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小耳畸形合并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分期耳廓再造-骨桥植入术后及双骨导助听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的32例双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11.8岁。术前测试裸耳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行颞骨高分辨CT评估乳突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分期耳廓再造及骨桥植入术)。术后骨桥开机时、开机后3、6、12、24个月,测试骨桥助听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安静环境和信噪比5 dB噪声环境下的双音节词识别率);植入骨桥至少3个月后,分别测试裸耳、骨桥助听和双骨导助听(一骨桥+对ADHEAR)的平均听阈及言语识别率。采用国际助听器评估问卷和Glasgow儿童获益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术后主观获益情况。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中9例于耳廓再造术前植入骨桥,6例同期植入骨桥,17例于耳廓再造术后植入骨桥;32例均对佩戴ADHEAR。骨桥及双骨导助听的平均纯音听阈均较裸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5),骨桥与双骨导助听阈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环境下单骨桥及双骨导助听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t=6.50,P<0.05),骨桥与双骨导助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环境下,双骨导助听显著优于骨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调查问卷显示骨桥植入及双骨导助听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双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同时合并重度传导性聋患者,骨桥植入和一骨桥+对ADHEAR均可改善其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双骨导助听较骨桥可进一步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

  • 标签: 耳畸形,先天性 先天性小耳畸形 外科,整形 人工听觉植入
  • 简介:摘要永存坐骨动脉(PSA)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由于PSA特殊的解剖走行,易发生动脉硬化及动脉瘤等。本例患者经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股动脉发育良好伴细小PSA汇入腘动脉,右侧PSA为下肢供血伴右股动脉发育不全。右侧PSA继发血栓形成,引发右下肢出现缺血症状。行右侧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永存坐骨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的发肾癌患者总肾、患肾及健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0例发肾癌患者(肾癌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3~65 (54.2±9.7 )岁]的术前临床资料,并以中国肾癌高发年龄段(47~68岁)的60名健康受试者[其中男性36名、女性24名,年龄(56.1±8.6 )岁]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肾癌组患者术前与对照组同期均行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比较2组受试者的临床指标、总肾及肾GFR。肾癌组总肾GFR与对照组总肾GFR,肾癌组患肾、健肾GFR与对照组肾GFR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肾癌组患者中非对称肾功能的发生情况和健肾代偿情况,比较慢性肾脏病学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和Gate's法计算肾癌组总肾GFR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比、年龄、吸烟情况、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和尿酸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0.021,t=0.656~1.980,均P>0.05 )。肾癌组患者总肾GFR[(103.9±15.9)mL/min]与对照组[(103.2±10.6)mL/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6 ,P=0.908 )。与对照组肾GFR[(51.2±5.9)mL/min]相比,肾癌组患肾GFR[(47.4±13.0)mL/min]明显降低,健肾GFR [(56.1±10.9)mL/min]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8、2.837,均P <0.05)。50例肾癌患者中,21例患者患肾与健肾GFR占总肾GFR的百分比之差的绝对值>10%;16例患者健肾GFR高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肾GFR参考值范围的上限。慢性肾脏病学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和Gate's法分别计算肾癌组总肾GF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1±26.1)mL/(min·1.73 m2)vs. (108.7±13.4)mL/(min·1.73 m2),t=3.765 ,P<0.05]且二者具有相关性(r=0.54,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可获得患肾和健肾GFR变化的准确信息,为肾癌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 标签: 癌,肾细胞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动态显像 Gate's法 分肾功能
  • 简介:摘要:分析本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4例肾脏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患有该病症的儿童在临床上的病理表现、影像检查、诊断过程、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护理。通过对64例案例的分析,从而总结出科学的可供操作实践的临床诊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发育不良肾 输尿管异位开口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是大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脑血管堵塞致使大脑血流不足引起脑组织损伤和坏死,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据调查显示,脑卒中已经是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会导致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如肢体功能障碍、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心肺功能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忽略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整体康复。本文对脑卒中忽略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脑卒中忽略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 标签: [] 脑卒中,单侧忽略,康复治疗方法,综述
  • 简介:【摘要】空预器主电机变频器PLC模块故障,引起其控制电源空开QF3跳闸,空预器主电机跳闸。而由于主、辅电机的就地/远方切换回路共用一个继电器K25,且此继电器控制电源取自QF3空开,QF3空开跳闸后K25继电器失电返回,辅电机远方启动回路不接通,辅电机连锁启动失败,最终导致空预器跳闸。

  • 标签: 空预器 变频器PLC模块 跳闸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与探究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方案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方法:于2020.01-2020.12期间,纳入104例因双额叶脑挫裂伤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纳入52例病人。治疗A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B组采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为40/52(76.92%)与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51/52(98.08%)对照,构成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单侧入路 显微手术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双PVP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96例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在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均等单盲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其中A组实施PVP治疗,B组实施双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长和骨水泥注入量对比存在明显区别(P<0.05)。A组和B组术前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区别明显(P<0.05)。B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5%与A组27.08%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作为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比原发性高血压更为严重的一些并发症,有部分研究已经发现,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等与醛固酮分泌过多有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脏、肾脏等靶器官所受损害也更加严重。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就更为重要。本例患者出现高血压和顽固性低血钾,危险性极高,因此在临床中,我们一定要对此类患者提高警惕。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腺瘤 低钾血症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桥梁建筑项目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悬臂挂篮技术在桥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悬臂挂篮技术的研究与完善,在桥梁项目建设中有十分重要与深远的作用。鉴于此,文章针对悬臂挂篮技术的施工,讲述了悬臂挂篮技术的种类,阐述了悬臂挂篮技术的施工技术。

  • 标签: 桥梁工程 单侧悬臂挂篮法 施工技术 研究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80

  • 标签:
  • 简介:摘要:武汉某工程地下室外墙外边至支护桩内侧的尺寸无法满足模板支设操作空间需求,无法按照常规方法对外墙进行双面支模施工,在确保施工进度,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前提下,采用室内支模方案。本文主要对支模施工工艺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单侧支模 地下室外墙 混凝土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持续向前推进,城市用地一直较为紧张,而城市交通系统必须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共同推进,城市道路用地与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等出现巨大矛盾。城市地下隧道是缓解用地紧张的一种途径。城市地下隧道多采用闭合框架体系,闭合框架的设计使得隧道每一仓的施工都具有相似性,即可采用流水作业的组织模式进行施工。流水作业会大大节省项目成本并会缩短一定工期。在隧道层墙处,由于墙外部即是地连墙围护结构,传统双面支模体系无法施工。只能采用单面支模工艺,另一以地连墙作为一模板。单面支模若采用满堂架工艺耗时耗力,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以选择可移动式支模体系,安全系数较高,并且能够实现上文所叙流水作业的组织模式,节约工期,减少成本。

  • 标签: 单侧支模 闭合框架 流水作业 隧道 可移动定型钢模板
  • 简介:摘要为了能够防止对乳腺癌的发生从而避免产生相关的治疗和死亡,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了预防性对乳房切除术(CPM),CPM在高风险人群中已经被认为能够获益,比如对于绝经前的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目前针对BCRA基因突变接受CPM已经达成了共识,尚无法证明CPM在其他人群中的生存获益,但CPM能够减少95%发生对乳腺癌的风险。所以个体化地评估患者发生对乳腺癌的风险和合理地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综述了发生对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且探讨乳腺癌患者施行CPM的获益。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术 危险因素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传统开放减压术与开窗潜行减压术用于治疗双腰椎管狭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月,纳入8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双腰椎管狭窄,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n=40),另一组为对照组(传统开放减压术治疗,n=40),比较不同治疗术式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在手术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上,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双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开窗潜行减压术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传统开放减压术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 双侧腰椎管狭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同期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诊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同期双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引流量、红细胞压积、3d内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炎 HSS评分 膝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区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旁)腺疾病外科诊疗中心行甲状腺全切+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17例患者,男性87例,女性230例,年龄(41.4±12.1)岁(范围:16~75岁),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采用χ²检验因素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有气管前淋巴结、喉前淋巴结、患中央区淋巴结及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116、69、269、181例,跳跃性转移者16例。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肿瘤最大径、被膜受侵、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及患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rs=0.162,P=0.004)、肿瘤最大径>10 mm(rs=0.184,P=0.001)、被膜受侵(rs=0.135,P=0.016)、气管前淋巴结转移(rs=0.394,P<0.01)、喉前淋巴结转移(rs=0.272,P<0.01)及患中央区淋巴结转移(rs=0.203,P<0.01)是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患区淋巴结有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如存在男性、肿瘤最大径>10 mm、被膜受侵、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转移或患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中央区淋巴结存在转移的可能性较高,可考虑行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肿瘤转移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内耳MRI序列的信号特点,探讨各序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52例突发性聋患者内耳MRI,均可发现迷路信号异常,其中平扫17例、平扫+增强扫描35例,扫描序列包括平扫T1WI、增强T1WI、平扫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3D-FLAIR)及增强延迟3D-FLAIR序列。分析各序列患迷路的信号特点并判断迷路受累的部位;对各序列检出迷路异常信号的能力进行评分。分别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平扫及增强患者中不同序列显示迷路高信号能力的主观评分;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迷路受累部位与听力、耳鸣及眩晕症状恢复与否的关系。结果52例(100%,52/52)患者患T1WI迷路显示高信号,T2WI显示更高信号8例(15.4%,8/52)、低信号3例(5.8%,3/52)。增强T1WI显示患高信号35例(100%,35/35),其中27例(77.1%,27/35)见病变强化。52例(100%,52/52)患迷路于3D-FLAIR(平扫17例,增强35例)序列上均显示明显高信号。平扫T1WI、增强T1WI、平扫3D-FLAIR及增强3D-FLAIR显示迷路高信号能力的主观评分分别为2(2,2)、3(2,3)、3(3,4)及4(4,4)分。增强患者中平扫T1WI、增强T1WI及增强3D-FLAIR的主观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4.528,P<0.001),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均<0.05)。患者平扫3D-FLAIR评分高于平扫T1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9,P<0.001)。3D-FLAIR图像显示后、上半规管壶腹部显著高信号27例(51.9%,27/52),在听力恢复与否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1WI及3D-FLAIR均可有效发现迷路高信号,但后者较前者显示能力好,尤其是延迟增强3D-FLAIR序列,半规管壶腹部明显高信号为听力无恢复的特征性指标。

  • 标签: 内耳 听觉丧失,突发性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