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植入磁共振(MRI)兼容起搏后行1.5 T MRI扫描的安全性及起搏系统的稳定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MRI兼容起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行MRI扫描前、扫描后即刻以及扫描后1、3、12个月的起搏系统稳定性及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和电池寿命及临床不良事件。结果113例患者接受MRI扫描并按时完成各阶段随访,扫描过程中无心前区不适感、无误感知、无脉冲发生器重置、无起搏导线脱位,除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扫描中监测到房颤外其余患者未监测到心律失常。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感知,心室起搏阈值、感知在MRI扫描后各随访时间点与扫描前变化无临床意义。1例患者MRI扫描后12个月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心室感知幅度较基线下降50%以上,其余患者随访未发现起搏阈值增加0.5 V以上、感知下降50%以上以及起搏电池提前耗竭情况。心室导线阻抗MRI扫描后12个月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10±117.87)Ω对(547.76±122.00)Ω,P=0.001],随访期间无心房导线、心室导线阻抗<200 Ω或>1 500 Ω。结论植入MRI兼容起搏患者进行1.5 T MRI扫描时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好。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磁共振兼容起搏器 磁共振成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单边核磁共振传感的特点在于具有开放性的结构,而且造价相对较低,体积较小,在大型样品的现场无损试验当中特别合适,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具体分析研究某单边核磁共振传感,并且阐述其应用,以供参考。

  • 标签: 单边核磁共振传感器 应用 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兼容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情况和MRI扫描的安全性。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植入MRI兼容起搏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植入术后MRI扫描情况及起搏各项参数变化。结果共447例患者植入MRI兼容起搏,植入前56例次患者曾行过MRI检查;植入后9例次行1.5TMRI扫描,1例次行3.0TMRI扫描。扫描部位包括:头部8例次、肝胆1例次、脊柱1例次。扫描前后起搏各项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MRI成像清晰。随访至MRI检查后6个月,未发现起搏工作异常及电量异常耗损。结论MRI兼容起搏植入呈上升趋势,在规范的操作流程下,患者能安全有效地进行MRI扫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兼容起搏器 磁共振成像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医科达磁共振加速(Unity MR-Linac)摆位精度及流程时间等相关问题。方法回顾Unity MR-Linac实验入组患者共14例,统计分析所有分次的治疗时间(包括摆位、扫描、重新制订计划和出束时间)和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随机选取常规加速器使用一体架固定的患者11例,统计摆位误差。成组t检验两组摆位误差的差异。结果Unity组患者在左右、进出、升降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5±0.30)、(0.02±0.57)、(-0.10±0.28) cm;总体平均治疗时间为36.87min,其中摆位平均时长5.40min,扫描平均时长7.48min,自适应计划平均时长7.46min,出束平均时长9.48min。常规加速组患者在上述3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05±0.25)、(-0.01±0.25)、(-0.03±0.23) cm。两组摆位误差在左右方向不同(P<0.001),进出和升降方向相近(P=0.061、0.374)。结论除左右方向外,在无激光灯情况下患者的摆位误差与常规加速摆位误差相近。应用流程在顺利情况下治疗时间也在患者承受范围之内。MR引导放疗应用前景广阔,流程上需要优化。

  • 标签: 磁共振加速器 摆位误差 治疗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Ulrich高压注射在磁共振增强中的应用体会,探讨其在磁共振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MRI增强检查的患者3539例,其中男1841例,女1698例,年龄8-86岁。因静脉留置针易于操作和固定1,故受检者均采用20-22G密闭式留置针行手臂静脉穿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159例采用德国UlrichMississippi(XD2000)造影剂注射,注射模式生理盐水-对比剂—生理盐水。B组1380例采用老式双筒高压注射,注射模式对比剂—生理盐水。两组都根据检查部位及病人体重,设置流速、流量、剂量及注射时间。结果A组2例因留置针塑料卡未打开,高压注射停止注射,打开卡关后继续注射,2例少量生理盐水外渗,高压注射停止注射,重新穿刺后再注射,都获得了满意图像。B组有5例药液外渗,3例留置针塑料卡未打开,注射时留置针针头破裂,重新注射后顺利完成检查,图像满意。结论Ulrich高压注射能精确的调节造影剂的注射速度、注射剂量,灵敏度高,准备时间短,排气快,优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病人等候时间,减少药液用量,减少病人的费用。因此熟练掌握Ulrich高压注射器使用性能、操作技巧和各项护理,能提高影像质量,增加病变诊断率。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高压注射器 磁共振 增强检查
  • 简介:摘要对某医院磁共振加速机房进行屏蔽设计和计算,评价加速机房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磁共振加速器 放射防护 屏蔽计算
  • 简介:把数控电位器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中梯度预加重电路,其原理是用DCP来代替模拟式梯度预加重电路中手调电位,从而调节梯度预加重电路中过冲波形的幅度和时间常数

  • 标签: 中的应用 成像系统 数控电位器
  • 简介:摘要:T型共振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全频谱的降噪结构,既适用于低频降噪也适用于高频降噪,同时,因为其形状细长且尺寸灵活,可在主结构上进行设计,不占用额外空间。近年来,随着家电产品的升级迭代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降噪手段已无法满足有效提升现有的指标,本文将首次将T型共振腔应用于净化的噪声控制。通过净化的噪声频谱的分析,确定目标降噪频率,设计T型共振腔。对于空气净化底座,在较为紧凑的空间内,通过两根T型共振腔在目标频段实现了6.1dB的降噪效果。

  • 标签: 声学共振腔 声腔模态 净化器噪声
  • 简介:摘要国内植入的1.5 T磁共振成像(MRI)全身扫描兼容起搏,虽然解决了起搏术后患者无法做MRI的问题,但随着影像质量要求的提高,对3 T MRI扫描兼容起搏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现报道国内率先植入3 T磁共振全身扫描兼容起搏的病例1例。

  • 标签: 起搏器 人工 磁共振 兼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磁共振兼容起搏患者进行3.0 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严格按照规范化检查流程,在电生理专科医师、起搏工程师和影像科医师3方人员的配合下,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4例植入磁共振兼容起搏术后的患者进行3.0 T MRI检查。MRI检查前后进行起搏程控,分析心房及心室的感知、阻抗和阈值等参数,记录MRI扫描相关不良事件,并评估MRI影像质量。结果14例患者年龄(59±18)岁,年龄范围17~81岁,男6例,共接受16例次MRI检查(头颅8例次、颈椎2例次、腰椎3例次、心脏3例次)。4例患者在植入起搏前接受过MRI检查。11例患者脉冲发生置于左胸,3例置于右胸。MRI检查前后起搏程控检查的感知[心房:(3.3±1.2) mV对(2.6±1.5) mV,P=0.29;心室:(9.1±3.7) mV对(6.8±4.7) mV,P=0.39]、阻抗[心房:(578±162) Ω对(587±88) Ω,P=0.41;心室:(584±200) Ω对(578±66) Ω,P=0.63]和阈值[心房:(0.6±0.2) V/0.4 ms对(0.8±0.1) V/0.4 ms,P=1.0;心室:(0.8±0.3) V/0.4 ms对(0.8±0.3) V/0.4 ms,P=0.76]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需程控调整。所有患者无心悸、灼热感、疼痛、晕厥等不适症状,亦无脉冲发生故障、电重置、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3例(2例右胸,1例左胸)心脏MRI检查存在导线和脉冲发生相关的伪影,经影像科医生评估,MRI质量对病情诊断和评估无不良影响。结论磁共振兼容起搏患者在规范化流程下进行3.0 T MRI检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心脏MRI的脉冲发生和导线伪影并未影响MRI检查结果的影像价值。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磁共振成像 3.0 T
  • 简介:多输入DC-DC变换由于其独特的电路拓扑结构,在结合利用诸如太阳电池,燃料电池,风力发电等电源容量及电压级别各不相同的无公害能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功率开关器件在硬开关状态下动作,由此产生的功率损耗及噪音污染成为问题.本文对多输入变换中最常用的2输入升降压型DC-DC变换的部分共振特性进行了探讨,在储能电感处于非连续电流工作状态下,以极其简单的电路方式,实现半导体功率开关的零电压零电流导通,输出整流二极管的振荡电压的消除及零电流关断,从而改善了变换的转换效率并降低了其所产生的噪音.

  • 标签: DC-DC变换器 部分共振特性 拓扑结构 储能电感 功率损耗 噪音污染
  • 作者: 曹晓航 张赵斐 魏俊岭 赵瑞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5
  • 机构: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南通电厂 江苏南通 226003
  • 简介:摘要:华能南通电厂3号机组再热进口联箱疏水管发生共振,导致嗡鸣声与高频振动,检查发现再热进口蒸汽母管道中存在高速汽流,汽流的流动导致刹根阀上方的蒸汽产生波动,激振力与阀门固有振动频率相等或相近,导致共振产生。

  • 标签: 再热器冷段 共振 激振力
  • 简介:摘要高场核磁共振谱仪(或医用磁共振成像仪)由于其体积庞大、笨重、移动性差等不足,限制了其在实际样品的现场检测(对病人病情的实时监控)方面的应用;便携式低场核磁共振传感以其便携性和开放性等优点弥补了高场核磁共振谱仪的不足18,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的前沿课题。本章围绕本人在研究生期间制作的夹钳式核磁共振传感进行展开,依次介绍了传感的夹钳式结构、磁体结构、射频线圈和调谐匹配电路等内容。该传感,小巧便携,配合核磁共振谱仪设备构成了复合绝缘子老化检测核磁共振测量系统的硬件部分。

  • 标签: 便携式 核磁共振 传感器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rSyndrome,O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具有潜在致死危险的复杂疾病。本研究的目的利用核磁共振(magneiticresonanceimagingMRI)手段,观察正常人群戴入下颌前伸式矫治(mandibularadvacecmentdevices,MADs)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形态结构影像学变化,探讨下颌前神式矫治在OSAHS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进一步了解OSAHS病因机制及对其阻塞部位定位诊断和制定适合OSAHS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年轻医护人员30名(男、女各15例),年龄范围20-25岁,平均年龄22.5±1.74岁。磁共振扫描戴用下颌前伸式矫治前后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测量数据各段内气道截面积(包括最小截面积、平均截面积);矢向位像获取软腭厚度、软腭长度及软腭最大截面积,舌体高度、舌体长度及舌体最大截面积;累计计算咽腔各段的体积、咽腔总体积。所有测量数据用SPSS10.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戴入矫治后无鼾正常合年轻人鼻咽平均截面积、腭咽平均截面积、舌咽体积平均截面积、喉咽平均截面积带入矫治后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体积、腭咽体积、舌咽体积、喉咽体积戴入矫治后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腭咽、喉咽的最小截面积戴入矫治后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咽的最小截面积戴入矫治后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软腭、舌体面积、舌体长度、舌体高度戴入矫治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矫治能稳定的使下颌及舌体前移,增加口咽腔、下咽腔的空间;舌体前移组织舌根后坠,软腭失去舌对其向后的压力也发生前移,从而有效地开放气道,解除上气道的阻塞。2.矫治影响上气道主要改变气道大小和气道形状两个途径,使上气道鼻咽部、腭咽部、喉咽部的平均截面积、最小截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舌咽部平均截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增加上气道各段宽度,改变气道周围软组织的形态,3.矫治戴入后使软腭最大面积、软腭厚度及软腭长度、舌体长度、舌体厚度、舌体最大面积减小,舌体更直立,软腭前移。4.本研究结果提示下颌前伸式矫治是治疗OSAHS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上气道 下颌前伸式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无鼾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磁场会改变次级电子运动轨迹,继而影响剂量场分布,磁共振加速(MR-Linac) X线束剂量学特性与常规加速有差别。本项目旨在测量和分析1.5T MR-Linac的X线束剂量学特性。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19年5月安装1台瑞典医科达公司Unity型1.5T MR-Linac,使用磁场兼容工具对其进行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表面剂量、最大剂量点深度、射线质、离轴比曲线(OAR)中心位置、对称性、半影宽度、不同机架角度的输出量变化。结果不同射野面积的平均表面剂量为40.48%,平均最大剂量点深度为1.25 cm。10 cm×10 cm射野面积下,x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往x2侧偏移1.47 mm,对称性为101.33%,两侧半影宽度分别为6.86 mm和7.14 mm;y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偏移0.3 mm,对称性为100.85%,两侧半影宽度分别为5.92 mm和5.95 mm。不同机架角度下输出量最大偏差达1.50%。结论与常规加速不同,MR-Linac不同射野面积表面剂量数值趋于一致,最大剂量点深度上升。x轴方向的OAR中心位置往x2侧偏移,造成对称性变差和半影不对称。不同机架角度下的输出量变化明显,需要修正。

  • 标签: 剂量学特性 磁共振加速器 洛伦兹力
  • 简介:1.核磁共振驰豫时间(T1,T2)当氢原子核被置于固定的强磁场中时,会分成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方向排列,而形成两种能级状态。这时若用无线电波来照射这些氢原子核,各氢原子核会因周围环境的差异而吸收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能量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这种现象称核磁共振(NMR)。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ω=26753H0式中H0表示氢原子核周围磁场的强度,ω表示使该氢原子核产生共振跃迁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比例常数26753,是氢原子核的旋磁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氢原子 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无线电波 驰豫时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03
  • 简介:为了在广告视觉传达设计中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关于色彩对于广告视觉传达的作用,色彩在表现广告视觉传达的情感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情感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加速放疗计划中心点位置对偏中心肿瘤计划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放疗的19例偏中心肿瘤病例资料,每个病例分别设计两组放疗计划:①按照磁共振加速常规计划设计流程将计划等中心点固定设计调强放疗计划(A组)。②以靶区几何中心点作为治疗计划中心点设计调强放疗计划(B组)。比较两组放疗计划中靶区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正常组织剂量和计划MU数。结果两组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A和B组计划靶区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也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A组计划MU数(1 149±903)明显高于B组(970±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4,P=0.012)。结论虽然磁共振加速计划等中心点位置固定,但计划质量可满足临床要求,开展磁共振加速治疗偏中心肿瘤是可行的。

  • 标签: 磁共振加速器 等中心点 剂量评估 计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