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行输尿管内梗阻双J更换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所有接受双J更换术并存在双J梗阻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中,男性3例,女性41例,年龄27.0~70.0(54.6±11.2)岁,分析距上次双J置入的时间、经尿道将双J取出的方法、双J更换方法、双J梗阻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并计算手术成功率。根据钙盐在双J沉积的位置不同,将梗阻双J分为:膀胱端型、肾盂端型、两端型和全阶段型。不同的双J梗阻类型,其更换方法不同:剪末端法是应用剪刀剪去双J膀胱端末端,可见到内部通畅的双J,经双J引入导丝至肾盂,更换新的双J即可,此法仅用于膀胱端型双J梗阻;细导丝法是将不能通过肾盂端梗阻的普通导丝更换为微导丝,使其通过肾盂端型梗阻的双J末端或从侧孔穿出,进入肾盂内,撤出原有双J,即可更换新的双J,此法适用于肾盂端型双J梗阻,或联合剪末端法应用于两端型双J梗阻;辅助鞘管法是以梗阻的双J作支撑,送血管鞘至输尿管内,经鞘送入导丝至肾盂,更换新的双J。此法适用于所有类型双J梗阻。结果44例患者共接受47例次X线引导下双J更换术。在双J取出中,应用直接法37例次,应用间接法10例次,双J取出的总体成功率为100%(47/47)。距离上次双J置入的时间为(4.2±1.3)个月。23例次为膀胱端型双J梗阻,8例次为肾盂端型双J梗阻,5例次为两端型双J梗阻,11例次为全阶段型双J梗阻。应用剪末端法更换双J的成功率为76.0%(19/25);应用细导丝法的成功率为50.0%(2/4);应用辅助鞘管法的成功率为77.8%(14/18)。在剪末端法或细导丝法失败后,4例次又进一步分别应用细导丝法或辅助鞘管法更换,3例次取得成功。双J更换的总体成功率为80.9%(38/47)。未成功更换双J的9例次均通过再次行经皮穿刺肾盂造瘘术置入输尿管双J。44例中,术后发生尿道口疼痛不适4例次,肉眼血尿2例次,均自行缓解。结论X线引导下输尿管内梗阻双J更换安全、可行。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双J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期输尿管镜碎石与预置D-J后二期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一期碎石组48例,二期碎石组58例。比较两组一次性清石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比较,二期碎石组一次性清石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一期碎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输尿管硬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有良好效果,预先置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留置双 J患者出院指导的知晓率。方法:组织工作人员共同探讨留置双 J患者出院指导知识知晓率低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患者对留置双 J出院指导知晓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具体从 57%提升到 9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让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对留置双 J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提升留置双 J患者出院指导知晓率,以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品管圈 留置双 J管 出院指导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前预置双J的必要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Scopus、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18年11月关于术前预置双J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英文检索词为Flexible ureteroscopic、preoperative、Double J stent、Calculus,中文检索词为输尿管软镜、术前、双J、结石。纳入标准:①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学位论文及会议摘要;②研究对象术前经泌尿系超声、腹部X线片、尿路造影或腹部CT等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均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③试验组术前预置双J,对照组术前不预置双J;④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结石清除率、通道鞘置入成功率、球囊扩张使用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等。排除标准:①无对照组;②相同的作者、单位的重复报告;③未涉及相关指标或原始数据不完整,无法提取利用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并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篇文献,其中病例对照试验32篇,随机对照试验14篇。共纳入17 48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 211例,对照组11 2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OR=1.69,95%CI 1.37~2.08,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肾结石亚组中,试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OR=1.67,95%CI 1.41~1.99,P<0.05);输尿管结石亚组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1,95%CI 0.91~3.20,P=0.100)。试验组的软镜通道鞘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OR=5.77,95%CI 3.32~10.31,P<0.05),球囊扩张器使用率低于对照组(OR=0.23,95%CI 0.15~0.35,P<0.0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56,95%CI 0.38~0.84,P=0.00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64,95%CI 0.45~0.90,P=0.010),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MD=-4.95,95%CI -8.90~-1.01,P=0.010)。结论术前预置双J可提高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术后结石清除率,提高软镜通道鞘的置入成功率,降低输尿管球囊扩张器的使用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尿路结石 输尿管软镜 双J管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 热水供暖系统经常在设计中,因为施工时径、管线长短、变径与弯头(包括阀门等管道附件)使用数量和位置、增加新用户等变化,运行时管道气塞、杂质堵塞、泄漏、阀门开度变化等原因,使得各个建筑物的资用压头与实际需要的出现偏差,使系统水力失调,浪费了大量的热量,而供热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 标签: 供暖系统 管网 节能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出院健康教育卡及电话随访对留置双 J 出院患者的影响 。 方法: 从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收治的留置双 J 患者中随机抽取 60 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 30 例)与常规组( 30 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护理人员的出院指导,并建立留置双 J 拔出登记表,患者出院后,给常规组患者发放出院健康教育卡,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延迟拔情况及健康教育知晓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延迟拔情况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留置双 J 出院患者采用发放健康教育卡及电话随访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拔时间,提升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度。

  • 标签: 出院健康教育卡 电话随访 留置双 J 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术后置入双J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性分析本院10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后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生理功能评分、心理状况、精神状况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心理状况、精神状况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其数据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据存在统计学价值。结论:针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给予置入双J后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等评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和采纳。

  • 标签: 优质护理 泌尿外科 双J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复杂输卵管结石中应用螺旋形双J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需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复杂性输卵管结石病例62例进行分组,31例对照组患者术前置入普通双J、31例实验组患者术前放置螺旋形双J。比较两组治疗有关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9%较对照组35.5%低,一次性碎石率93.5%高于对照组64.5%(P<0.05),且实验组患者排石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复杂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螺旋形双J的辅助治疗价值高,有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一次碎石率、缩短结石排出时间的优势。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复杂输卵管结石 螺旋形双J管
  • 简介:摘 要 :北横通道Ⅱ标主体为双层双向 6车道的盾构法隧道,其中上层车道板采用现浇法施工。针对该中板连续急曲线多、表观质量要求高,交通组织复杂,且必须在狭小空间下实现与盾构掘进同步施工的难点。通过研制专用模板台车和配套交通诱导系统实现与盾构同步施工,采用大、小型混凝土运输车辆的短驳解决了狭小空间下的净高限制,并利用标高定位点的设置,混凝土浇筑中直接实现上表面线性,取消二次找平层。通过近 6.5km的浇筑施工和成品验收质量,充分验证了上述施工措施的合理性。

  • 标签: 内部结构 上层车道板 急曲线 小空间 兼顾盾构模板台车 交通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泌尿结石症留置双 J 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对我院在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0 例患者进行研究,参考组患者( n=30 )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 n=30 )在常规护理上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结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6.67% 低于参考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30% , P < 0.05 ,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 96.67% 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 66.67% , P < 0.05 ,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泌尿结石症留置双 J 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泌尿结石症 留置双 J管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利用Multisim14仿真软件对共射放大电路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直流工作点分析了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利用双通道示波器分析了静态工作点过高或过低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对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仿真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利用Multisim14强大的分析功能对电子电路进行计算机仿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 标签: Multisim14 电路仿真 静态工作点 动态指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输尿管结石伴中重度肾积水,应用双重 D-J 引流术的干预效果。 方法: 70 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5 例,两组均经输尿管碎石,术后予以对照组留置根 D-J 进行引流,予以观察组术后留置双重 D-J 引流,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术后 1 个月及 3 个月肾积水直径两组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86% ,明显低于对照组 17.14% 的总发生率( P < 0.05 )。 结论: 对输尿管结石伴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实施碎石术后予以患者留置 D-J 引流可以有效的对肾积水后进行引流,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重 D-J 管引流术 输尿管结石 中重度肾积水 疗效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上了泌尿系结石术后留置双J病患采取规范化的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们医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入住的160例患上了泌尿系结石的病患,并对其实施术后留置双J的病患进行研究,分为研究A组(80例)与研究B组(80例)。对研究B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对研究A组实施规范化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研究A组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75%(7/80),研究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25/80),研究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得多,P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术后留置双J管 规范化 延续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iRoot SP辅助尖充填法及多种预后因素对根治疗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4—2018年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接受根治疗且能追踪复查的患者中,选择使用iRoot SP辅助尖充填后且复诊时间为1年以上患者的110颗患牙纳入分析。根据每颗患牙复诊时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牙的预后分为成功和失败两组。使用连续性修正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对术前是否存在根尖阴影、术前根尖阴影的直径大小和有无封闭剂超充等8项可能影响iRoot SP尖充填临床效果的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颗接受iRoot SP尖充填治疗的患牙总体成功率为95.5%。其中,83颗术前有根尖阴影患牙的治疗成功率为96.4%,68.7%为已愈合;27颗术前无根尖阴影患牙的治疗成功率为92.6%。术前有根尖阴影和无根尖阴影患牙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84,P = 0.772)。术前根尖阴影直径小于或等于5 mm的患牙共53颗,治疗成功率为98.1%;而阴影直径大于5 mm的患牙共30颗,治疗成功率为93.3%。两组患牙治疗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59,P = 0.611)。44颗封闭剂超充患牙的治疗成功率为97.7%,患牙有无iRoot SP超充的治疗成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18,P = 0.640)。结论iRoot SP尖充填法是可行的根充填技术。

  • 标签: 根管充填 治疗结果 单尖充填法 iRoot SP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并对比次与重复多次根疏通填充治疗方法在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 100 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按照 1:1 比例分组,观察组采用次根疏通填充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复多次根疏通填充,对比 2 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指数( NRS )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6.0% )高于对照组( 78.0%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配网不停电作业地电位剪、接火需两人配合进行作业,杆上作业耗时较长,对体力要求高。本文通过对配网不停电地电位剪、接火作业的工具、设备、作业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J型线夹安装工具,该J型线夹安装工具解决了J型线夹无法通过绝缘操作杆安装的难题,降低了J型线夹的安装要求,与其他的作业方法相比能实现单人作业,减少了人力成本,并节省1/2的作业时间,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J型线夹安装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