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女,57岁,因发热查因入院。未查及明确感染依据,抗感染治疗后仍有发热。病程中突然出现低体温、低血压,磁共振成像显示垂体前叶膨隆、左部多发小结节状轻度强化灶。予抗感染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仍有发热。查体左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淋巴结代谢活跃,肝、脾浸润。最终诊断: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伴肝、脾侵犯(Ⅳ期);垂体淋巴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化疗后无发热,垂体前叶功能恢复。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 垂体 发热 垂体功能减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HP)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中文版HP患者生活满意度问卷(QLS-H)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研究者和专业英语、汉语双语翻译人员对QLS-H进行翻译及返译后,制作中文版QLS-H。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对90例HP患者进行了QLS-H调查,评估中文版QLS-H的信度和效度。同时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F-36)对HP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中文版QLS-H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以及校标效度。结构效度方面各题项标准载荷系数均大于0.5,提示其结构效度良好。SF-36量表和QLS-H评估结果显示,HP患者的精力和生理职能得分最低,生理机能分数较高。结论中文版QLS-H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以及良好的内容效度和校标效度。

  • 标签: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生活满意度问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晋城市人民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43.12±4.11)岁,合并颅骨骨折5例、脑震荡7例、脑挫伤11例、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8例,伤后入院时间(30.25±4.11)h,对该组人员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第1、7、14、30天的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进行测量。另选择同时期来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3.20±4.34)岁,测量上述相同指标,对两组的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组,分为轻型组(13~14分)、中型组(9~12分)与重型组(3~8分);将观察组患者按照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残疾组及良好组;对不同GCS分组、不同预后分组下下丘脑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7 d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均较高,T3水平均较低,观察组于颅脑损伤后7 d开始PRL、FSH、LH、TSH、T4水平逐渐降低,T3水平升高,在颅脑损伤后14 d的PRL、FSH、LH、TSH、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组分别与中型组、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中型组与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分别与残疾组、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残疾组与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之后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利于帮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垂体前叶激素 甲状腺激素 严重程度 预后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大部分垂体腺瘤(PA)是良性的腺瘤,通过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就能治愈。只有0.1%~0.4%的垂体腺瘤,存在着神经系统或全身转移,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被称为垂体腺癌(PC)。在临床中,还有部分为难治PA,呈侵袭性生长,且生长速度较快,对手术、放疗、药物等常规治疗均不敏感,预后极差。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近年来关于免疫治疗在难治性PA和PC中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文针对垂体肿瘤的免疫微环境,以及免疫治疗在难治性PA和PC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垂体肿瘤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垂体肿瘤 垂体腺瘤 垂体腺癌 治疗
  • 简介:摘要:妊娠期垂体卒中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关于妊娠期垂体卒中病例报导文章数量有限,本文报告一例妊娠晚期垂体大腺瘤合并垂体卒中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晚期妊娠 垂体大腺瘤 垂体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且与妊娠密切相关。LYH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疾病进展速度、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疾病进展阶段有关,可表现为占位效应、部分或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中枢性尿崩症等。妊娠期女性的垂体解剖结构和垂体相关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加之妊娠期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限制,使得妊娠期LYH的诊断存在较大挑战,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测综合诊断。妊娠期LYH患者如出现垂体前叶或(和)后叶功能减退,应给予相应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同时对处于妊娠不同时期、不同临床表现患者采取不同的优化处理方案;LYH对妊娠结局及再次妊娠目前暂无不良影响报道。本文针对妊娠期LYH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妊娠期LYH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妊娠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异位垂体腺瘤(ectopic pituitary adenoma,EPA)是位于蝶鞍外且与鞍内正常垂体不连续的垂体腺瘤,其发病罕见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EPA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分泌激素的类型和水平,以及肿瘤对邻近结构的压迫。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绝大多数EPA是通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辅助药物治疗可延迟甚至避免手术的需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垂体催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可导致育龄期女性出现月经紊乱及不孕症。经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手术等治疗可以恢复患者的排卵和生育能力。对于催乳素瘤合并妊娠患者的管理国内尚无统一规范。本文就有生育意愿的女性催乳素瘤患者的妊娠时机、妊娠期及产后管理进行相关讨论。

  • 标签: 催乳素瘤 妊娠 治疗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中,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相对少见,部分医生在对其进行诊断时,易出现误判情况,进而引起误诊,这对疾病的治疗极为不利。基于此,本文就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展开分析,探究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提出了干预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 甲亢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 简介:摘要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且具有内分泌症状,部分呈侵袭性生长,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分类系统对垂体腺瘤临床行为预测能力有限,肿瘤亚类有待发现。表观遗传学是对不改变DNA序列的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为垂体腺瘤的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信息,并可能对预测和治疗产生影响。本文就垂体腺瘤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表观遗传学 垂体腺瘤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显微镜,实验组使用神经内镜,每组4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效果更好,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垂体瘤
  • 作者: 丁振宁 李平 吕丹 陈云辉 尚婷惠子 白晓宇 孙正海 肖健 张广凤 刘万强 郭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临床心理教研室,齐齐哈尔 161006,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磁共振科,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精神科,齐齐哈尔 161006,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齐齐哈尔 16100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dFC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dFC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dFC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方法,探索异常的dFC值是否可以用于识别强迫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0.23±0.02与0.26±0.03,t=-6.23,P<0.05,GRF校正)、左侧楔叶(0.24±0.03与0.28±0.04,t =-5.30,P<0.05,GRF校正)、左侧中央旁小叶(0.23±0.03与0.27±0.04,t =-5.36,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0.23±0.04与0.27±0.04,t =-5.12,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患者组降低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dFC值(r=0.289,P<0.05,未校正)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与Y-BOCS总分(r=0.292,P<0.05,未校正)、强迫思维因子分(r=0.304,P<0.05,未校正)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约登指数为0.5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2%。结论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双侧楔前叶dFC降低;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可能对于强迫症的识别有提示作用。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楔前叶 动态功能连接 静息态
  • 简介:摘要糖脂代谢紊乱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导致死亡率升高。下丘脑和垂体是机体内分泌系统的中枢,它们不仅在调节靶器官内分泌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能通过多种机制维持机体糖脂代谢稳态。下丘脑疾病所致下丘脑结构受损或功能异常,直接造成血糖、血脂代谢失衡,也可能通过影响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垂体疾病则主要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而影响机体糖脂代谢。为了增加临床医生对下丘脑垂体疾病合并糖脂代谢紊乱的认识及管理能力,本文拟从功能性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及下丘脑疾病对糖脂代谢的影响3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 标签: 糖脂代谢 代谢综合征 下丘脑垂体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