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同期双膝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行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和选择性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为(410.3±39.6)m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156.2±47.5)ml(t=24.3084,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d内的ΔHb为(40.9±11.6)g/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d内的ΔHb(17.3±7.9)g/L(t=5.7329,P<0.01);观察组患者的ΔHct为(12.3±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ΔHct(8.1±2.4)%(t=6.7377,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的ROM为(117.8±3.5)°,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0.5±0.0)°,HSS评分为(92.5±14.7)分,均较术前ROM(85.5±13.6)°、膝关节屈曲挛缩度(12.8±5.0)°及HSS评分(55.1±20.6)分均明显改善(t=13.6073、10.0324、8.7431,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的ROM为(118.3±2.9)°,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2.1±0.8)°,HSS评分为(81.3±15.2)分,均较术前ROM(86.8±14.1)°、膝关节屈曲挛缩度(13.1±5.9)°及HSS评分(58.9±23.1)分均明显改善(t=12.9458、10.9300、4.7924,P<0.01),两组患者术后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0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度及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4.5916、3.1335,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3,P>0.05)。结论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双侧 单侧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同期双膝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的优劣。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行膝关节置换患者94例,将其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膝关节置患者46例为组;行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患者48例为双组。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和膝关节恢复进行比较,进行优劣分析。结果双组患者术后失血量、输血量高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双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治疗,同期双膝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各有优劣,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予以治疗,相对而言同期双膝关节置换经济、高效,但需要更高质量的护理予以配合。

  • 标签: 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 单侧膝关节置换 优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固定架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肱骨下段骨折患者30例,在随访8个月后,观察肱骨下段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前术后的ADL评分。结果肱骨下段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45±5.75)个月,术后ADL评分(74.68±3.54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治疗肱骨下段骨折中使用外固定架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肱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肱骨下段骨折 单侧 外固定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唇裂继发鼻畸形产生机制,采用相应手术方法对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矫正治疗,探讨唇裂鼻畸形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8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患鼻翼软骨充分松解后与健鼻软骨缝合悬吊固定,在同鼻前庭黏膜皱褶处采用“Z”成形术,在鼻小柱基部及患鼻翼外侧基部的皮下及肌层悬吊固定。纠正鼻翼塌陷、鼻尖过低、鼻小柱偏斜等畸形。

  • 标签: 单侧唇裂 鼻畸形 矫正技术 手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6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麻膝部手术术后超声引导下患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膝部手术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而观察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行患股骨神经阻滞镇痛,对两组的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以及镇痛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静脉自控镇痛时间长,且舒芬太尼用量少,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在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将超声引导下患股神经阻滞镇痛运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仅能够准确定位,还能使镇痛效果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膝部手术 股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吻合动脉的Ⅲ型指尖离断再植的疗效。方法对57例85指Ⅲ型指尖离断进行再植,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3~49岁,平均26岁。85指均为完全断指。指别:拇指17个,示指25个,中指18个,环指14个,小指11个。仅吻合动脉,按潘达德提出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结果。结果本组57例85指共成活80指,成活率达到94.1%。术后33例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潘达德提出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8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8%。结论在Ⅲ型指尖离断再植中吻合动脉是可以选择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再植 动脉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声带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声带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有创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其声音嘶哑的恢复程度和痊愈所需的时间。结果有创组和保守治疗组的恢复满意度分别为75.7±10.60%、82.4±7.56%(p<0.05);痊愈所需时间分别为6.3±4.55周、3.8±1.80周(p<0.05)。结论声带溃疡的保守治疗能获得较快的恢复以及较满意的发音质量。

  • 标签: 声带溃疡 有创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摘除的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将80例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患者均给予电子喉镜下切除术,分析其手术效果。结果8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声带边缘平整,声门良好闭合,声嘶明显改善。结论电子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取得让人满意效果,损伤小,手术准确率高,值得在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电子喉镜 声带息肉 声带小结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炎症反应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金匮肾气丸治疗组、阳性对照药依那普利治疗组,UUO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连续灌胃3d或7d后处死大鼠,取梗阻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68和CD3在肾组织的表达,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肾组织的蛋白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P-IκB)和IκB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3d、7d时肾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增高,CD68阳性巨噬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增多,肾组织中MCP-1、TNF-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IκB-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金匮肾气丸和依那普利治疗后,两药物组较模型组的肾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降低,CD68阳性巨噬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肾组织中MCP-1、TNF-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IκB-α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以改善UUO梗阻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 标签: 单侧输尿管梗阻 大鼠 金匮肾气丸 炎症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使用针刺治疗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门诊针灸科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80例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针刺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2.5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5.00%,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疾病治疗时,使用针刺治疗方案相对与常规治疗方案来说,效果更加明显,治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 针刺 效果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对四肢骨折病人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法的疗效进行探究。研究方法选取省人民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以来接收治疗的四肢骨折病人90例,使用外固定支架的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后,90例四肢骨折患者中有82例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疗效。研究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疗法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有非常显著的疗效,身体机能恢复时间短,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单侧外固定支架 四肢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q01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35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35~70岁,病程1~36个月,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3.2个月)。依据肌肉萎缩最严重部位,将患者分为近型组(23例)和远型组(12例)。采用徒手肌力试验方法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肌力等级。行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观察并比较患者神经受累节段、术前脊髓信号强度的改变、神经受侵犯部位及患者肌力改善程度和时间。结果近型组C4/5水平最常受累(39.1%,9/23),远型组为C,/6水平(10/12)。14例患者术前MRIT2WI发现脊髓内信号增强。侵犯腹神经根的患者有24例、侵犯脊髓前角的29例,其中两者均受侵犯18例。术后肌力增加1级及以上者近型组达82.6%(19/23),而远型只有5/12(P=0.022)。近型组术后15d内肌力改善的患者达56.5%(13/23),而远型无一例改善(Z=-3.255,P〈0.01)。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对肌萎缩型颈椎病疗效肯定,而远型肌萎缩组疗效较差且恢复较慢。

  • 标签: 颈椎病 肌萎缩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观测完全性唇裂Millard术后1、3、6年患儿鼻唇部结构,为术后继发鼻唇畸形分类提供参考数据及后期手术矫正方法和手术时间选择提供参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和口腔科完全性唇裂Millard法术后1、3及6年患儿鼻唇部结构测量的资料,患儿手术时年龄均为6个月,分别列为术后1年组(12例)、3年组(13例)、6年组(12例);并对应选取1.5、3.5和6.5岁同年龄段颌面部无先天性畸形、无手术史的儿童作对照,分别列为正常1.5岁组(13名)、3.5岁组(12例)、6.5岁组(15名)。各组性别不限。以Farkas头面部测量内容为基础,选择11个测量标记点,15个观察项目(11个线性观察项目,4个角度观察项目)进行测量。结果与正常1.5岁组比较,术后1年组患儿的鼻小柱宽度、鼻翼基底宽、鼻宽、唇高、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患鼻翼厚度,以及患和健的鼻孔宽、鼻孔高、鼻翼长、鼻翼外侧角、鼻前角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正常3.5岁组比较,术后3年组患儿的鼻小柱宽度、鼻翼基底宽、鼻宽、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和健的鼻翼外侧角、鼻前角、鼻孔高,以及患和健的鼻孔宽、鼻翼长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正常6.5岁组比较,术后6年组患儿的健鼻孔宽、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以及患和健的鼻孔高、鼻翼厚度、鼻翼外侧角、鼻前角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完全性唇裂患儿Millard法术后随年龄增长,患儿鼻唇部结构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整体趋势逐渐减小,说明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有自行矫正的趋势;为减少术后出现畸形,健鼻孔宽、高和唇宽四项在行Millard法唇裂修复术时应提前给予预防。鼻�

  • 标签: 唇裂 颌面畸形 测量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配偶心理状况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对乳腺癌患者配偶心理进行护理干预,患者生活质量从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等方面来看,乳腺癌患者可获得的家庭支持较高;家庭支持与其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配偶给予有计划的护理干预,能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理过程中重视配偶心理护理,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

  • 标签: 配偶心理状况 乳腺癌患者术后 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