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采用毛细管目测法筛查献血前血液中的脂肪浓度,探讨毛细管目测法筛查脂肪血在降低脂肪血报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采用毛细管离心后目测筛查脂肪血。结果开展毛细管脂肪血筛查后脂肪血报废率从使用前2%减低到使用后0.16%。结论献血前采用毛细管目测筛查脂肪血的方法是一种防止采集脂肪血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街头 毛细管 目测 脂肪血 降低 报废率
  • 简介:本人任职公司主管,工作上有很多应酬,整天酒肉不断。最近在身体检查中发现自己患上了脂肪肝,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出现异常。虽然没有自觉症状,但朋友说脂肪肝会引起肝硬化,预後极差,而且再也不能吃脂肪类食物了。这种说法正确吗:脂肪肝应该如何治疗: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调养:

  • 标签: 脂肪肝 饮食 治疗 自觉症状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调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在生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激素前体物质;辅助消化过程;提供能量储备以及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能源;是生物膜结构的组成成分,还可以形成绝缘层起到防止热散失的作用等。但体内血脂代谢紊乱,血脂过高,往往

  • 标签: 高脂肪饮食 肥胖 血脂代谢 冠心病 中风 癌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脂肪肝现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可以是一个独立原发疾病,亦可为全身疾病在肝脏的表现。目前认为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与脂肪肝病发病率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脂肪肝病因研究和饮食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就老年人脂肪肝病因进行初步分析,并饮食治疗提出初步建议。1...

  • 标签: 脂肪肝 致病机制 饮食疗法 诊断标准 肝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我国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疾病,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的一种病理现象。研究表明,城市居民脂肪肝的发病率可达10%,而肥胖患者高达50%。脂肪肝通常无明显症状,大多数在B超检查时被发现。部分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肝区胀痛等不适以及转氨酶轻度增高。

  • 标签: 脂肪肝患者 健康教育 饮食 肝脏脂肪变性 病毒性肝炎 病理现象
  • 简介:摘要探讨脂肪肝病人的饮食及运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0例脂肪肝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的饮食及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护理,30例病例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降脂减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效果。结论合理的膳食和运动护理,能有效地降低脂肪的摄入量,达到减肥及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效果。

  • 标签: 脂肪肝 饮食护理 运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阿勒泰地区脂肪肝患者对健康饮食知识的认知,为临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法对161例脂肪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脂肪肝患者对健康饮食的了解程度不够,健康饮食意识相对较差,需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强化健康教育。结论对脂肪肝患者的饮食指导,是治疗慢性肝病的一个重要环节,需强化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患者的特点,采用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督促患者建立和维持正确的饮食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脂肪肝 饮食调查 问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日,来自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饮食结构会改变基因组中特别不起眼的部分,从而影响后代的身体指标。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之前很多研究未能完全解释某些疾病会遗传给下一代,例如2型糖尿病、肥胖症。研究证实孕妇高脂肪和高糖饮食容易引发子孙后代的代谢问题,增加后代患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甚至于这种影响会延续三代以上。

  • 标签: 伦敦大学 高糖饮食 饮食结构 玛丽 地铁报
  • 简介: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等作用。实验证明应用丹参能减轻酒精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但是能否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尚鲜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探讨丹参对实验大鼠脂肪性肝炎的影响。

  • 标签: 脂肪肝 脂肪性肝炎 大鼠 丹参
  • 简介: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患病率持续上升.做好脂肪肝,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A)的早期防治,对于阻止脂肪肝进一步发展,甚至使其恢复正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饮食与运动行为干预报告如下.……

  • 标签: 患者饮食 脂肪肝患者 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的中医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62例,随机分组进行不同方案治疗。观察组30例,临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同时配合积极的运动、合理的饮食进行调节;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肝郁脾虚型疗效最为明显,并且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辨证分型后更为细致的对脂肪肝患者进行治疗,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更为客观的对脂肪肝进行治疗。

  • 标签: 脂肪肝 辩证分析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豫园街道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以本街道30-60岁发生轻度脂肪肝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抽样74例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并分成2组,一组给予单纯饮食调整治疗,另一组给予饮食调整并加用运动治疗。结果本次研究观察发现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病率占18.1%,单纯饮食调整组总有效率为50.2%,加用运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2组疗法疗效有明显差异。现代人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包括过度摄入,缺乏运动等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有效加强运动和合理的饮食调整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键。

  • 标签: 脂肪肝 加强运动 饮食调整 甘油三酯 胆固醇 肝功能
  • 简介:摘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一种全球主要的健康负担,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有特效治疗药物。饮食结构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均衡饮食实现减重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基石。现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限能量平衡膳食、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西方饮食、动物性食物饮食、传统饮食及其他饮食模式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加以总结讨论,梳理各饮食结构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防治或诱发作用,以及各饮食结构存在的、有待加以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脂肪肝 饮食模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脂肪和蛋白类饮食对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和各单位健康体检的人群3165例,根据年龄的差异分为青年组(20~45岁)、中年组(45~60岁)、老年组(>60岁),三组研究对象均服用300mL牛奶,50~100g面包以及1个鸡蛋(约60~70g)。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就餐前和就餐2小时后的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等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就餐前和就餐2小时后的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等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和蛋白类饮食对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肝功能检查能在任何时候进行抽血送检,不受就餐因素限制。

  • 标签: 脂肪 蛋白 饮食 肝功能检测