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用同一尿液标本的菌落计数修正细菌培养结果。结果在观察组所有331份尿液标本中,尿液细菌培养存菌率为77.34%(256/331),用规定方法判断合格率为51.05%(169/331)。合格的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分别按各自的尿液细菌计数结果经以上两种不同的临界值修正后,合格率为38.67%(128/331)。结论尿液细菌计数结合尿液细菌培养可以有效地避免细菌污染尿液标本所带来的影响与错误的结果,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尿液 菌落计数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阳性率为36.51(69/189),阴性率为63.49(120/189)。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排名第一为大肠埃希菌、排名第二为铜绿假单胞菌、排名第三为粪肠球菌。于大肠埃希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棒酸、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等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粪肠球菌治疗中以达福普汀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方法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疾病诊断中提供客观、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尿液细菌培养 泌尿系统感染 药敏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中的细菌L型培养结果在临床感染诊疗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对503例患者尿标本选用普通培养细菌L型培养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果503例患者尿标本共检出细菌320株,其中普通型阳性菌95例,L型阳性115例,普通型与L型混合感染110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所得,所有细菌L型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在感染性疾病中与细菌L型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尿液L型细菌培养可提高感染细菌检测阳性率,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感染疾病 细菌培养 细菌L型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近6年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9年6年来414例尿液细菌培养。结果414例尿液标本分离的病原菌149株,阳性率36%,其中以G-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是G-细菌中分离最高的病原菌,占38%,大肠埃希菌对头胞哌酮、头胞唑啉、头胞曲松、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23%;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头胞曲松、头胞唑啉的耐药率均<25%,均呈现良好的敏感性。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尿液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合理应用抗生素,遏制耐药菌的生长。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盂肾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6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普通培养、L型培养。结果60例标本,培养检出细菌阳性率为78.33%,其中L型占43.33%,伴L型18.33%,细菌型占17.9%。结论慢性肾盂肾炎感染中主要为细菌L型,加作L型培养,可以对临床诊断阳性的检出率得以提高。

  • 标签: 慢性病 肾盂肾炎 微生物学 细菌学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细菌培养的药敏性结果,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00例尿路感染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对其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并分析其细菌分布情况和药敏特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300例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122株,检出率为40.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药敏实验显示对大肠埃希菌最敏感的三种抗生素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的三种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氨苄西林。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行药敏性研究利于探索致病菌的类别、耐药性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菌培养 药敏实验 有效性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尿液细菌培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11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96例患者尿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接种法和增菌培养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结果平板接种法培养出阳性例数为21例,占21.875%;增菌培养培养出阳性例数34例,占35.42%。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结论尿液培养以增菌培养法阳性检出率较高,提倡临床使用此方法进行培养分离,以提高尿液培养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尿液 平板接种法 增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尿液细菌培养,来监测分析尿路感染患者常见的致病菌分布状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3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尿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获得阳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尿标本中共分离细菌340株,其中220株革兰氏阴性菌(64.70%),105株革兰氏阳性菌(30.88%),15株真菌(4.41%)。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总数中以革兰氏菌阴性菌为主。泌尿系统感染治疗应根据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必须遵守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50尿液分析仪细菌计数结果在筛检尿路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UF-50检测325份尿中细菌和白细胞,同时作细菌定量培养并作结果比较。结果重复试验中UF-50细菌计数CV值低于细胞计数CV。结论在临床尿路感染筛检时可用细菌一项指标,90%结果阴性的标本可在短时间内筛去,但应注意假阴性,更不可替代尿定量细菌培养

  • 标签: 尿路感染 UF-50尿液分析仪 定量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尿沉渣中白细胞数量、细菌数定量计数和尿培养的结果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清晨同时留取患者尿液标本俩分,一份用UF-500尿沉渣分析仪测尿液白细胞数量和细菌数定量计数,另一份(要求无菌采集)做尿液培养,对培养阳性结果做尿液白细胞数和细菌数定量计数统计学处理。结果尿培养阳性的患者均有尿液白细胞和细菌数的明显升高。结论尿沉渣中白细胞数和细菌数定量计数明显升高的患者应做尿培养检查,这可以尽早查出尿路细菌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及时对患者治疗。

  • 标签: 尿沉渣 尿液培养 细菌定量计数 尿白细胞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尿沉渣中白细胞数量、细菌数定量计数和尿培养的结果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清晨同时留取患者尿液标本俩分,一份用UF-500尿沉渣分析仪测尿液白细胞数量和细菌数定量计数,另一份(要求无菌采集)做尿液培养,对培养阳性结果做尿液白细胞数和细菌数定量计数统计学处理。结果尿培养阳性的患者均有尿液白细胞和细菌数的明显升高。结论尿沉渣中白细胞数和细菌数定量计数明显升高的患者应做尿培养检查,这可以尽早查出尿路细菌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及时对患者治疗。

  • 标签: 尿沉渣 尿液培养 细菌定量计数 尿白细胞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系统发生感染使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进行筛查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尿液标本共350例分别使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器和使用尿液细菌培养的方法进行筛查。结果经过尿沉渣细菌计数,43例呈现阳性,307例呈现阴性;经过尿液细菌培养,41例呈现阳性,309例呈现阴性。两者经过比较,没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泌尿系统发生感染后使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法可以作为筛查的标准,但仍然要配合使用尿液细菌培养的方法。

  • 标签: 尿沉渣 细菌计数 尿液细菌培养 泌尿系统感染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尿液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准确率,分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期间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 174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尿液细菌培养对 174份尿液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临床检测价值。 结果 174例尿液样本尿液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呈现阳性的有 20例,阳性率为 11.49%;呈现阴性的有 154例,阴性率为 88.51%。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显示,呈现阳性的有 21例,阳性率为 12.07%;呈现阴性的有 153例,阴性率为 87.93%。两组阳性率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 50.0%,阴性预测值为 8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可以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检测方法,阴性预见性较高,但不能完全取代尿液细菌培养。     [关键词 ] 尿液细菌培养;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泌尿感染;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ccuracy of urinary bacterial culture and urinary sediment bacterial quantitative count in screen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rinary sediment bacterial quantitative count. Methods 174 urine samples from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174 urine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urine sediment quantitative analyzer and urine bacterial culture.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urine sediment bacterial quantitative counting was analyzed. Results Among 174 urine samples, 20 were positive (11.49%) and 154 were negative (88.51%). Quantitative counting and screening of urinary sediment bacteria showed that 21 cases were positive, the positive rate was 12.07%, 153 cases were negative, the negative rate was 87.9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quantitative counting of urinary sediment bacteria were 50.0% and 82.2%,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urinary sediment bacteria can be used as a detection method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The negative predictability is high, but it can not completely replace urinary bacterial cultur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液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准确率,分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174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尿液细菌培养对174份尿液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临床检测价值。结果174例尿液样本尿液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呈现阳性的有20例,阳性率为11.49%;呈现阴性的有154例,阴性率为88.51%。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显示,呈现阳性的有21例,阳性率为12.07%;呈现阴性的有153例,阴性率为87.93%。两组阳性率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50.0%,阴性预测值为8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可以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检测方法,阴性预见性较高,但不能完全取代尿液细菌培养

  • 标签: 尿液细菌培养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 泌尿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患者尿液培养分离病原细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抗菌药物选择,为门诊及社区尿路感染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间(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门诊患者尿液培养检验结果,对分离获得的主要病原细菌分布、体外培养药物敏感性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剔除相同患者的重复菌株后,共分离获得病原细菌1 1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91株(84.6%),革兰阳性菌181株(15.4%);主要革兰阴性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60.8%)和肺炎克雷伯菌(8.1%),主要革兰阳性病原菌为粪肠球菌(4.6%)。20年间除大肠埃希菌检出比例显著增加,由50.8%上升至63.2%(χ2=7.978,P=0.046),其他主要病原菌谱分布比例无显著变化(均P>0.05)。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比例显著上升(P<0.05),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曲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及舒巴坦+头孢哌酮耐药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均P<0.05),对三唑巴坦+哌拉西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呋喃妥因维持较高敏感率(95.0%、95.7%、97.9%和91.1%)。20年间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比例亦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对三唑巴坦+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维持较高敏感率(79.1%、88.0%和80.3%)。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青霉素G敏感率100.0%;革兰阳性菌中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1998—2018年间门诊患者尿培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对部分抗生素如二代/三代头孢菌素、新氟喹酮类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三唑巴坦+哌拉西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呋喃妥因维持较高敏感性。门诊及社区尿路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结合病原菌耐药情况及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遏制耐药菌的扩散和流行。

  • 标签: 细菌感染 泌尿道感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感染药 尿液培养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标本细菌的菌株分布及药敏分析。方法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细菌鉴定与药敏卡,旗云软件导出数据,应用WHONTE5.6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2.10月-至2014.3月送检的3984份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源菌1070株(去重复株后为879株,其中一份尿液标本分离出2株病原菌有21份尿液标本),阳性率26.3%。排列前5位的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减少抗生素滥用及耐药菌株的院内传播。

  • 标签: 尿液标本 药敏分析 分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服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解决方向与对策。方法基于靶位的改变、抗生素的渗透障碍、主动外排系统以及产生导致抗生素失效的酶分析尿液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机制。结果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宏观机制,得出用药方案以及新的抗菌药物的开发三个方面并提出了克服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解决方向与对策。结论随着抗生素的严重滥用,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越来越强,提出需要更多的抗菌剂及新的治疗方法来应对愈演愈烈的抗生素耐药问题。

  • 标签: 尿液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行梗阻段尿路病原学检验、药敏测定,为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提供指导。方法以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入院行输尿管结石治疗的3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患者尿路梗阻段尿液细菌培养,观察培养结果,统计细菌阳性率,同时对阳性细菌行药敏试验,分析病菌对常规抗菌药耐药情况。结果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78.64%(243/309),细菌类型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常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有高敏感性,革兰阳性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性较高,真菌耐药性普遍较低。结论输尿管结石者多数存在细菌感染情况,病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常规2、3代头孢药、青霉素类药耐药性较高,真菌耐药性普遍较低。

  • 标签: 尿路结石 尿△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