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立时间不长,就成立了国学研究所(现已更名为国学院——编者注),并且开办了国学讲座.如今国学系列讲座又要结集出版,名曰《城市国学讲坛》.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我也很愿意为这部文集写几句话.2007年秋天,我访问过这所院校.通过了解,我觉得她的办学理念非常好,这就是: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

  • 标签: 2007年 职业学院 办学理念 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兴校
  • 简介:北极圈以北的夏季,白天时间长。极端时没有黑夜,更方便了航行船舶的视觉瞭望。海面浮冰,似雕刻艺术,千奇百怪,各式各样!梦境如画,浮想联翩-冰海冰幻彩云间,仙池仙境瑶池旁!身临如此美景,可曾忘却烦恼?可曾有许多惊喜。

  • 标签: 北冰洋 航行船舶 雕刻艺术 北极圈
  • 简介:行走的文字文友马汉将多年写下的行走文字整理结集。我很愿意做他的第一读者。年轻时.有过一段居无定所的军旅生活。我也由此成了爱好行走的人。窃以为.人生虽然终究是要画个圈.这个圈却少不得缺口.诸如失败是成功的缺口.生病是健康的缺口,离别是相聚的缺口。穷愁是安逸的缺口,等等。

  • 标签: 军旅生活 缺口 文字 离别
  • 简介:《集韵》是宋代继《广韵》之后的又一部大型官修韵书。根据卷首《韵例》,它在收字、注音、释义各个方面都尽量要求完备,这和陆法言《切韵》以来的韵书“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削除疏缓”的旨趣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大杂烩”,用途不大。其实这部书收字三万以上,大大超过了《广韵》;收录字的读音也比《广韵》多,有的字的读音多达十个以上;字义的解释也比较丰富,收录的义项不少。这部书除了音韵学上的价值外,在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只要运用得当,它对研究古音,探索词义,考察字形结构都有很大的好处。除此以外,《集韵》注音将切语的类隔切改为音和切,每个韵内部的小韵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类聚在一起,开宋代韵书革命的先河,也是值得注意的。

  • 标签: 韵书 校本 《广韵》 《集韵》 《切韵》 字形结构
  • 简介:前人怀疑《兰亭集》者,或以为从文章到书法都是伪造的,或以为此伪作乃出自陈僧智永之手。鉴于东晋南朝历史文化条件,本文则以为这些看法值得商榷。自来皆肯定传世今本《集》书法水平极高,“章法为古今第一”,是“神品”,而据唐人书品论,智永书法虽善,乃指其隶书(正书)、草书,其行书水平则稍差,与王羲之相距甚远,这就意味智永绝对无法伪造出这一“神品”来。而且鉴于当时琅琊王氏礼教家风,智永的“末裔”身份也决定他不大可能违反孝道,去伪造远祖文章、墨迹;史载《集》墨迹的存在在唐代以前几乎是不为人知晓的,因而纵使撇开智永,假定当时另有一造假足以乱真的无名顶级书法高手,在南朝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获取经济或政治利益而伪造王羲之墨迹,则此伪造目的必然决定他选择目标乃是易于出手,为人们熟知、欣羡的王氏墨迹名作,而不会去找一当时毫无名气、很可能无人问津的《集》去伪造;这些表明,唐代以前没有伪造《集》的条件,不存在伪造《集》这一问题,由唐代流传至今的今本《集》当是真品。

  • 标签: 行书 依托 钟繇书法 书品
  • 简介:那时候我在苏州写作,王啸峰在苏州工作并写作,我们没有见过面,不过我常常从苏州的文友那儿听到王啸峰这个名字。说实在的,苏州的文人作家是有才气的,有才气的人,常常是恃才傲物的,是喜欢指点江山的,常常也是眼中没有别人的,但是在这些自视甚高的才子们口中,似乎他们对王啸峰的认知和评价倒是很一致的,认同王啸峰的文字,认同王啸峰眼中和笔下的既熟悉而又新鲜甚至有点奇异的苏州。

  • 标签: 苏州 王啸 写作 才气
  • 简介:杨钢粮,原籍四川简阳,自幼习画。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师从李有行大家、李宝琴教授。学业优异,留校任教10年,后赴德国,日本,非洲等地举办个展访学。

  • 标签: 四川美术学院 毕业 教授
  • 简介:首先藉此机会,谨向由庄启程先生创办的维德集团50周年,暨维德工业城奠基20周年,表示由衷地祝贺!在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中,人与人之间讲究缘份,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对因缘际会十分珍惜。

  • 标签: 民族传统观念 工业城
  • 简介:一、引言费孝通先生这一辈的学者有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因为当时的中国已经步入了一场巨大的变化。这场变化不同于前人所谓的因循之变,按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说法,其本质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大病变。中国社会的人心秩序与社会体统的“生原”面临着全面的挑战与危机①。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这场危机。按钱穆先生的说法,中国社会的组织形态,大致可分为四类:城市,乡镇(镇与乡村),山林,江湖。其中的乡村则是人心秩序与社会体统的发源地,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中国文化有形的根是乡村,无形的根就是老道理”。

  • 标签: 《乡土中国》 “差序格局” 社会人格 中国社会 忧患意识 历史学家
  • 简介: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集,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革命历史画卷,同时也表露了他的博大胸襟、豪迈气慨和滚烫的诗心,永远激励着后人。因此,许多文学家、艺术家以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如报告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绘画、书法等来传播那些震古烁今的诗作。以甲骨文书写毛泽东诗词,早有人尝试过、实践过,但由于难度较大,多是写一首或数首。

  • 标签: 甲骨文书 毛泽东诗词 文学艺术形式 诗心 回锋 结体
  • 简介:所谓“调”,是指通过调动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的顺序,把原文中不通顺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使文章的顺序安排趋于合理、科学。文章的顺序,指的是写文章时安排的次序。好的文章,脉络思路十分清晰。如何合理地安排文章的顺序,这要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来确定。当代中学生由于缺乏一些文章学方面的知识,在安排文章的顺序时,往往出现一些差错,需要加以纠正。下面结合不同的文体,谈谈如何理顺文章的顺序。

  • 标签: 顺序安排 调整 文脉 文章学 当代中学生 体裁
  • 简介:是册予己丑年写来,所谓看山时翩翩少年.画山时已届不惑.于己可叹可慰。窃以为自己于意境上用力,即便有瑕.却是言外之意:偶著文自娱.以示己志.是否能拨弦外之响读者自有公道。此外予来自山林远乡,于故里之寸草、树木、村寒.阳暮无不了然.予今写之,与草木而争荣耶?还是慌不择道?抑或发金石之声?予戏曰:略可观之.或有高致。

  • 标签: 新作品 册页 山水 言外之意 己丑年
  • 简介:一、捷尼舍夫生平简介埃·捷尼舍关是前苏联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突厥——蒙古语研究室主任、国立莫斯科大学亚洲学院突厥语文学教研室教授、苏联突厥学家委员会副主席、苏联科学院文学与语言学部语言史和方言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语言学博士,他于1921年4月25日出生于奔萨市的鞑靼族家庭中。

  • 标签: 中译本 撒拉语 语言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 结构 研究室主任
  • 简介:陈鸿森先生是一位古典文献学家,他在中国经学以及清代学术史等领域之精深造诣,早已名闻海内外。他曾担任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馆长多年,交游甚广,又乐于助人,很多到台北访书的学者都深受其惠,其美名也久播于学界。遗憾的是,我与鸿森先生却缘悭一面,直到四年前到台北参加学术会议,才有幸识荆。

  • 标签: 遗文 阮元 古典文献学家 清代学术史 图书馆馆长 中国经学
  • 简介:安阳师范学院姬学友教授的论著《从外围接近鲁迅》即将付梓,嘱我作序,辞不获已。我想,他坚持让我写的一个原因,是2012-2013学年他在鲁迅博物馆访学,我们相处得很愉快。他离开鲁博时,举办了一个专题书法展“致敬鲁迅”,作为一方面的成绩的总结。我写了一篇小文《送姬学友君归安阳》,其中有这样一些话:“学友君在鲁博合作研究一年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手稿整理与研究’,研究台静农等名家法书,多方请益,广泛交游,学问与书艺俱进。安阳乃古代殷商繁盛之地,文物遗存丰富。

  • 标签: 鲁迅博物馆 国家社科基金 师范学院 重大项目 文物遗存
  • 简介:我家祖籍在南京竹四巷,从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春三月庚辰起程,农历五月中旬,来古湟北沙棠川董家寨居住。初年来由,官方开荒公垦,后归其田耕牧为生。我始祖寇宣生于大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时年40岁。从南京(金陵)来古湟边陲,路经七十五天。当时路程遥远,跋山涉水,崎岖桥少,栉风沐雨,忍饥受渴,寒热无着,力行千辛万苦,沿途也有死难者。

  • 标签: 董家寨 京竹 棠川 明洪武 北沙 至顺
  • 简介:建国以来,我的父亲范长江先生对自己的新闻工作生涯,一直十分低调。他只是在《记者工作随想》等文章中对往事偶有提及,即使对家人也很少谈及他在三十年代如何做记者。旧版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一直静悄悄地摆放在他的书柜里,我却从未听他讲解过这两本书。文革后我在北大研修新闻专业时,才从教科书中知道,父亲当年的记者经历非比寻常,他的两本书被视为中国新闻界的经典之作,但他本人却一直对自己的过去淡然视之,毫无矜功自傲之意,甚至似乎刻意回避这个话题,有人建议他重新再版这两本书,也被他明确拒绝了。而我心中隐约感到,父亲的低调不仅仅是出于谦恭自省,而是个中另有缘由:以其对历史与社会异常敏锐的洞察力,我父亲对这两本书可能招致的政治风险,或许早有不祥的预感。

  • 标签: 长江 回归 新闻工作 政治风险 父亲 记者
  • 简介:在《画山水》中,宗炳提出“应目感神”、“以形媚道”,审美主体在观照山水时,内在精神自觉地灌注于对象之中,从而使山水也具有了人的精神与情感,两者契合交融,山水也被生命化、情感化、人格化了。他还提出“澄怀味象”和“畅神”,强调在山水画的欣赏中,从心所欲,物我两忘,以自由的精神遨游于天地之间,忘却现实的痛苦与烦恼,获得审美的高峰体验。

  • 标签: 宗炳 画山水序 生态美学
  • 简介:金德平先生是我二十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以“挚友”相称,当不为过。德平是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钱币学会的业务骨干,他为人忠厚,办事认真,思路清晰,踏实敬业。他长期从事《中国钱币》杂志的编辑工作,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杂志副主编。2003年初改任中国钱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一直到退休。

  • 标签: 中国钱币博物馆 金银 编辑部主任 收藏 中国钱币学会 《中国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