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矿区及矿床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冬吐劲弧间盆地与博罗科努岛弧分界的近EW向区域性大断裂的韧性剪切带内[1],产于华力西中期二长花岗岩与中泥盆统拜辛德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的外接触带中,糜棱岩化凝灰质砂岩为主要赋矿围岩.

  • 标签: 金矿床 原生晕 次生晕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作用 共生组合
  • 简介:三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以锡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地区目前已发现大中型锡矿多处,将成为我国锡业新基地。本文从地球化学特征方面阐述该成矿带的一些规律。按照构造成矿带的划分,三江地区划分出三大锡矿带,自西向东依次为:怒江带,位处怒江深大断裂以

  • 标签: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带 地区划分 深大断裂 花岗岩体 成矿元素
  • 简介:本区处于塔里木—中朝古板块的北缘或欧亚板块的东南缘。是库拉板块俯冲时的影响带。基底岩石为晚太古界变质岩系和古生界砂页岩及火山碎屑岩等。盖层岩石为侏罗系上统张家口组以各种结构构造的流纹岩为主体的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这些流纹岩由浅侵入相逐渐过渡为喷溢相。1.岩石学与岩石化学特征:根据产状与岩石结构构造特点,分为层纹(细纹)状流纹岩、条带状流纹岩、球颗状流纹岩、球粒状流纹岩和碎斑流纹岩。岩石化学平均成分,与戴里化学成分数据相比

  • 标签: 岩石化学特征 火山碎屑岩 基底岩石 古板块 酸性火山岩 张家口组
  • 简介:1.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河北省地处中朝准地台中部靠北侧,其结晶基底形成于吕梁运动时期(1700~1900Ma)。冀东地区以铁镁质岩石为主的迁西群是中朝准地台最古老的岩系,太行山一带的阜平群反映出基底构造具有中央克拉通性质。据调查统计,迁西群马兰峪组地层含金3.1~

  • 标签: 金矿痕迹 金矿床 河北
  • 简介:在系统采集水源样品并分析测试的基础上,重点对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潜水、第三系及侏罗系承压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矿化度、水的化学类型、放射性铀、氡含量进行研究,分析地下水的来源及潜水、承压水在补、迳、排不同地段的变化规律,并认为这种变化规律与水成铀矿的地下水的变化规律相符合。

  • 标签: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地下水 哈密坳陷 变化规律 基岩裂隙水 同位素特征
  • 简介:笔者通过地球化学经典国解和参数研究了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物源及岩石成因。研究表明,该基性火山岩为稳定-半稳定环境下的张性岩套,喷发物源可能是经原始地幔交代的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具地慢热栓的特点,显示古板块分别向西南和北东方向扩张。其构造环境属继承早期陆内裂谷发展而成边缘海盆地的大陆边缘裂谷带。

  • 标签: 耀岭河群 张性岩套 地幔热栓 裂谷
  • 简介:喷珠池位于康滇构造带西南侧的石屏-异龙湖坝区,它所排放的大量气体以无机成因CO2为主(达91.59%)。3He/4He值R=7.78×10-8,R/Ra=0.06,4He/20Ne=417,表明其中大气成分少,属壳源CO2泉气。喷珠池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地震活动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云南 康滇构造带 气体地球化学 氧、碳、氮同位素
  • 简介:渤海海域存在半咸水-咸水环境成因和淡水-微咸水湖相成因的两种低成熟油.半咸水-咸水环境主要分布于辽东湾、渤中凹陷东北缘和沙南凹陷.淡水-微咸水成因的低成熟油主要分布于歧口凹陷及沙南凹陷西北缘.不同成因类型的低成熟油的原油物性、族组分组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与分布特征等存在差异.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为半咸水-咸水环境成因低成熟油的主要贡献者,而淡水-微咸水湖相成因的低成熟油主要来源于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下段烃源岩.

  • 标签: 渤海海域 低成熟油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类型 半咸水-咸水环境 淡水-微咸水湖相
  • 简介: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高矿化度地层水,并以CaCl2型水最为常见.研究认为高矿化度地层水成因主要包括:(a)地表蒸发浓缩作用;(b)地下岩盐溶解作用;(c)隔膜渗透.通过地层水化学分析及其展布特征,可较好地解释盆地流体的活动规律,并能为盆地动力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动态信息.地层水化学特征的各种参数,如变质系数(rNa/rCl)、脱硫系数(100×rSO4/rCl)、碳酸盐平衡系数(rHCO3+rCO3)、钙镁系数(rCa/rMg)和钠钙系数(rNa/rCa)等的组合特征,又可以判断盆地内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的层段.

  • 标签: 沉积盆地 地层 水化学 特征 地质意义 高矿化度
  • 简介:东胜地区直罗组绿色蚀变岩无论是主要地球化学参数、常量元素、伴生元素还是稀土元素特征,均与上岩性段的紫红色岩石相似而同下岩性段的灰色岩石明显不同,反映绿色岩石是由紫红色岩石还原而来。绿色岩石的还原能力远大于灰色岩石的还原能力,现代氧化—还原界线并非绿色岩石—灰色岩石界线而是紫红色岩石一绿色岩石界线。

  • 标签: 地球化学 蚀变 油气还原 绿色岩石 紫红色岩石 氧化还原界面
  • 简介:与煤层气有关的地层水具有一个共同的化学特征,这种化学特征与地层的岩性或年代无关,它能作为一种勘探方法。实际上缺乏硫酸盐、钙和镁的地层水主要含有钠和碳酸氢盐,并且因受到海水的影响还含有氯化物。生物化学作用使硫酸盐、大量的碳酸氢盐,以及钙和镁沉淀减少,据此可推断出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阳离子与粘土互换也可能会减少溶解的钙和镁,但这不是必要条件。硫酸盐/碳酸氢盐比值低是地层水的特征,并且还很普遍,但并不表明有常规油气存在。在许多煤层含水层中发现地层水富含硫酸盐、钙和镁,但未发现伴生甲烷。使用总溶解固体数据可确保这些数据能反映碳酸氢盐浓度的调节范围,以便模拟蒸发残留物。碳酸氢盐总含量的计算误差结果可能导致地层水中的碳酸氢盐含量太高,因此使待处理的问题变得复杂化。重点研究与甲烷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提高对远景构造的评价并且有利于勘探目标的选择,了解地球化学特征对评价普通的井疲劳试验也是有用的。在地层水分析中出现的高浓度硫酸盐能证明早期缩减试压泵是正确的,并且能促使后续钻探井的井位远离供水区。

  • 标签: 地球化学特征 地层水 煤层气 伴生 生物化学作用 勘探方法
  • 简介:利用2002年抽样调查的220个烤烟样品,对我国烤烟中的氮、钾、磷、钙、镁、锰、铜、锌、硼、钠、铁、氯、烟碱、还原糖等14个指标的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除钙、钠、锌、硼、还原糖、烟碱外,其余指标在品种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的高低顺序不同.在样本数较多的K326、云烟85、云烟87、NC82、NC89中,K326的钾含量为1.79%,显著地高于云烟85、NC82、NC89,NC82、云烟87的氯含量分别为0.39%、0.32%,显著地高于K326、云烟85、NC89中的氯含量;2)氮、硼、烟碱含量从上部烟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降低,而钾、铁、还原糖则从上部烟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升高;3)烟碱含量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而其余指标在地域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的高低顺序不同.河南烟叶的钾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省份,贵州烟叶的氯离子含量显著地高于其他地方,湖南烟叶的还原糖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所有地方;4)我国烟叶氮、磷、钾、钙、镁、锰、氯、铜、锌、硼、钠、铁、烟碱、还原糖含量落在巴西烟叶范围之内的理论概率分别为0.525、0.598、0.485、0.338、0.462、0.839、0.449、0.384、0.275、0.586、0.621、0.586、0.739、0.684;还原糖、烟碱、钾、氯含量符合"国际型优质烟叶"质量标准的概率只有0.389、0.660、0,531、0.309.

  • 标签: 烟叶 矿质元素 化学成分 分布函数
  • 简介:应用GC/MS、GC/MS/MS分析技术,剖析了塔西南地区侏罗系和二叠系两套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建立了区分的指标体系,即二叠系源岩重排藿烷、C30-未知萜烷含量丰富,侏罗系源岩重排藿烷含量较低,但检测到二萜类化合物,而在二叠系源岩中未检测到该类化合物.柯克亚原油重排藿烷、C30-未知萜烷发育.精细油-岩对比结果表明,柯克亚原油主要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同时原油中检测出微量的二萜类化合物,说明侏罗系烃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

  • 标签: 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 重排藿烷 油-岩对比
  • 简介:桐柏-大别地区,桐柏杂岩和大别杂岩内广泛分布的花岗质片麻岩系是早元古代大别造山阶段的产物。整体显示由高铝型向低铝型和钠质向钾质花岗岩演化规律,构成连续的钙碱性演化系列。其稀土配分类型与岩石的碱质组分(钾钠比值)有关。笔者认为,该区花岗质片麻岩系与TTG岩系有明显不同,属大陆成因的I型花岗岩系列。

  • 标签: 桐柏─大别地区 花岗质片麻岩系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 简介:江绍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有许多金矿床和矿点,明显受前寒武纪双溪坞群变质岩系和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控制。双溪坞群岩石总体变质较浅,以钠(更)长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矿物组合为特征,它们代表了变质程度较浅的绿片岩相。诸暨王家宅至璜山一带,由于经受了强烈的动力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相对变质程度较深。金矿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石

  • 标签: 变质岩系 地球化学特征 变质程度 金矿化 韧性剪切带 绿帘石
  • 简介:肥沃的湖沼沉积物,造就了龙泉山的水果之乡.对双流太平果木区的剖析表明,有机质高,特别是速效钾高有利果木的发育,不同的果木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金堂脐橙区K2O、P、Mn、Se高,发育在姜石黄壤土和黄红紫泥土的界面上,形成元素的互补是造就"中国脐橙第一乡"的主要原因.蒲江趴梨产区高N、K2O、Se,茶业产区高Cu、B、Mo,TFe2O3、Se较高,土壤偏酸性.

  • 标签: 土壤 地球化学 经济作物 农业有益元素 绿色农业 成都
  • 简介:2002年5月和8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水质化学耗氧量(COD)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近期COD含量变幅在0.41~2.72mg·L^-1之间,平均值为1.21mg·L^-1;区域分布呈北部向南部水域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夏季COD的含量高于春季;以我国Ⅰ类海水水质COD含量≤2mg·L^-1标准评价,超标率为15%;COD含量与同期(春、夏季)的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在夏季呈负相关性.

  • 标签: 化学耗氧量 珠江口水域 分布特征 C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