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腺瘤的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下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胆总管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EUS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胆总管腺瘤EUS下表现为均质中等或中低回声软组织团块,边界清晰,动态观察可见腺瘤于胆管内漂浮,但不可移动。15例患者EUS与病理诊断符合14例,诊断符合率为93.3%。1例患者由于胆汁淤积误以为病变可移动而被EUS诊断为胆泥团。1例患者胆总管有2处孤立腺瘤,分别位于胆总管中段及下段,其余均为单发腺瘤。腺瘤位于胆总管下段9处,位于壶腹部4处,位于胆总管上段2处,位于胆总管中段1处;病理为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瘤变7处,局部恶变4处;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瘤变6处,局部恶变3处;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瘤变2处;乳头状腺瘤1处。结论EUS有助于胆总管腺瘤的定性诊断,可作为提高胆总管腺瘤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技术方法。

  • 标签: 胆总管 腺瘤 腔内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结肠息肉表现及病理结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8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采用活检钳除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对所有患者下的表现、病理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80例患者中,共发现92枚息肉均全部摘除,摘除率为100%;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复发及残留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进食、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结肠息肉者经诊断,能对其内表现及病理结果清晰的观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且EMR治疗法具有诸多优势,其能提高结肠息肉治疗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表现 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表现下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下治疗的27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超声表现、病理特征及下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的病变表现为黏膜下隆起,超声检查示病变长径(0.69±0.44)cm(0.32~2.00 cm),来源于黏膜下层14例(51.9%)、黏膜肌层8例(29.6%)、黏膜层5例(18.5%),诊断准确率92.0%。行内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6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21例,ESD术后出血发生率4.8%。术后病理为G1级20例(74.1%),G2级6例(22.2%),G3级伴淋巴管癌栓1例(3.7%)。术后随访3~36个月总生存率96.3%,对于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神经内分泌瘤患者,EMR术后复发率较ESD高(33.3%比0,P=0.042);EMR与ESD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可用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前诊断,对2 cm以内、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胃肠神经内分泌瘤ESD治疗复发率低于EMR。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腔内超声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疾病的表现下治疗效果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49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对于所选4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全部通过组织标本活检或是手术切除流体病理检查获得明确诊断属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结果:49例病人中肿瘤处于低位直肠段20例,中段15例,下段14例,其中25例病人接受超声检查,显示19例病人在超声检查下诊断属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病人诊断属于间质瘤,3例病人诊断属于脂肪瘤,1例病人诊断属于平滑肌瘤。19例病人接受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17例病人接受下粘膜切除术进行治疗,10例病人接受经粘膜下隧道肿物剥离术进行治疗,1例病人接受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2例由于不同原因没有通过上述治疗。结论: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中大部分属于男性人群,普遍出现在中低位直肠段,超声技术的成熟运用可以帮助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变性质和组织学起源,但是具有一定误诊率,最终需要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开展经治疗效果理想,治疗方法安全,可以提供完整病理学资料,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下治疗 内镜表现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sgealrefluxdisease,GERD)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可伴食管轴膜的损伤和(或)其他并发症状,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是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本文就近年来GERD相关诊断及其内表现作一综述,有助于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性肝病的表现。方法:2018年3月到2022年8月,选取22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内检查,观察并统计患者的表现。结果:肝细胞型患者的炎症样病变大于混合型患者、肝淤积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型患者、混合型患者、肝淤积型患者的溃疡样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病患者应用检查,可明确病变具体类型,指导临床展开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内镜 肝细胞型 混合型 肝内淤积型 炎症样病变 溃疡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消化科经结合发病特点诊断、结肠检证实的72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症状出现5d内行全结肠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2周复查结肠,其中部分病例再次取病变黏膜活检,分析其内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经肠检查确诊的7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男28例,女44例,年龄39-85岁,平均年龄63.5岁,其中50岁以上6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及腹泻等。其中一过型68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检查显示非特异性改变。结论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伴基础疾病或存在诱因的老年患者,突发左下腹疼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行结肠检查是确诊、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镜
  • 简介:异位胰腺为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近年来,由于超声技术发展,其检出率有增加趋势。本文回顾21例经病理证实的异位胰腺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芮表现及其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异位胰腺 内镜表现 临床表现 病理分析 先天性发育异常 超声技术
  • 简介:摘要胃错构瘤性翻性息肉是一种罕见疾病,下一般难以诊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了3例胃错构瘤性翻性息肉,其中2例患者表现为黏膜下隆起,超声提示起源于黏膜下层或黏膜肌层,呈混杂回声,可见无回声区,拟诊平滑肌瘤或间质瘤;1例表现为带蒂息肉。通过分析3例患者、超声及病理特征,并查阅文献进行总结。

  • 标签: 错构瘤 息肉 胃错构瘤性内翻性息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表现。方法:于我院消化内科中选取179例被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胃癌病症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早期胃癌临床病例特点及表现。结果:从实验分析可见,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较为复杂,包括年龄、性别、装置、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浸润深度等方面;同时在内下检查时,胃窦部病变占比较高,病灶直径>1.0cm的患者数量较多,且在大体类型方面规律性无较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表现复杂,多以高龄男性、胃窦部好发,且整体病灶直径较大。

  • 标签: 胃癌 早期 临床病理特点 内镜下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90例急性酒精中毒引起患者的表现,增强医生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胃部疾患的干预治疗意识。方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9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表现分析,结果急性酒精性中毒患者的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贲门粘膜撕裂。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下可有多种表现,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同时,应注意到对胃部疾患的干预和预防治疗。

  • 标签: 急性酒精中毒 内镜下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来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下的表现。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之间接诊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下的检查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与分析。结果:通过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早期胃癌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8例,男性患者占比60%,女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占比40%,年龄55岁以上的占比58.75%,55岁以下的占比41.25%,同时我们也看出,患者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和患者体内的淋巴转移情况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且与浸润的深度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年龄与性别则与胃癌的转移没有必然的联系(P

  • 标签: 内镜 表现 早期胃癌 临床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在内下的表现情况。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为例,对其临床病例资料以及检查表现结果进行了解,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胃癌发生率进行统计,统计各种主要症状(上腹疼痛、食欲不振、饱食感、身体消瘦、黑便、无症状)的比例,研究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淋巴结是否转移)。结果:年龄<55岁患者的胃癌发生率为28.0%(14/50),年龄≥55岁患者的胃癌发生率为72.0%(36/50),由此可见,年龄越高,胃癌发生率越高;男性患者的胃癌发生率为64.0%(32/50),女性患者的胃癌发生率为36.0%(18/50),由此可见,男性患者的胃癌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结论: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明显,临床中可以根据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对疑似胃癌患者进行内检查,一定要仔细,避免发生漏诊,对于年龄较高的男性患者,更要重视,因为其胃癌发病率相对较高。

  • 标签: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特点 内镜表现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表现,为临床诊疗早期胃癌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 86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与检查相关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点、表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早期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比较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性别、病变部位、下分型、病灶直径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男性、黏膜下癌占比较高,大体类型为Ⅱ型,同时早期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应选用恰当的治疗方式。

  • 标签: [ ]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特点 内镜 淋巴结转移 手术 病灶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慢性炎症为表现的胃黏膜腺体出现萎缩的疾病,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癌前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以胃痛、反酸、嗳气等。通常以内检查作为最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下主要表现为单纯性萎缩及伴增生性萎缩。通过对胃镜下不同的表现以及临床症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分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以及研究。其中单纯性萎缩主要以黏膜颜色改变、血管暴露明显,胃皱襞变浅、消失。而伴增生性萎缩则能观察到黏膜出现颗粒及结节状突起,常常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相关。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可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轻、中、重度等。轻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以非特异性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而中度常常出现腹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等表现。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贫血、消瘦等。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癌前病变,其癌变发生率极高,因此提高该疾病早期的诊断以及鉴别的准确性并采取早期治疗是改善胃癌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治疗生存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与临床表现及诊断的相关性对提升对患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单纯性萎缩 伴增生性萎缩 内镜下表现 胃镜 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三级预防 早期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在内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经我院胃镜诊断为中重度CAG的患者125例,在病变处取活检进行检测,对内描述的结果和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解CAG表现同病理检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病理学诊断中重度CAG有87例,轻度CAG有20例,无粘膜萎缩18例。出现轻中重度肠上皮化生的患者有70例,出现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患者有75例。中重度CAG的胃镜诊断和病理检查结果,肉眼符合率仅为69.60%。将表现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胃镜下的胃粘膜各种表现对CAG阳性预测值均可达到80%以上,对A,B,C三种表现同时分析时,对CAG的阳性预测值可达91.23%,而对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胃镜下表现阳性预测分别为61.40%和56.14%。结论通过分析CAG的下诊断和病理检查发现,两者的肉眼符合率较低,所以对于CAG的诊断应将表现和病理结果结合起来,二者均不可或缺,这样对CAG诊断的准确率将大大提高。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检查 内镜表现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技术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5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本组150例患者均经超声技术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测诊断。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超声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特异度进行计算并对比。结果最终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40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10例患者排除胆总管结石。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97.14%(136/140),特异度为90.00%(9/10);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87.86%(123/140),特异度为50.00%(5/10)。组间对比,超声技术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均显著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的效果确切,准确度与特异性均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超声内镜 影像学表现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