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伴和不伴糖尿病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存活心肌、心功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78例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根据是否患糖尿病(糖尿病病程1年以上)分为糖尿病组(35例)和非糖尿病组(43例)。采用计算机辅助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系统(QCA)行量化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于PCI术后1周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LVEDV、LVESV均以体表面积(BSA)校正为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评价心功能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两组6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来评价预后,包括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冠脉搭桥、心肌梗死的发生。结果糖尿病组1级及2级侧支循环比率大于非糖尿病组(P<0.05),其他临床资料及介入治疗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1周时左室功能指标LVEDVI、LVESVI、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随访时,两组LVEF较前显著增加(P<0.01)。随访6个月,糖尿病组总的MACE与非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无论是否患糖尿病,如证实存在存活心肌且无明确禁忌,均应行再灌注介入治疗挽救存活心肌,改善心功能并减少中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慢性闭塞 糖尿病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慢阻肺(COPD)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医疗卫生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需要积极构建以社区为主导的家庭社区医院管理模式,本文详细在了解我国家庭社区医院管理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其中的COPD管理路径构建策略展开分析。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主导 家庭—社区—医院 管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模式在社区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本社区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将参与人员依照计算机乱序法分成A、B两组,护理人员在社区护理实践中分别对两组实施差异化的护理模式,A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B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模式,观察两种护理模式在社区护理实践中各项数据指标的差异。结果: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护理模式后,两组都较研究实施前的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并且B组社区居民在心理状态改变、生活质量评价及自我管理水平方面的数据表现均优于A组,P

  • 标签: 护理模式 社区护理实践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说明医院-社区联合护理门诊在社区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成果。方法:本次随机抽取120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分析与探讨,时间为2022年1月份至2023年2月份,就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60例命名为参照组,采用医院-社区联合护理的60例命名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满意度及愈合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远超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和愈合时间不及实验组乐观,且患者的满意度低于实验组,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医院-社区联合护理对慢性伤口患者的有效干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和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加快了伤口的愈合时间,值得运用。

  • 标签: 医院-社区联合护理 满意度 伤口愈合率 愈合时间
  • 简介:1摘要社区新生儿访视是新生儿出院后对其健康状况的延续性服务,直接关系到产妇康复,婴儿健康成长和母乳喂养的成功[1]。近些年又增加了对婴儿智力、听力、视力异常的筛查和对早期教育的指导等内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5岁以下儿童死亡最常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期;婴儿死亡的60%~70%发生在28天内的新生儿期;而新生儿死亡70%发生在出生7天内的早期新生儿身上。为了防止新生儿死亡,访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社区医院新生儿家庭访视保健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按常规进行护理访视,而对观察组进行为期1年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合行为干预。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应用SIS测评表进行生存质量的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脑卒中患者在力气、记忆与思维、情绪交流、日常活动能力、行动能力、手功能、社会参与八个领域得分相近(P>0.05)生存质量相似。而干预后,观察组除了记忆与思维交流这两个领域得分提高不明显,其余六个领域得分均有较大的提高(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干预模式效果肯定,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医院社区家庭联合 行为干预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我国如今正面对着了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病率高速增长的双重压力,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低、对疾病的认知不完全导致慢性病控制效果不理想。医院-社区-家庭联合护理模式旨在通过打造多学科团队,使医院-社区-家庭之间相互协作、沟通和信息共享等方式形成对患者的连续性照护服务,最终确保患者在病的整个过程中接受全面、无缝的护理。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文献的回顾,结合官方颁布的通知,总结了医院-社区-家庭联合护理模式的概念、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评估工具的相关进展,目的是为今后的医疗相关人员提供医院-社区-家庭联合护理模式的理论参考。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联合护理模式 慢性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家庭互动管理手段应用于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65例2016.5.1~2017.5.1之间在本社区进行健康体检且诊断为慢性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管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社区-医院-家庭互动管理手段)和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各组人数分别为35例和30例,对比两种管理手段的效果差异性,具体观察指标包括心理状态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程度评分。结果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以上观察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均要明显占优势,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慢性病患者来说,对其实施社区-医院-家庭互动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实现家庭社区医院之间的合作,最大化发挥社区的治疗功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同时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依从性,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医院-家庭 互动管理 慢性病 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62例脊髓损伤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1年,对照组按常规随访护理1年。于出院时、出院6个月及出院后1年3个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压疮和尿路感染发生率、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SDS得分、SAS得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有助于重建患者的自信,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功能康复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 焦虑 抑郁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医院社区家庭整体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50例,入院时间为2014年5月到2017年6月,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出院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采用医院护士和社区护士携手为患者进行医院社区家庭整体的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心理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后,通过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心理HAMD评分,可以看出医院社区家庭整体康复护理干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结论通过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无论是患者的心理康复,还是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方面,医院社区家庭整体康复护理干预都有较好的作用适合于在医疗上的推广。

  • 标签: 医院&mdash 社区&mdash 家庭 整体护理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患者通过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100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通过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48/5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40/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2.43±5.42)分,(61.98±5.79)分,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5.72±3.49)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3.46±4.18)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社区-康复护理模式 脑卒中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1年内收治的100例孤独症儿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50例,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干预),对两组在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的好转,但观察组的Gesell发育评分和感统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 医院 社区 家庭
  • 简介: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管理模式对腹壁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造口门诊的腹壁永久性肠造口患者50例,实施以国际造口师为主导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管理干预措施,包括在每周2次造口门诊,常规造口健康教育等基础上,给予家庭访视、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造口知识和技能的指导、造口沙龙及信息化手段,社区家庭医生和护士参与等。比较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造口自我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得分情况。结果: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造口自我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得分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腹壁肠造口患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造口患者 联合管理 自我效能
  • 简介:在离家约200米的地方,有片占地约l000平方米的竹林。每当晚饭后,我和老伴儿散步经过这片竹林时,便情不自禁地慢下了脚步,欣赏这“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翠竹,有时候还携手迈进竹林听鸟语,感受“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 标签: 医院 家庭 竹林
  • 简介:据我国老龄委最新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预计2025年为2.9亿,2050年为4.1亿,日益膨胀的老龄人口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如何解决城市老人的赡养问题引起政府,非政府组织及有关学者的关注,本文从城市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社区养老的优越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城市养老模式的转变进行探讨。

  • 标签: 家庭养老 社区养老 养老服务 社区服务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家庭联合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15岁的大龄儿童73例(113眼),采用医院家庭联合实施弱视综合疗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3眼中有96眼有效,总有效率84.96%,其中基本痊愈61眼(53.98%)、进步35眼(30.97%)、无效17眼(15.93%)。17例无效眼中,屈光度超过±10.00D者6眼、斜视伴双眼无同视功能5眼、眼颤者1眼、散光超过4.00D者2眼、家庭不配合未坚持治疗者3眼。轻、中度弱视的疗效优于重度弱视;中心注视的疗效优于旁中心注视。结论医院家庭联合治疗大龄儿童弱视能取得满意疗效,需要医务人员、家属和儿童的共同配合。只有充分调动弱视患儿成长环境中关系密切的群体力量,才能提高其治疗效果。因此对大龄儿童的弱视治疗,除科学、系统及规范的治疗外,还应积极地提高家庭支持度。

  • 标签: 医院 家庭 大龄儿童 弱视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