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浅谈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并急性肺栓塞1例。结论对症支持治疗、纠正可逆转的危险因素、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可能是急性肺栓塞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 急性肺栓塞
  • 简介:摘要特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亦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为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累及巨核系。本研旨在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韩某,女,50岁,主因“阵发性胸痛3年,再发1周”收住我院心内科。该患者自3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胸痛,呈针刺样,多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静息后可缓解,未规律诊治。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阵发性胸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干扰素联合羟基脲与单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PT)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我院治疗的71例PT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36)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羟基脲片治疗;对照组(n=35)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33%)与对照组(8.57%)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干扰素治疗相比,联合羟基脲治疗PT具有更好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干扰素 羟基脲
  • 简介:背景:目前关于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发生血小板增多的情况以及预后的报道较少。目的:研究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血小板水平高于600×109/L(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高)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且术前血小板水平正常的患者资料,术后血小板水平高于600×10~9/L(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高)者纳入研究组,同时按照1∶3的比例随机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术后血小板水平正常的脊柱侧凸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脊柱侧凸类型、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等信息进行比较,并观察研究组内科会诊及治疗方案、血小板水平恢复趋势以及血栓情况。结果: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术前血小板水平正常的脊柱侧凸患者2512例,其中22例术后出现中等及以上血小板增多,中度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约为0.88%(22/2512),重度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约为0.24%(6/2512)。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色素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12),肺部感染和(或)胸腔积液、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37)。22例患者经内科会诊后均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考虑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行相关检查未发现血栓栓塞事件。2例血小板极度血小板增多患者予以口服阿司匹林治疗。随访中所有患者血小板水平呈逐步恢复趋势,最终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出现中等及以上血小板增多的比例不高,主要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与手术创伤、贫血状态、感染等因素相关,未增加血栓事件风险,对症处理相关因素后一般可恢复正常。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脊柱侧凸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螺内酯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患者94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就诊顺序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贝那普利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6个月为一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血压、心率等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心功能指标、血压、心率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螺内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各种血小板参数指标,探讨血小板计数增多与疾病的关系,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研究组100例血小板增多的肺癌患者和对照组98例血小板正常的肺癌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含铂类化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之间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数的比值(t=9.958,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t=4.271,P<0.05)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LT数量的增多与肺癌患者的临床临床分期(P<0.05)、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P<0.05)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P<0.05)相关;PLT增多的肺癌患者化疗效果明显低于不增多的肺癌患者(χ2=17.944,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以及相关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可用于对肺癌患者疾病发展的监测和含铂类化疗效果的辅助评估。

  • 标签: 血小板增多 肺癌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螺内酯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患者94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就诊顺序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贝那普利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6个月为一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血压、心率等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心功能指标、血压、心率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螺内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疗效。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儿科首次确诊且在我科治疗的80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患儿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1mg/(kg?d),分为早晚各一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研究组患儿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d),1次/d,连续治疗2周。监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后血小板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评估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14d复查血小板计数水平为(230.31±63.12)×109/L,明显低于研究组(284.22±47.13)×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患儿出现消化道反应,研究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而研究组患儿高达90.00%,可见,研究组的方案对于ITP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方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ITP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避免对患儿产生伤害,在临床治疗ITP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鉴于推广。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人免疫丙种球蛋白 小儿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以我院50例2017年2月13日至2018年5月1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单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实验室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皮疹概率为52.00%,高于对照组,CRP、C4、C3水平分别为(7.39±0.97)mg/L、(179.02±4.73)mg/L、(930.24±7.57)mg/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差异不大,P>0.05;重度患者皮疹概率为100.00%,C3水平为(932.40±10.28)mg/L,高于轻中度,P<0.05,两组其他指标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可见皮疹、免疫因子水平增高等表现,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类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儿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共60例,按照患儿的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多次血小板输注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进行2~5次血小板输注,对照组患儿进行5次以上血小板输注,对比两组患儿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人类血小板抗体检测能够提高血小板输注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人类血小板抗体检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进行诊断鉴别,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治疗。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我院的93例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共有74例患者因为血液系统疾病而引起单纯血小板减少,占79.6%,有66例良性疾病,占70.9%,8例恶性疾病,占8.6%,19例非血液系统疾病,占20.4%;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就诊时血小板计数分布、男女比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提供免疫指标、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可以确诊。结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比较多,需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断和鉴别,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随访。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饮酒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通过半年来我区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267例,从年龄分布、饮酒年限对肝损伤的程度及血小板减少程度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据血小板计数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确诊血小板减少。结论饮酒者血小板在肝中破坏和清除。饮酒者血小板减少发病为慢性型。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合并血小板减少通过“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有效。

  • 标签: 饮酒 血小板减少 肝损伤 &ldquo 升血小板胶囊&rdquo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伴有血小板减少80例新生儿为研究资料,予以实验室检查、围产期因素和临床诊断等,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研究新生儿血小板减少80例中,生后3天内血小板减少的早发型血小板减少30例,晚发型血小板减少5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具有多样复杂化特点,早产儿血小板减少与免疫性疾病、胎膜早破和妊高具有显著关联性;而足月儿血小板减少和羊水污染具有显著关联性,肺炎与窒息和新生儿早发型血小板减少具有显著关联性;新生儿的体重≥2500g、院内外感染和晚发型血小板减少具有显著关联性。结论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形成的相关因素多样复杂化,致此通过分析能够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8例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观察组则给予rhTPO治疗,对比两组血小板变化、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采用rhTPO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应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白介素-11(rhIL-11)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化疗12d、24d后的BPC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综合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76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用rhTPO治疗,对照组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93.33%,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TPO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基本相同,但是rhTPO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综合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大剂量地塞米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合并妊娠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58例ITP合并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悬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前平均血小板计数(54.82±18.65)×109/L,治疗后平均血小板计数(76.72±16.25)×109/L,对比有明显差异(t=5.086,P=0.000);分娩前平均血小板计数(79.51±17.49)×109/L,分娩后平均血小板计数(90.21±9.21)×109/L,对比有明显差异(t=3.110,P=0.002)。顺产18例,占31.03%,剖宫产40例,占68.97%。所有新生儿均无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正常。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悬液是治疗ITP合并妊娠患者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保证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妊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方法根据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80例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来开展研究分析,患者共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有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评估,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是97.5%,对照组的临床满意度是75.0%,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小儿危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要对环境、病情、心理、药物等诸多方面提供护理,提升治疗的舒适度,缓解患儿的痛苦,综合护理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小儿 危重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