesiongroup??Bloodsugaraccordingtomicrovascularlesionnumber,thedifferenttimeareaunderthecurvewereanalyzed??ResultswithmicroGvascularlesionnumberincrease,fastingbloodsugar,urinealbuminexcretionrate,systolicpressure,diastolicbloodpressure,bodymassindexandbloodsugarbeforemealareaundercurveshowedatrendofincrease(P<0??05)??Logisticanalysisshowedthatthediastolicbloodpressureandglucoseafterbreakfastareaunderthecurveisaffectallindependentriskfactors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icrovascularlesions??Conclusion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aybereGlatedtKoetyhewoorcdcsurrenceofmicrovascularlesiondevelopmentiscloselyrelatedtothebloodglucosefluctuationsafterbreakfast??Diabetesmellitus,type2;Bloodglucose;Microangiopathy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3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房钠尿肽在脂多糖引起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1只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脂多糖组以及心房钠尿肽组,检测大鼠LDH(乳酸脱氢酶)、TP(总蛋白)、MDA(丙二醛)、AKP(碱性磷酸酶)、BALF表面张力以及TPL(总磷脂含量)等指标,通过分析对比观察心房钠尿肽对脂多糖引起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与对肺泡II型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心房钠尿肽组大鼠的LDH、TP、MDA水平显著低于脂多糖组的大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心房钠尿肽组大鼠AKP水平(碱性磷酸酶)、BALF表面张力明显低于脂多糖组的大鼠,TPL水平明显高于脂多糖组的大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心房钠尿肽组大鼠的各项指标接近生理盐水组大鼠。结论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指标的检验发现应用心房钠尿肽在脂多糖引起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效果显著,同时可保护肺泡II型上皮细胞。

  • 标签: 脂多糖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急性肺损伤 心房钠尿肽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岁以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率略低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在对围手术期进行有效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老年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双下肢动脉情况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双侧股动脉、腘动脉以及足背动脉左右两侧的双下肢动脉情况和对照组患者的双侧股动脉、腘动脉以及足背动脉左右两侧的双下肢动脉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情况,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中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前列地尔注射液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GF20的表达或CD34的表达,分析FGF20在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探讨FGF2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结果均提示结直肠癌组织中FGF20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与肿瘤浸润(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与分化程度及肝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GF20在结直肠癌微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为明确FGF20在结直肠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深入探讨FGF20促进微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FGF20 微血管密度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经验,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对策.方法对2013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微血管减压术发生并发症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头晕31例,头痛16例,头痛13例,恶心呕吐13例,面部麻木10例,面瘫7例,耳鸣或听力下降6例,高热5例,口唇疱疹3例,脑脊液漏2例,吞咽障碍1例.经过对症治疗和细心护理后症状短期内消失或好转.结论从并发症的产生原理着手,术后加强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能有效治疗术后产生的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16-01

  • 标签:
  • 简介:1病历摘要病例1:女,49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双侧耳鸣6年余,加重6个月入院。耳鸣为机器样隆隆声,持续性。MRI显示小脑前下动脉分支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伴行。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情况见图1。术后面肌抽搐与右侧耳鸣均立即消失,左侧耳鸣无变化。随访5个月无复发。病例2:女,35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右侧耳鸣3年,加重2个月入院。耳鸣呈擂鼓样,与抽搐基本同步。

  • 标签: 面肌痉挛 耳鸣 显微血管减压术 入路 小脑脑桥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预后情况,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32例患者治疗后三叉神经痛完全缓释85.6%,明显缓释经药物可控制14.4%。术后6个月~2年的随访,复发21例(15.9%);且原发性三叉神经的预后与患者的病程长短、是否神经上血管压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预后情况良好,影响术后预后的因素主要为病程长短以及是否神经上血管压迹。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预后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