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以及预后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获得医学影像资料的同时,科学的对其进行后处理获得图像中的关键信息才是获得医学影像资料的目的。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医学影像技术的后处理的应用观察,在展开论述的过程中,首先从医学影像技术后处理的概述及其处理方法的分类展开论述,然后对常用的图像资料后处理技术做了有关介绍,最后就医学影像技术的后处理进行小结。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后处理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MSCT图像工作站后处理技术行鼻骨骨折的诊断。方法对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40例鼻部外伤患者行MS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后处理。结果12例有鼻骨先天变异,15例为单纯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10例,鼻中隔骨折8例,筛骨纸板骨折4例,上颌窦壁骨折6例,鼻颌缝分离12例。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能更清晰直观的显示鼻骨骨折及合并征象。

  • 标签: 鼻骨骨折 MSCT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肋软骨骨折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对50例诊断为肋软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用多种图像重建技术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形态及骨折分型,并与其他影像学方法对照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诊断肋软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50例肋软骨骨折,单发骨折20例,多发骨折30例,共发现67处肋软骨骨折,其中完全性骨折56处,其中移位性骨折39处,非移位性骨折28处;不全骨折9处,均为非移位性骨折;钙化性肋软骨骨骨折8处,其中6处为移位性骨折;非钙化性肋软骨骨折59处,其中33处为移位性骨折;肋软骨粉碎性骨折20处,均为移位性骨折。结论肋软骨骨折的MSCT表现为不完全骨折,完全性骨折,移位性骨折,非移位性骨折,钙化性肋软骨骨折,粉碎性肋软骨折骨折。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显著提高肋软骨骨骨折诊断正确率,可作为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首选

  • 标签: MSCT 图像后处理 肋软骨骨折
  • 简介:摘要重度子痫前期作为子痫的严重阶段,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健康有巨大的威胁,是孕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诱因。因此,探讨并研究重度子痫前期手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重度子痫 急诊 剖宫产 治疗 护理
  • 简介:国际海事组织2008年10月批准了MARPOL附则Ⅵ的修正案,对NOX的排放实施严格限制,航运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通过对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在船舶柴油机尾气处理工作原理的阐述,针对四冲程柴油机和二冲程柴油机的SCR系统结构不同,详细分析了SCR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减排效果,并指出SCR技术的优点及必须重视的问题,预测分析了船舶柴油机应用SCR技术的前景。SCR系统可有效降低船舶NOX的排放量,并满足相关公约的要求,该技术配置在远洋船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选择性催化还原 船舶柴油机 技术分析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8例临床上怀疑有鼻骨骨折的病人先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拆薄重建后,传入随机工作站行图像后处理(MPR,VR),观察两种方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MPR或VR对鼻骨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轴位图像,二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应用确诊率高于单独使用。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全面地反映鼻骨骨折的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鼻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复杂型胫骨平台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4月胫骨平台骨折42例,行X线平片及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T)后处理并进行分型及制定治疗方案。结果结合手术结果X线平片正确分型为36例,64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技术42例分型均正确。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在术前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型并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螺旋CT 后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6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骨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2到我院放射科检查的骨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CT波层扫描,比较分析常规轴位CT和后处理MPR图像的检出效果。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在颌面部骨折、膝关节骨折、盆骨骨折和总数方面差异显著(P<0.05),在其5种骨折中差异不显著(P>0.05),后处理MPR图像诊断比常规轴位CT诊断骨折检出率高。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能够全面、清晰、立体的显示骨折线、骨折位移等空间结构,外伤特别是微小骨折的诊断方面具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 骨外伤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27-01
  • 简介:曾在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工作有些年头的宋思明,将医务让会工作的内容划分为前期工作和后期工作两部分,其中后期工作部分有一项内容是善后处理。善后处理的意义与案例分析善后处理是针对个刚有特殊情况的患者提供的专业服务,解决如何使患者在完成治疗过程以后回归社会的问题。比如,一个患结核病的贫困学生,已经由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完成了医院的治疗,但是,弛能否再回到学校,回校之后如何融入,这些部属于善后处理的范围。

  • 标签: 善后处理 协和医院 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实务 北平 社会工作者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共105例(107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轴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基础上,综合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主要CT表现:1、鼓室、鼓窦腔软组织密度影;2、听骨链骨质破坏情况;3、鼓室、鼓窦壁骨质破坏情况;进行术前分型,并将手术阳性结果与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9耳,其中单纯型8耳,肉芽型36耳,硬化灶肉芽型15耳;中耳胆脂瘤48耳,术前CT分型准确率为89%。对主要CT征象,常规轴位+冠状位显示率为88%,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率为95%。对于所有可CT显示的术中阳性发现,均可以用多平面重组进行显示;容积再现及多平面容积再现对锤骨、砧骨破坏能较好显示,对镫骨破坏显示受到一定限制;曲面重组对面神经骨管破坏显示较满意,对听骨链骨质破坏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HRCT能对CSOM及中耳胆脂瘤进行较准确的术前分类、分型,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能较全面、准确地对解剖和病变进行显示,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特别是MPR能提高CSOM及中耳胆脂瘤细微病变显示率和诊断准确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胆脂瘤 高分辨率CT 后处理技术 诊断
  • 简介: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销售量和保有量都在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机动车排放也已经成为城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推广机动车的节能减排。

  • 标签: 后处理技术 排放法规 污染物 机车辆 机动车排放 汽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9例患者共计30枚输尿管微小结石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在图像拆薄后重建并进行图像后处理。于横断位比较并分析CTU、MIP、CPR、VR以及MPR图像上对微小结石CT征象。结果输尿管上段(腹段)结石11枚,下段(壁内段)12枚,中段(盆段)7枚;小结石(3.5~5.0mm)20枚,微结石(≤2cm)10枚;单发输尿管结石28例,单侧输尿管双发结石1例。结论对输尿管微小结石患者采用MSCT及图像后处理能有效提升结石检出率,是进行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的一项可靠手段。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输尿管微小结石 图像后处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骨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2到我院放射科检查的骨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CT波层扫描,比较分析常规轴位CT和后处理MPR图像的检出效果。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在颌面部骨折、膝关节骨折、盆骨骨折和总数方面差异显著(P<0.05),在其5种骨折中差异不显著(P>0.05),后处理MPR图像诊断比常规轴位CT诊断骨折检出率高。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能够全面、清晰、立体的显示骨折线、骨折位移等空间结构,外伤特别是微小骨折的诊断方面具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 骨外伤
  • 简介:背景: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明了。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同时设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作对照。于缺血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隔缺血后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梗死范围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远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缺血周围区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和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果证

  • 标签: 信号影响 再灌注 后处理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