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分析

陈先亮兰丽萍朱小勇谢显龙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2700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阳性率为36.51(69/189),阴性率为63.49(120/189)。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排名第一为大肠埃希菌、排名第二为铜绿假单胞菌、排名第三为粪肠球菌。于大肠埃希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棒酸、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等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粪肠球菌治疗中以达福普汀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方法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疾病诊断中提供客观、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尿液细菌培养;泌尿系统感染;药敏结果

尿液细菌培养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金标准,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我院为了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见正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受检人员的男女性别之比为92:97;平均年龄值(38.21±0.98)岁,年龄范围为22-69岁。

1.2方法

189例受检人员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方法,采用定量接种环留取中段尿液,且将其涂于血液平板上,随后放置在37摄氏度的细菌培养箱内,最后对培养的细菌采用显微镜计数。

1.3观察指标

分析且评估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的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

尿液菌群评定标准[2]:阴性--菌群小于1000个/ml;可能感染--菌群为1000-100000个/ml范围,需重新留取标本再次检测;阳性--菌群大于100000个/ml,可确诊为尿路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版本的医学软件分析本文数据,以P<0.05表示对比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阳性率

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阳性率为36.51%(69/189),阴性率为63.49%(120/189)。

2.2细菌培养结果分布

见下文数据可看出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排名第一为大肠埃希菌、排名第二为铜绿假单胞菌、排名第三为粪肠球菌。

表2:观察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细菌分布

2.3抗菌药物耐药性

见下文数据可看出于大肠埃希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棒酸、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等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粪肠球菌治疗中以达福普汀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

表3:观察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布

3讨论

机体重要排泄物之一在于尿液,能够反映肾脏器官是否发生病理性改变,在尿液培养中发现葡萄球菌属、大肠杆菌属、类白喉杆菌等存在,均可造成泌尿系统感染,故此在临床上实施尿液细菌培养尤为重要,对检测泌尿系统是否健康、无菌具有积极作用,且能够根据细菌类型实施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便于准确的应用药物治疗,以达到避免耽误病情的目的,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经实践后仍存在一定缺点,具有极高的误诊率及漏诊率,能够对医生开展的有效救治造成不利影响,故此在临床上我院主张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方法,以达到提高诊断确诊率的目的[3]。

尿液细菌培养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主要是对正常尿液中的细胞进行培养,因为正常尿液属于无菌液体,但是泌尿生殖道外表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尤其是女性阴道内,一旦pH值发生改变,则会导致正常菌群随之改变,若是pH值偏酸性,则不会存在致病菌,但是会寄生较多的条件致病菌,如乳酸杆菌等,故此在临床上对体检人员行尿培养尤为重要,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正确留取尿标本,有利于避免来自外界因素的干扰,继而更加准确的检测尿液是否存在细菌(如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4];该方法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检查尿道、膀胱、前列腺、输尿管等部位的细菌感染情况,通常选择采用中段尿收集法、无菌导管法,能够在最大限度下保证培养结果的准确性;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发现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阳性率为36.51%(69/189),阴性率为63.49%(120/189);与黎红娟等[5]学者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说明在临床上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方法意义重大,能够全面了解患者感染病原体情况,且为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但是也存在不完美的地方,即耗时较长。

总而言之,在临床上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方法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疾病诊断中提供客观、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宁丽萍,王庆莅,王占科,等.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尿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12):78-81.

[2]孙美兰,毛巧霞.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6,28(8):560-562.

[3]潘晓艳.对150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致病菌培养的结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32-34.

[4]徐勇.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与尿细菌培养的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3):258-261.

[5]黎红娟,孙锋,曾育芳.尿液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5):88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