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高州山歌是广东省粤西很有影响的山歌之一,几百年来,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充满乡土特色和地方风格,并具有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科学价值。

  • 标签: 高州山歌 历史 艺术形式
  • 简介:<正>母亲喜欢山歌,这是打小就知道的事情。昨天周末,妻子回娘家吃饭,我便在家里带孩子,让母亲休息一下。孩子睡着了,母亲再次提起要我买张山歌光盘来听的愿望。我知道这是母亲想听乡音了。面对母亲的这种诉求,我知道是无法办到的,在深圳怎么可能会买到广西环江老家的壮族山歌光盘呢?但是也不能让母亲失望,于是便试着到网上去搜索看看,没想到竟然找到几个老家人举行山歌对唱时的视频,

  • 标签: 广西环江 忙时 我将 听声音 语言问题 电视节目
  • 简介: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将本地区已列人省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作为学校地方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不仅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理念,同时也可以填补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空白,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举措。

  • 标签: 莲花褒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教学 保护和传承
  • 简介:云南文山壮族的农耕方式以稻作文化为主要特征,其稻作文化又被称为“那”文化。“那”文化反对人对自然的恶性征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壮族生态文明的突出表现。在“那”文化的影响下,文山壮族从物质、精神和制度各层面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当今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那”文化对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标签: 壮族 “那”文化 和谐 生态保护
  • 简介: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包括壮医药在内的壮族文明。壮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壮医药在壮语中称为"依托"[jω1to3],意思是"土医、土药"。然而,由于直到解放前壮族都没有形成本民族规范统一的通行文字,使壮医药在历史上长期没能形成自己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 标签: 壮族麽经 巫医 壮医药文化
  • 简介:地处广西北部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一个集壮族、汉族、仫佬族等共同聚居的地区,这里有着丰富的壮族民歌。在这里,壮族、汉族、仫佬族相互杂居,通过多年的共同生活、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的族群文化。这里的壮族民歌有着多元的文化特色,从"十二月体"民歌的渊源、"壮语夹汉"、壮歌汉唱、仫佬族人唱壮歌、"走坡"和"歌圩"的模糊化、女性远嫁等多个层面体现了壮族、汉族、仫佬族等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融。

  • 标签: 壮族民歌 文化交融 异文化 文化圈
  • 简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是桂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内容之一。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以壮族文学史研究为著,其重民族性研究、重理论总结、重田野调查、重第一手资料、重全方位研究、重触类旁通开拓新领域等成功经验,值得桂学研究的诸学科借鉴;而其由具体现象如文学作品入手研究本地域民族的民族性,更是桂学研究的宗旨之一;其对本地域文化、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以及孜孜不倦的研究,这也是广大桂学研究者所共有精神风貌。

  • 标签: 壮族文学史 周作秋 黄绍清
  • 简介:电影《等郎妹》是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客家大围屋生活为背景,描述几个女子曲折煎熬的一生的故事。影片从女性视角出发,反映封建社会宗法、男权制度,真实地记录了客家大围屋生活、走南洋、等郎妹等特殊现象。在影片的叙述过程中,色调与冲突被导演有意地淡化,而山歌,这一客家典型的文化元素代表则被贯穿影片始终,适时响起。这既是对文化背景的呼应,对故事情节的润色,也是对电影艺术特色的凸显,可谓影片的点睛之笔。

  • 标签: 等郎妹 叙述过程 女性视角 围屋 影片内容 文化元素
  • 简介:“歌圩”是对流传于广西各地尤其是壮族民间定期聚会对歌习俗的汉语表述。在对歌词文本、歌唱主体研究作一般概述的基础上重点考察“歌圩”习俗研究成果可知,以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歌圩”称谓、起源和发展、意义与功能、内容与形式、地方性“歌圩”习俗等方面,这在方法上体现了从宏观概论性研究到个案式研究的探索。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要求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对地方性“歌圩”习俗的个案调查,另一方面则加强跨文化视野下的比较研究。

  • 标签: 学术史 民间歌谣 壮族歌圩
  • 简介:<正>《山歌情》是赣南采茶歌舞剧院的一部经典老剧。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荣获多项大奖。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期间院里接到上级指示,要求此剧到国家大剧院演出。院里立即召集演员重排了此剧,我被分配在剧中饰演谢明生这一角色,当时心中总是忐忑不安,担心自己演不好。害怕自己会令那些寄予我厚望的老师失望,加之从来没饰演过大戏,而且面对如此重要的角色,底气有些不足。所以只好老老实实、认认真真

  • 标签: 谢明 九十年代 国家大剧院 歌舞剧院 现代爱情 周慕莲
  • 简介:壮族女性是众多民族中形象特别突出的一个群体,她们是族群的创造者、家国的护卫者、爱情的主动者、风情的演绎者。在长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壮族女性扮演着“女强人”角色。壮族女性凭着她们对族群、社会与家庭的特殊贡献而赢得壮家人的认同与崇敬。壮族社会中一代代传承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民俗风情等艺术形式呈现出一幅幅别具特色的壮家女子风情画,展示了壮族女性丰满而独具魅力的复合形象。

  • 标签: 壮族 女性 形象
  • 简介:很多壮族农村学生普通话中严重“夹壮”,说得不标准,表达也不太流畅。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让孩子介绍自己的名字,介绍喜欢的歌词、成语故事、广告语、对联等,能锻炼孩子们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使孩子们得到人生的启迪。

  • 标签: 课前3分钟 农村学生 语言训练 壮族 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
  • 简介:《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以下简称《坡芽歌书》,自发现以来,受到了国内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被有关专家称为壮族古老形态的图画文字,“壮民族优美的诗歌篇章,活态的文化传承方式”。是我国当今活着的图画文字之一。《坡芽歌书》的发现,填补了壮族没有古老文字的空白,是我州可与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字交相辉映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认识价值和开发价值。

  • 标签: 富宁县 传承方式 民族文化遗产 东巴文字 活态 活着
  • 简介:壮族姆六甲神话造人相比较其他地区和民族更有族群鲜明的艺术呈现:所用"尿泥"隐喻了两性生殖在神话造人中人自身的力量;三次造人成功几乎把壮族族群先民的日常生活完整地搬进了造人神话,从动植物生活原料、白天和夜晚时间维度宣告人类起源和自然万物构成了命运共同体;不同饮食带来男女两性划分,隐喻了人与人相处和建构社会秩序和谐之道的微妙关系。基于生态维度探讨壮族姆六甲造人神话以为:人类依赖自身力量能够建构人与万物和谐相处、人与人共建和谐社会秩序的生态之道。

  • 标签: 壮族 姆六甲 造人神话 生态
  • 简介:目前,包装艺术设计教学中越来越多运用到壮族铜鼓元素,这有利于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更好进行包装艺术设计创作,将民族传统元素和现代包装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

  • 标签: 民间工艺 壮族铜鼓 包装 设计教学
  • 简介:出生岭南壮族家庭的郑献甫是清时壮汉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基于性恶论的道德观假设,对个人修养、家庭伦理、社会道德提出了教化的要求。同时,他针砭教学陋习,鼓励学生采撷众家之学,不守八股桎梏,广博求识,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 标签: 郑献甫 壮族教育家 教育思想 道德教育
  • 简介:在学术研究和遗产保护中,口头一书写、物质一非物质、有文字一无文字社会之间暗含着某种对立。依托书写传统的广西壮族两性对歌恰恰提供了此番二元对立之反例。本课题通过壮族口头传统的物质形式文本的调查试图说明,仪式性对歌的身体实践与民间文本的刻写实践相互作用,成为壮族文化传统和族群记忆的方式。文章重在探讨民间手抄歌书的制作、歌书抄本所反映的对歌传统规约和民间歌手的歌唱惯习。

  • 标签: 对歌 歌书 口头传统 书写传统
  • 简介:《妈勒访天边》的故事是在"动物潜水取土造地"类型神话的最后一个母题——"巡视"母题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也就是说,"动物潜水取土造地"型神话中的"巡视"母题是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的神话原型。

  • 标签: 《妈勒访天边》故事 原型 “巡视”母题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舞狮文化中壮族狮子与南北狮子外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深入探讨舞狮器物与地域文化的差异。研究表明:壮族舞狮是一项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所舞狮子的样貌特征是对狮子形态不同的艺术诠释,更是其民族风情、哲学伦理、地域特点及文化特质的具体体现。

  • 标签: 壮族舞狮 器物文化 文化特征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文化生态的急遽变迁,许多民族节日都经历了巨大变迁。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歌圩,敢壮山歌圩当下的运作与变迁过程是受当前高涨的文化遗产热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导向和少数民族自觉意识El益彰显的现实态势等社会结构性情景的促动和牵引,由地方政府、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商家和普通民众等多重力量,在以利益为主和情感为辅的双重原动力驱动下展开和推进的,这亦是当下诸多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民族节日实在运作的经验之道。

  • 标签: 歌圩 民族节日 敢壮山 实在运作 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